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武当金殿是如何炼成的

文员实习报告 时间:2022-04-20 10:19:35

在武当山的最高峰

——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之巅,

屹立着一座被称为“金殴”的建筑。

虽历经五百多年风雨雷电、酷暑严寒的侵袭,

它至今仍熠熠生辉,辉煌如初,

被尊为我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稀世瑰宝。

金殿的铸造工艺精良。由于明代在铜冶炼、铸造、焊接及鎏金等方面已具备成熟的技术条件,所以金殿不仅外表金光夺目,浑然一体,毫无铸凿痕迹,结构殿身的立柱、梁枋以及瓦檩、檐牙、窗棂、门限上也精雕细刻,均雕以图案,线条精美,柔和流畅,工艺极为精湛。整个建筑从内到外,从下到上每一个构件全为铜铸鎏金,其结构合处,浑然天成,通体至今不见缝纹,造工精细之至,令人惊叹。

金殿内的人物造型及陈设具有很高的宗教艺术研究价值,从美术角度上讲,它代表了明代宗教与世俗的审美观点。玄天上帝(真武神)坐像,端坐于金殿正中的铜质宝座之中,高1.86米,丰姿魁梧,面容丰润,表现出一种宁静超然、雍容大度、威严睿智的神圣气度;慈祥睿智的太上老君被塑造得面带微笑,宽容温厚,使人感到他是一位洞察幽微而又博爱万物的长者;威严的王灵官被塑成三日圆睁,虬须怒张,手举金鞭,如同一位嫉恶如仇,勇猛无畏的将军;而娴静的玉女则犹如一个手捧玉印、婉丽多姿、妩媚可爱的女郎。这些道教神像体现了明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水平和时代特色,是这个历史时期造像艺术的精华和瑰宝。神案下供的玄武,俗称“龟蛇二将”,蛇绕龟腹,翘首相望,生动传神,可谓巧夺天工。

明皇朱棣为何要在此建造一座金属庙堂

相传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有一次和元军交锋,全军覆没,他拼命逃到武当山下的一座小茅庵里,求里面的道士救命。道士说“救了你,追兵来烧了我的茅庵,我到哪里去住呢?”朱元璋说:“以后我就赔你一座金殿。”于是道土让朱元璋站在柏树下,给他施了个隐身法。元军追来后找不到朱元璋,便放火烧了茅庵。朱元璋等元兵走远后,发现老人也不见了。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把赔金殿的事给忘了。当他老的时候,有一天,梦见真武大帝来要茅庵。醒来后,吓得魂不附体,忙把大臣和子孙叫到床前,嘱咐道:“快赔真武的茅庵,快为真武神造金殿!”朱元璋说罢就死了。

后来朱棣登基后,在武当山天柱峰上,为真武神建造了一座金殿。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初封燕王,就藩北京,镇守北方。他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建文皇帝朱允蚊手中夺得帝位,年号永乐。永乐皇帝虽夺得帝位却未敢安心,想来他心中也难以抹去“以臣弑君”、“同族相戮”的阴影吧。为了征服人心,他编造了一个“君权神授”的神话,而对他授以君权的神,就是历来武当山所供奉的北极真武大帝。他为“报答神恩”,钦定真武神为皇室的保护神,极力扶持武当道教,决定不惜代价大兴土木,在武当山建成九宫九观等三十三处建筑群。又按照道教宣称的“天上有金阙,为天帝所居”的说法,特意在天柱峰顶端建造了一座金殿,并铸塑真武神金像奉安其内,以示他对真武神的虔诚。

在武当山还有一个“真武神,永乐像”的传说。相传,永乐皇帝在大建武当山道场时,召集了天下最有本事的塑像师为真武神塑像。但许,多塑像师塑的真武像都不能使皇帝满意,为此杀了许多人。后来高丽有个姓姬的塑像师,按照永乐皇帝洗澡时的样子塑了一尊真武像,永乐皇帝非常满意,并把自己的胡子剪了一撮,安到了神像的下巴上。从此以后,永乐皇帝既是人间的皇帝,又是天上的神灵,天下人就再也不敢反对他了。这仅仅是一个传说而已。其实,武当山现存一尊宋崇宁至大观年间(1102—1110年)的铜铸真武神像, “披发跣足,身着广衽衣,坐势端庄,左手搭膝,右手抚带”。可见,真武神的形象在宋代就已定形。

金殿是如何打造而成

其实早在元代,天柱峰顶就曾建造了一座古铜殿(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铜殿)。只是明成祖在建太和宫时,嫌其规模太小,将之移至小莲峰,在天柱峰顶建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金殿。建造时,他对金殿的关照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从金殿构件铸造到护送、安装等每个环节,他都亲自安排。金殿竣工后,又环绕天柱峰修建了一座紫金城,象征天阙。

建造武当山金殿的所有基础工作都是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城完成的,最后只是在山顶完成了最后的搭建、组装和成型。

金殿构件是如何铸造的?

如此巨大的整体构件是如何铸造的?它们又是如何被运到海拔1600多米的峰巅的?金殿及其殿内的神像供器,均为永乐皇帝钦选金火匠,按照他的旨意,在北京铸造,而后经由大运河和长江运至武当山。

铸造金殿运用了古代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叫失蜡法,就是用蜡制成金殿的各个构件的模具,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加热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然后将铜加热溶化,倒入铸范中,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在明清时常使用拔蜡法来制作蜡模。由文献档案和实地调查得知,模料为蜂蜡、石蜡和松香,用植物油调制,经反复拉拔得到良好的塑性。造型时用澄泥浆、纸浆泥分层涂挂。金殿斗拱等中、小型铸件在窑中化蜡、焙烧、趁热浇注。真武神像、金童、玉女像等大型铸件,用地坑造型,模料由蜡和牛油配制,造型材料用石灰三合土和炭末泥,所用蜡料和铜料的比为一比十。液体铜水通过槽道浇注。失蜡法在我国延续不断地应用,至今仍广泛运用于铸造汽车配件。武当山脚下还有一个汽车精密铸造公司。

永乐皇帝于永乐十四年(1416)九月初九下圣旨《敕都督何浚》: “今命尔护送金殿船只至南京,沿途船只务要小心谨慎。遇天道晴明,风水顺利即行。船上要十分整理清洁。故敕。”这道圣旨可以说明:金殿构件在北京铸造完成后,由京杭大运河经南京,溯长江、汉江,一直护送到武当山天柱峰顶。金殿在原均州下船后,是怎样由陆地运上山的,现存的文献中记载很少,不得而知。由均州城至金顶有140里,峰高路险,舟车难济,特别是天柱峰神道极为陡峭,徒手登攀尚且艰难,而将几十吨重的铜铸构件运至峰巅,简直令人不敢想象,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金殿是怎样安装的?

金殿铜铸构件是怎样拼接安装在一起,形成整体宫殿的呢?据专家分析,他们采用了一种至今已失传的工艺方法。工匠们在天柱峰顶,把水银加热熔化到一定温度,再将金子锤成金片扔到加热的水银中慢慢沉淀,然后用木炭棒轻轻搅动水银,金子在沉淀的过程中与水银发生化学反应,就形成了金泥。工匠们再取金泥涂在金属构件卯榫组接部位。最后再架起炭火烘烤,使金泥中的水银挥发,只留下纯金。这样,金子便堵住了各部件的接口缝隙。如今,金殿仍丝毫看不出任何铜铸卯榫的痕迹。

在金殿内的藻井上,曾悬挂一颗铜质鎏金宝珠,名叫“避风珠”。这儿还有个《定风仙珠》的故事。

传说,金殿建好后,皇帝要去点金殿内的神灯。哪知山风大,神灯怎么也点不着。皇帝以为

是不祥的兆头,很恼火,叫来工匠师傅,限他三天内点着神灯,否则要杀他。

工匠师傅想了三天三夜,仍没有想出办法。这时,鲁班化成一位白胡子老头下凡来点化。

白胡子老头说: “别急,来,我们先吸锅烟再说。”

工匠师傅说:“风这么大,咋能吸着烟呢?”

白胡子老头笑笑,掏出火镰,点着纸媒,然后两手捧成葫芦形,吹燃纸媒,火苗在他手心里闪闪发亮。他吸着烟,笑道: “这不是点着了吗!”

工匠师傅想:如果我们把金殿的窗户、缝隙焊接严实,只留一个大门,也像手捧的葫芦一样,神灯不就长明不灭了吗?

第四天早晨天刚亮。管工的黄道总先来看究竟。哪知他到金殿一看,神灯迎着山风熊熊燃烧,却不见工匠们,只见金案上放着一张纸条,写着:

铸造金殿不图名利富贵

绝世工艺要与日月同辉

——工匠留言

黄道总看罢,抓过纸条装进荷包,拿了个鎏金铜珠挂到金殿正中。天亮时,文武百官簇拥着皇帝登上天柱峰,要来点神灯。黄道总忙迎上前去奏报说:“皇上建武当、造金殿、献神灯,感动真武大帝,昨夜降下一颗定风仙珠,保神灯长明不灭。”皇帝信以为真,重奖了黄道总。

如今,游客已不再信有关定风仙珠的谎话,而是由衷地赞叹工匠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和创造才能。其实,这种奇妙现象,是因为金殿设计精确,构筑科学,无论春夏秋冬,金殿各构件之间均严丝合缝,没有任何空隙。这样殿外山风呼啸,殿内却吹不进一丝风,所以金殿内神灯不灭,并非是“避风仙珠”的神力。然而,在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顶,气温温差大,金属构件会产生严重的热胀冷缩,明代工匠们是怎样完成这些既让金属严丝合缝,又不留焊接痕迹的技术难题?到现在还是个谜。

金殿安装好后,永乐皇帝于永乐十五年(1417)二月十九日下圣旨:“大顶金殿,名大岳太和宫,钦此。”

历经风雨的金殿

这座金碧辉煌的殿字带着明代皇室的贵族风格,寂寞地屹立于群山深处,阅尽了几度草荣草枯,又见证了多少兴亡成败。在近600年的历史长河中,金殿经受了种种灾难的考验。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金殿曾局部修整殿基、石栏台阶,增设殿外朱漆木栅。到了明万历年间(1573—1619),云南昆明及附近地区的“奉道信士”捐资铸造了148根青铜栏杆围绕在金殿的四周,以保护金殿的主体建筑。

明末清初,武当山地区战乱频仍,使宫观建筑群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尤其是民国二年(1912)襄阳府官吏周逢生带领数十名官兵至武当山金顶,企图砸毁金殿,抢劫文物,道众与均房两县六百余人与之械斗,双方死伤数十人;国民党统治时期与解放后的“文革”期间,武当山道教文物又屡遭灭顶之灾,金殿均幸免于难。

古代的金殿没有避雷设施,每年夏秋雷雨季节,当雷电交加时,金殿周围闪电撕地,无数盆大的火球在金殿上下左右来回滚动,红光闪闪,耀眼夺目,随之雷声震天,神奇壮观,惊心动魄。而在这无数次的电闪雷击中,金殿不仅毫无损伤,无痕无迹,反而其上的烟尘锈垢被烧去,雨水一洗,辉煌依旧。而金殿左右的签房、印房和后面的圣父母殿,均是砖木结构,自打金殿旁边修造了这些建筑后,因“雷火炼殿”被击毁和烧毁数次,轻微的损伤就更难以胜数。八十年代后期,金殿后的一棵千年古松也因此而丧生。令人奇怪的是,经受过一次次雷击后的金殿,雷击一次,好像回炉冶炼了一次,如同古诗云:“雷火铸成金作顶”。

其实,这是一种自然现象。金殿与天柱峰合为一体,本身就是一座庞大的导电体,雷雨前夕,带电荷的积雨云向金殿移动,当达到一定距离时,云层与金殿的电位差增大,使空气电离,金殿上的电荷与云中的电荷间频频闪击,火球滚动,于是产生了“雷火炼殿”的奇观。

为了加强金殿文物保护工作,确保金殿安全,1964年,文化部门聘请专家设计,在金殿上安置避雷针。1976年夏,因避雷装置的引线锈蚀断路,金殿须弥座东南角和周围附属建筑被雷击坏。1978年10月,又请专家检修金殿避雷装置,并增设两组引式接地体。1979年7月一8月金殿及附属建筑又连续遭受雷击。1980年再次聘请有关专家分析雷击原因,重新设计避雷方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金殿上安置避雷设施。1987年5月,金顶又发生罕见严重雷击。但金殿和签房、印房基本未受损失,主要是安装的避雷网起了作用。2005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湖北省文物局的批准,武当山道教协会、武当山特区文物宗教局对金殿须弥座台基基石进行了一次维修。

目前金殿面临的保护问题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方面主要是香客和游客人数的增加,给金殿的保护带来一定的压力。香客到了金殿后,要上月台进行朝拜,对月台基石多少有些磨损;同时,有些香客还用手触摸金殿及金殿四周的铜栅栏;金殿后檐有一匹金椽,有些香客还要去抽动一下,来体验“抽动金椽”等现象。目前,采取了控制金顶客流量;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尽量不要触摸金殿及金殿四周的铜栅栏;劝导香客不要去抽动金椽等措施。今后,还要做到对上金殿月台朝拜的香客必须像故宫那样要穿保护鞋,尽量减轻香客对月台基石的磨损。

推荐访问:武当 炼成 金殿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