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城郊旅游小镇发展研究

酒店实习报告 时间:2023-06-23 13:10:07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指出了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城郊旅游小镇的开发脱离不了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把城郊旅游小镇的开发研究放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有利于城郊旅游小镇制定更好的开发策略,同时也能更好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对城郊旅游小镇与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解析和关系梳理,结合城郊旅游小镇的形成过程、自身特点和存在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提出了城郊旅游小镇开发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城郊旅游小镇的旅游价值和城镇服务功能。

关键词:城镇化城郊; 旅游开发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2029003

1新型城镇化与城郊旅游小镇

1.1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新型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一个长期增长和长期发展的主旋律,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战略抓手。

新型城镇化一时成为政界、学界、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研究者主要从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去研究新型城镇化。较为全面的界定是单卓然、黄亚平(2013),认为所谓新型城镇化,是以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为内涵,以追求平等、幸福、转型、绿色、健康和集约为核心目标,以实现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和集约高效、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为重点内容的崭新的城镇化过程2。

1.2城郊旅游小镇的界定

1.2.1旅游小镇的概念界定

乔忠(2005)界定了旅游小城镇的概念,提出旅游小城镇是指具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或承担一定量的旅游接待与服务,旅游收入在其GDP中占主导地位的小城镇3。他对旅游小城镇的定义主要明确和突出了丰富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在产业结构中成为主导产业的两大显著特征4。

本文认同学界界定旅游小镇所具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产业主导优势,但是需要提出探讨的是:具有巨大旅游吸引和旅游服务功能的旅游小镇不应只是行政范畴的建制镇,而更多地应该从旅游体验和服务功能的角度去界定,包括旅游集镇、村落和综合体等多种旅游功能集聚的形式。从广义去界定旅游小镇有利于扩大研究范畴和更多经济单元的旅游经济活动参与。类似观点在学界也早已提及,叶堂林(2004)将小城镇划分为广义和狭义概念,广义小城镇包括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尚未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狭义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5。

1.2.2城郊旅游小镇的界定

城郊是一个地理学术概念,目前学界的大致界定是城市边缘带、城乡结合部、城市影响区和距离城市相对较近的农村腹地6。

因此,本文认为,城郊旅游小镇指位于城市边缘区域,具一定城镇规模,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并能为游客提供较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的集镇或聚落。

从性质上看,城郊旅游小镇主要体现旅游体验和旅游服务功能;从空间维度看,城郊旅游小镇主要集中在空间距离与城市中心区50km以内的地域内;从时间维度看,一般在2h车程以内;从市场角度看,城郊旅游小镇主要以附近中心城市为主要客源市场7。

1.2.3城郊旅游小镇的特点

(1)旅游资源或区位优势明显,旅游产业为主导。城郊旅游小镇发展基础有两个:一是旅游资源或休闲资源丰富,二是紧靠中心城市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资源、环境、市场成为了城郊旅游小镇发展的核心要素,并围绕旅游休闲服务,形成以旅游服务为主导的产业支撑体系。这是城郊旅游小镇的基础特点。

(2)分布在城市周边,以服务城市为主。旅游小镇的分布呈现着一定的规律特征,根据城郊的定义,城郊旅游小镇主要是分布在城市郊区,以乡村旅游资源服务城市休闲游客,是城市与乡村互动的纽带。根据吴必虎等学者(1997)的研究,中国一个城市的出游市场37%分布在距离城市15km的范围内,24%的市场分布在15~50km范围内,21%分布在50~500km内,500km以外的广大空间仅分割了城市出游市场的18%8。这说明城郊旅游小镇分布是符合城市出游大众市场选择范围的。

(3)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同在,城乡二元效应明显。随着乡村人口、土地、景观的逐渐城市化,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城郊的乡村越来越具有小城镇形态;同时城市人对乡村环境、生活方式的向往,城郊旅游小镇为了旅游而保留民风民俗又存在生活方式的不完全城市化。因此,存在着农村向往城市、城市向往乡村的双重追随效应,也使得城郊旅游小镇成为研究城市与农村一个典型的范例。

2城郊旅游小镇的形成演变过程

城镇化的产业集聚促进了城郊旅游小镇在形态结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完善,逆城市化反应了城市居民强烈的乡村回归愿望和逃离城市诉求,为城郊旅游小镇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9。城郊旅游小镇的形成是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双重效应结果,也反应了乡村旅游向城镇旅游的演变过程。

2.1景区观光型——旅游资源支撑的景区游览模式

在旅游发展的早期,乡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能够对城镇居民旅游者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人们会选择节假日在春秋两季与亲朋好友相约组织郊游活动,从而推动一些旅游景区的开发,形成旅游景区的观光游,城郊风景旅游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以及生态环境良好的森林公园成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10。

2.2农家休闲型——旅游景区依托的农家乐休闲模式

依托旅游景区带来的人流,在旅游景区附近发展农家接待,从而带动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发展。农民利用旅游景区聚集的人气,结合自然、淳朴的乡村风情,利用农家自身优势为旅游者提供了观光、娱乐、住宿、餐饮、垂钓等特色服务,吸引城市人回归乡村。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兴模式,也是最广泛、最典型的乡村旅游模式。

2.3养老度假型——休闲度假引领的养生养老社区模式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养老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机构养老逐步被人们接纳,而社区养老也成为养老模式创新试点方面的新景象。以旅游休闲引领的养老社区是将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国民旅游休闲结合的一种方式,具有强大的市场优势和可操作性。

2.4小镇度假型——旅游综合服务支撑的旅游小镇模式

旅游小镇是现阶段以养生度假为市场导向,以城镇化建设和产业聚集为推动而形成的乡村旅游发展的成熟形态。旅游小镇强调旅游综合服务功能的聚集和旅游体验的强化,它是城市与乡村的交错发展,是农村人与城市人的错位生活和互补体验,是短距离旅游市场与国民休闲方式的结合。

3城郊旅游小镇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旅游特色日趋同质化

持续而鲜明的旅游特色是旅游小镇发展的根本。但在急功近利的开发过程中,大多数本具特色本真的旅游小镇特色和主题淡化,同质化的复制成为旅游小镇开发的主流模式,这主要表现在形态和景观的同质、文化体验的同质。

3.2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随着旅游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郊旅游小镇的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益增加,主要涉及接待服务设施排放的污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等对景区的水体、大气、生物造成的污染;还有盲目开发建设对景观、环境的破坏。这些都逐渐成为城郊旅游小镇最严峻、最迫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3.3旅游氛围日趋淡化

“小桥流水”、“青石小巷”等这些让人感觉宁静、闲适的词语离现代生活越来越远,人们心中憧憬的清洁、安全、文明、舒适、和谐、有序的旅游小镇形象已经越来越少,舒适的旅游氛围和小镇气息日趋淡化。相反,代替的是大量的商业小贩、现代娱乐场所等。拯救旅游环境、强化旅游氛围成了强调旅游性的一大命题。

4以旅游“五态”统筹城郊旅游小镇的发展

旅游“形态、业态、生态、文态、心态”五态的融合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持续推进,也体现了新型城镇化外在和内在发展的必然要求。

4.1优美旅游形态,构建旅游小镇蓝图

城镇的布局及其建设形态对一个城镇的规模扩张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城镇化的推动下,一方面会促进城郊旅游小镇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完善;另一方面,也会对城郊旅游小镇形态格局产生一定的冲激。旅游型城镇化强调的是规划上的一体化,而非景观一致化,这样既保留了城乡景观的差异性,又实现了人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11。因此,我们要在以往的城镇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大规模的标准化城镇建设和一刀切的风貌改造,要符合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走可持续、生态特色之路。

4.2培育旅游业态,充实旅游小镇内容

业态是一个城镇发展的细胞,作为旅游小镇,其配套服务功能至关重要。城郊旅游小镇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游客,小镇业态既要符合于城市习惯又要区别于城市业态。加强培育特色旅游业态,充实旅游小镇的服务功能,有助于旅游小镇人气的聚集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除了以特色小商品售卖为主要形式的传统购物街区,还要多元化、层次化地设置一些满足现代游客需求的娱乐、休闲、度假消费业态。在娱乐业态方面,设置主题娱乐场所,比如:电玩游戏城、动感影院、旱冰场、台球室等娱乐项目;在休闲业态方面,考虑设置高档精致化的休闲茶吧、咖啡厅、酒吧等时尚业态;在度假业态方面,充分考虑温泉、康疗、理疗等适合养生养老度假的业态。

4.3保护旅游生态,巩固旅游小镇本底

旅游小镇是一个游览环境也是一个生活环境,良好生态是旅游小镇的本底。生态环境质量决定着小镇旅游的价值。因此,旅游小镇首先应该统一规划设计,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次要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强度,有效控制和管理游客行为,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4.4挖掘旅游文态,塑造旅游小镇灵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旅游小镇的灵魂。在城镇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在城镇化进程中被遗忘,消失于城镇的角落里。要塑造有灵魂的小镇,需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策划和实施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彰显文化特色魅力。同时旅游小镇还需要以文化为牵引的主题性娱乐活动,构建小镇的旅游文化精神。

4.5和谐旅游心态,营造旅游小镇氛围

旅游的心态包括当地人经营旅游的心态和旅游者到此地游玩的心态。当地居民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收拾屋子请客人;游客要有敬畏之心,尊重并融入地方民风民俗,只有双方和谐共生才能更好地营造整体旅游和谐氛围,包括开放的心态、服务的心态、娱乐的心态和经营的心态等。氛围的营造除了人为主体外还需要通过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做好局部景观环境点缀,增加城镇休闲元素,策划、设置旅游形象广告牌或景区交通导示图,强化人们的视觉印象等来营造城镇的旅游氛围。

5结论

随着旅游休闲度假的盛行,旅游小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已然遍地开花。党的十八以来,全国也掀起了城镇化热潮,这对于旅游小镇的开发,无疑是巨大的背景优势,但是也需要我们在以往的旅游小镇开发中吸引经验、教训,总结成功与失败。城郊旅游小镇的开发无论选择哪一种主导开发模式都要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为主导原则,根据当地旅游区位市场的客观选择,有重点、多主题、分阶段地进行旅游开发,使旅游统筹城乡发展的关联纽带作用发挥到最佳。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2012.

2在“‘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

3乔忠,瞿振元,金逸民.中国小城镇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5.

4赵小芸.旅游小城镇产业集群动态演化研究——以云南实践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10.

5叶堂林.小城镇建设的规划与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5.

6杨 杨.大城市边缘小城镇旅游房地产开发探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5.

7曾博伟.旅游小城镇:城镇化新选择——旅游小城镇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135.

8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52(2):97~103.

9曾博伟.旅游小城镇:城镇化新选择——旅游小城镇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16.

10马勇,赵蕾,宋鸿,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2).

11杨小兰,姜丽黎.旅游型城市化——多途径城市化新道路J.旅游商报,2012-09-20(12).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李王虎(1989—),男,四川眉山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推荐访问:城郊 视角 城镇化 小镇 研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