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摆脱贫困目录及全文阅读

文员实习报告 时间:2020-10-26 07:34:54

  《摆脱贫困》一书提出的许多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与党的以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摆脱贫困全文下载 摆脱贫困全文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摆脱贫困全文:《摆脱贫困》 著

  《摆脱贫困》序

  项 南

  闽东九县市,是福建比较贫困的地区之一。我在福建工作期间,虽然县县都跑到了,但对宁德地区的具体帮助很不够,总觉得欠了账。

  最近,我同志在宁德地区工作期间的一些讲话和文章,很有启发。加上最近我又到宁德地区几个县,看到那里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经济发展大有起色,地委领导班子精神饱满,令人十分高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的不足。

  近平同志和他的一班人,在宁德近两年的工作中,带头四下基层,对宁德的特点和历史,作了仔细的调查和认真的思考,所以提出的设想,比较切合实际。一扫时下那种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的弊病。虽然近平同志已经调离宁德,但今天是从昨天走过来的,他留下的这份精神财富,肯定会对继任者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些文章反映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这个问题,从最近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更加清楚了。但是有相当一段时间并非如此,有些人总还是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一个地区、一个县市、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工作当然是很多的,有些人为了突出某一项工作,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项工作当作中心。有些工作确实很重要,但再重要,也应当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不可另立中心。如果形成了许多中心,势必削弱经济建设这个唯一中心。近平同志曾经在一个乡政府的墙壁上看到琳琅满目的各种锦旗,墙上什么锦旗都有,唯独看不见经济建设这面锦旗。他认为能得锦旗当然是件好事,但决不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主次不分,抓不住中心。他主张集中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宁德的山海优势,来个经济大合唱,而不可另立第二个中心,更不能搞多中心。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什么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近平同志针对宁德比较贫困的特点,一再强调要大胆改革和开放。闽东虽然比较贫困,但闽东又是沿海地区,面对台湾,面对太平洋;而且水深港阔,有全国少有的良港。根据这一特点,解决多年困扰我们的缺资金、缺人才问题,最快的办法,莫如加快改革,扩大开放,搞好外引内联,敢于用别人的资金、技术,来开发我们自己的资源,包括宁德特有的海产资源和各种石材、木材资源。这就需要不断增强干部开放意识、改革意识和商品观念。只要敢闯、敢试验、敢为天下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改革开放大胆一些,经济发展就有可能快一些,脱贫致富也就有希望。

  近平同志有些想法,是想得很深、很细的。如提倡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等,目的都是为了发扬人的首创精神,不畏艰难的精神,为了力戒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真正把心贴在人民身上。我们一向认为,贫困并不要紧,最怕的是思想贫乏,没有志气。成天想到的,不是向上伸手,就是怨天尤人。这种精神状态,怎么能摆脱贫困呢我们主张思想要解放,工作要扎实。工作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经验要一点一滴积累。凡事反求诸己,立足于自力更生,就能丢掉包袱,轻装前进。如能持之以恒,滴水就能穿石。就扶贫来说,我们要多搞些短平快项目,但决不可心存侥幸,只热衷于短期行为。同贫困作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贫困地区要收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效益,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不从治山治水这个笨工作上下功夫,是改变不了贫困落后的面貌的。

  一个担任重要职务的年轻干部,对改变本地区的落后面貌有什么抱负、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作风,关系着这个地区整个工作的成败。因此必须开动脑筋,大胆地去想,勇敢地去闯。即使有些想法不一定完全切合实际,有些做法一时看不出效果,也不要紧。要求每个人做到每句话、每件事都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近平同志也不例外。我们地市县乡的干部,如果看一看这本小册子,是会获得许多启发的。

  目录

  序

  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众

  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从政杂谈

  秘书工作的风范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

  滴水穿石的启示

  把心贴近人民谈新形势下领导的信访工作

  为官一场 造福一方

  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

  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 .... 40

  发挥人大作用,把闽东的事业推向前进

  积极稳妥地推进共青团的改革

  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

  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建设好农村党组织

  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

  同心同德 兴民兴邦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

  跋

  《摆脱贫困》的重版意义

  《摆脱贫困》初版于1992年7月,收录了同志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共29篇。全书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重要内容,思想丰富深刻,文风生动亲切,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长远的指导意义,重版意义重大。

  《摆脱贫困》一书提出的许多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与党的以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深入学习《摆脱贫困》一书,对于我们深刻领会治国理政思想和方略,深入了解的执政风格、工作作风等有着重要作用,对于推进、深化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摆脱贫困》一书关于群众路线的论述,展现了同志一以贯之的真挚为民情怀,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同志要求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强调的滴水穿石精神,提出的四下基层做法,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下,学习和实践同志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教导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摆脱贫困》一书生动记录了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丰富历程,凝聚着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的哲学思考,是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鲜活读本。书中提出弱鸟先飞的理念,解决桥与路问题的辩证思维等,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有助于我们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摆脱贫困》一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决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弱,相反,只会日益显示它的重要性。

  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一九八九年一月)

  贫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了它的发展变化只能是渐进的过程。根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发扬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和默默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为此,贫困地区干部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那么,贫困地区的干部需要什么样的基本功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须从贫困地区的发展变化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这样一个大问题中去寻找答案。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群众需要领导。没有领导,群众的积极性既不能提高,也不能持久。要领导就要有威信,没有威信就不能真正地领导。领导的威信从哪里来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耍小聪明骗不出来,只有全心全意、尽心竭力、坚持不懈为人民办事,才能逐步地树立起来。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因此,要提高领导水平,就要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所以,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就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我们的干部都应当苦练这一基本功。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究竟从哪里入手去解决问题,依靠什么去战胜困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谈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懂得或不坚持这样做,没有这样一套基本功,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

  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在他所著的《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曾提出这样的问题:1928年中国的希望似乎在国民党一边,为什么20年后形势颠倒了呢他的回答是:国民党的领导变得陈腐了,因而失掉民心;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们则都是极热诚忠于他们的事业,并充当开路先锋,为一个伟大民族的奋起秣马厉兵。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学者,难得他看到了民心所向问题,这也确实道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存在的血肉联系。黄炎培先生曾对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都没有跳出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聚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黄炎培希望中共诸君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历代统治者从艰苦创业到脱离群众的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当即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走群众路线。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同志高度概括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庄严而伟大的号召,并把它作为我党的唯一宗旨写进党章之中。可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使命所决定的,也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并坚持的优良传统作风。我们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为什么要提倡干部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

  提倡干部要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党同群众的关系,干部同群众的关系总的说是比较好的。但是这些年在一些干部中也滋长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和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有的甚至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意见很大。周恩来同志早在50年前就告诫过全党:不怕战争失利,最怕战争失了人心!失掉民众,这是万劫不复的。如果我们不注意密切联系群众,那么,在革命战争的艰难岁月里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建立起来的血肉相联的关系就会失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党已是在和平时期执政了40年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之战争年代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党、对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大大地增强了。

  现在我们非常强调社会稳定。最重要的保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群众。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古人议政的这句话,今天依然值得借鉴。只要我们把民众的疾苦了解到、处理好,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只要我们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还愁什么社会不稳!明顾炎武有诗云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意谓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中,卧薪尝胆,博得了人民的信任,百姓肯为之捐躯。封建君主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悖,然而当他来到人民中间,肯于多少代表一点人民的意愿,肯于多少与人民同一点甘苦,人民便可为其致死。我们党的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只要我们密切联系人民,真正与民同苦、与民同忧,我们必定会重铸我们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必定会赢得全体人民的同心同德。

  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这不能仅是一句口号,而应当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从我们的实际情况看,当前密切联系群众最重要的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从严治党,为人民办实事。

  走群众路线,首先要有一个群众观点。诚于中者,形于外,有了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才会成为自觉的行动。其次,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宁德地区今年要开展三项活动:一是地县领导到基层去现场办公;二是各级领导建立群众接待日制度;三是领导干部同基层单位挂钩联系。我相信,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推动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也可以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转变领导作风,增进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通过肃正风气、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对党员干部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官吏是既廉又勤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要求自己做到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司马光欲以身殉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于物淡然无所好,恶衣菲食以终其身。封建官吏尚能如此,我们无产阶级的干部何言不能!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廉政与勤政的楷模。我们各级干部一定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努力做到廉不言贫,勤不道苦。这样,我们就能永远植根于群众之中。

  为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我们贫困地区经济落后,家底薄弱,群众有许多困难要解决,只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地为群众办实事。有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愿。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实实在在地每年为群众办几件实事,群众是会真心实意地拥护我们,会自觉自愿地和我们同心同德,共渡难关的。有的同志说,办实事需要钱,这话不错,但并不全面。为群众办实事是多方面的。下基层为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是办实事;到农村去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搞好形势教育,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疑虑,是办实事;帮助基层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办实事;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总结经验,以指导面上的工作,同样是办实事。在办实事问题上,我们要注意拓宽视野,打开思路。一是要对办实事有辩证的理解,不能把办实事与给钱给物等同起来;所以,我们既要为物质文明建设办实事,又要为精神文明建设办实事。二是要讲重点,要抓住群众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越要力争办好。不能避重就轻,扔了西瓜去拣芝麻,或者见了难点就绕道走。三是要提高办实事的水平,讲究办实事的科学性,提倡办实事要有一点科学思考和科学论证。一件事办得是否有意义,有价值,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例如,修了一道堤,人行车通问题解决了,但水的回流没有了,生态平衡破坏了;大量使用地热水,疗疾洗浴问题解决了,群众很高兴,但地面建筑下沉了,带来了更为棘手的后果;这类傻事千万干不得!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应成为我们为民办实事的座右铭。四是要有大局观念,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按政策办事。局部可行,但全局不行的事,坚决不办。不能有短期行为,更不能为了追求个人政绩而不顾政策规定去蛮干。我们要把办实事的过程,作为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的过程,使广大群众从中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真心实意地拥护党、热爱社会主义。

推荐访问:贫困 摆脱 目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