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浅谈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量与质的转换

文员实习报告 时间:2022-03-02 10:10:04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数量与质量

艺术设计专业的历史并不久远,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的复合性专业。它有机地融合了建筑、人文、艺术等多门学科,并结合科技的进步、时尚的发展加以创新、美化,而形成一门独立的、系统的、极具应用性的学科。也正是基于此,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特殊性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课程内容复杂多样:艺术设计是一门复合性专业,为了满足市场环境、设计需要等前提,在课程讲授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建筑学、力学、材料学、人体工程学、光学、文学、美学、心理学等多专业的部分知识;同时又会与社会时事、流行时尚、科技进步等诸多因素产生一定的联系。可见其课程内容的复杂多样性。

2.学习形式较为松散:艺术设计是以艺术为前提的课程,在授课形式上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艺术设计课程讲求艺术的偶发性、灵感的培养与捕捉、多角度审美标准等。所以在讲授过程中,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气氛也相对活跃,甚至是松散,学生相对自主独立。

3.考核標准无绝对值:艺术设计作品成绩的考核,并不像数学、物理这类课程那样,能够给定一个标准答案,它的评判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件艺术设计作品,有可能会给出截然不同的评判,而这两个评判的答案在其他人看来,可能都是对了,也可能都是错的。

4.注重动手训练,表现形式多样:艺术设计的作品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手绘、电脑、雕刻、粘贴等。而仅以手绘而言又包括素描、色彩、效果图、设计稿等多种形式。而电脑设计也包括平面、三维、动态等多种形式,这其中的每一种形式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训练,可见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教育者对教授学生所掌握知识的量与质的追求,既希望学生能够尽量多的完成课堂训练,掌握专业知识,也希望学生能够对所做的题目、课堂内容清晰明了、掌握透彻,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亦不例外,很多教师在讲授课堂知识、布置课后练习上讲求以多取胜,力求以数量求质量,希望能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质量。

然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具有其特殊性,很多具体课程并不是一味的求多,就能提高知识质量的。艺术设计是一门复合性很强的专业,既包含有理性的理科知识,也包含有感性的文科知识。单纯的数量增加,针对于理性部分的知识,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而针对一些需要理解、感悟和思维创新的感性部分的知识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提高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量到质转换的建议

如何才能合理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数量到质量的转换?对此,本人与业内的多位教师交流讨论,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特点,逐一分析,逐步实践,并随时修改,提出了如下的几点建议:

1.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与变化性,达到数量到质量的转换。任何学校的任何专业,都设定有本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及课程执行计划。然而,学生是人,不是一件不会思维的商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变化。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其生源特定性和课程教学的特殊性,这种变化就显得更为明显。这里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外界环境的变化等,甚至一个新闻,一个时尚元素都有可能引起教学过程中的变化。这时教师应随机应变,不能一味的遵循课程开课计划,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一个可变的范围内进行调整。这其中就包括对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题目练习数量的增减、题目扩展量的增减、某一内容教学时间的增减等。合理控制,使学生不会产生逆反性、排斥性,从而提高质量。

2.建立学生讨论小组,分组学习,经常讨论。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组,并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某一特定的题目。在题目的制作过程中,经常性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设计想法。同时阶段性的组织小组内部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设计作品交流,分析讨论每一件作品的优缺点。这样,既在学生的作品数量上有了一定的保证,又在学生的思想交流上达到了一定量,也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分析提高个人的设计能力与设计意识,达到了一个数量到质量的合理转化。

3.观察学生的个性,发现学生的创造性。艺术设计课程的特殊型就在于,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讲求产品设计的个性与创造性有机的结合,同时也会融入设计者本身的性格特性。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按照预先计划好的,统一的模式去上课,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会因为教师的性格、喜好、知识层面与创造性的不同,而不能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同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同一种方法对待和要求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质量。艺术设计的教学是要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教师在针对不同的学生时,要有目的地观察了解,把握学生的个性。教师应从专业教学角度分析、点评学生的作品优劣之处,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审美观和标准前进。有些学生是适合通过增加训练数量,合理转化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质量;有些学生不适合做大量的练习,而是通过更多的思想交流,通过设计意识的培养,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质量;还有一些学生是通过思想教育,自主意识的培养来转化教学质量。当然,无论怎样,作业和考核是评定艺术设计课程的基本标准,在数量满足标准的基础之上,加之学生在设计作品中个性与创造性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体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由于艺术设计课程的特殊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通过数量来转化质量是很难取得进展的。在大多数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对于数量的追求总是大于质量,而今天,我们面临的已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新环境,随着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对于我们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日趋紧迫。艺术教育的初级阶段,确实停留在一个追求数量的阶段,如何在后期的教育中,更好将数量合理的转化为质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还要继续努力实现的。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提高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ZC1211008。

参考文献:

[1][日]田中一光.设计的觉醒[M].桂林:广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广州:

新世纪出版社,1998.

[3]薛立君, 尹庆民.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

索与实践[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编辑/穆杨)

推荐访问:浅谈 艺术设计 过程中 课程教学 转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