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论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对培养新型农民的指导意义

文员实习报告 时间:2022-04-19 10:07:25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新型农民,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当代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培养新型农民,必须:第一,高度重视农民教育;第二,加强农民的政治思想教育;第三,注重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和科技水平;第四,选择适合农民特点的教育方法。此外,在教育农民的同时满足农民物质等方面的利益等等。

关键词:新型农民;新农村;毛澤东;农民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07)04-0090-03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而当今农民的素质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温家宝指出:“在现阶段,农民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旧的思想和习惯,农村中还有一些愚昧落后的现象,农民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还存在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培养新型农民,必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它对于今天培养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高度重视农民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前提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对农民和农民教育问题高度重视的思想启示我们:要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必须首先高度重视农民教育,把农民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就指出:“在我国6亿多人口中,有5亿多农民,他们在革命中和建设中都是一支最伟大的力量,我们工人阶级只有依靠这个伟大的同盟军,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才能取得胜利。”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呢?毛泽东认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他说,对于农民,“我们应该长期地耐心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摆脱背上的包袱,同自己的缺点错误作斗争,使他们能够大踏步地前进。”“只有渐次的设法提高农村文化程度,才能消除封建迷信宗教伦理及落后的道德观念。”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正是对农民问题和农民教育的高度重视,共产党把教育农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才不断提高了农民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革命觉悟,使中国革命和建设赢得了最广大的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继承和坚持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教育问题,把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够有计划有组织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大量合格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够顺利地进行。

二、加强农民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灵魂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十分重视对农民的政治思想教育。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把向农民“普及政治宣传”列为当时中国革命“十四件大事”之一。1933年9月,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训令中特别强调:“文化工作在整个苏维埃运动中占着极重要的位置,加紧教育工作来提高广大群众的政治文化水平,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并培养革命的新后代,应成为目前我们最主要的战斗任务之一。抗战时期,毛泽东又号召对农民实行“国防教育”和反对“亡国奴的教育”。这些主张的目的就是要把农民的政治思想觉悟提高到当时革命需要的水平,推动革命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强调用共产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广大民众。他指出,在农村,共产党人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向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他提醒广大干部,只要稍微放松了对于农民的政治工作,资本主义倾向就会泛滥起来。所以,共产党人必须随时随地注意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正因此,1952年教育部在关于冬学运动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对农民进行政治教育的内容:“(一)时事政治教育。……(二)政治教育。”

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因为加强了对农民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农民的政治思想觉悟,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之中,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完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民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需要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这就要靠加强对农民的政治思想教育,使农民群众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民的实际意义等等。所以,培养新型农民,必须提高农民的政治思想水平,在政治上把农民提高到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水平,才能够促进农民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从而增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和科技水平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

早在1955年毛泽东就说:“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社会的。”1957年,毛泽东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农民的情况如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他们的知识文化和科技状况。对于当时农民的状况,毛泽东认为,“他们大多数不识字,没有现代的文化技术,能用锄头、木犁,不能用拖拉机。”这种情况将严重制约社会的发展。也正如列宁所说:“不识字的人实现不了电气化,而且仅仅识字还不够。只懂得什么是电气化还不够,还应该懂得怎样在技术上把电应用到工农业上去,应用到工农业的各个部门中去。”

建国后,为了解决我国文盲较多、而社会主义建设又不可能等到消灭了文盲以后才去开始进行的尖锐矛盾,党和国家一方面积极普及国民教育,把扫盲工作作为新中国的重要工作来抓。毛泽东指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党和政府正确政策的引导下,在农村中大力开展扫盲教育,村村办夜校,教农民学文化。1954年,《教育部党组关于第一次全国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农民参加文化学习的,在一九五三年有一千二百余万人人常年民校,一千九百余万人上冬学,到冬学结束的时候,有三百零八万学员在历年学习的基础上扫除了文盲。”另一方面,加强农民的科技教育,以

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为此,毛泽东指出:“农民的学习技术,应当同消灭文盲相结合,由青年团负责一同管起来。技术夜校的教员,可以就地选拔,并且要提倡边教边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懂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可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的仍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其中不识字的或识字很少的占7%”。由这样文化程度的广大农民为主体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水平,进而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把农业生产发展建立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也才能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

四、选择适合农民特点的教育方法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条件

毛泽东指出,改造农民思想的文化教育工作“应当根据目前的农村特点,根据农村人民的需要和自愿的原则,采取适宜的内容和形式”。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认为,搞好农民教育首要的是培养农民学习的自觉性,并指出这个“自觉性”来源于农民的愿望和自愿。他说:“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

早在党的四大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的决议案》中就强调:“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方法,自当从目前的实际问题人手”,“提出口号须切合于当时当地农民所可行的需要。”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农民运动决议案》在关于“宣传问题”一节中提出的四条具体规定中,其一就是要求在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时必须注意农民的特点,一切符合农民的实际。在具体教育方法上,毛泽东提倡榜样示范法和启发式的教育方法。他提出教育农民要用启发式,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说话要通俗化等等。

农民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而且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各地所种植的农作物和养殖的家禽、牲畜也不一样。况且农民居住较为分散。所以农民教育虽有共性,但因各地情况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培养新型农民需要因地而异,绝不能千篇一律。应遵循毛泽东关于农民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依据各地不同的特点和农民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农民特点的教育方法,新型农民的培養才能收到实效。

此外,还必须把教育农民与满足农民物质等方面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毛泽东把教育农民、领导农民闹革命同满足农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和自觉性。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他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写到:“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在抗战时期,就如何进行有效的抗日政治动员,毛泽东认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毛泽东的这些观点启示我们,今天培养新型农民,也必须把教育农民同维护好和实现好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在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积极影响下激发农民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推荐访问:农民 指导意义 培养 思想 教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