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统一战线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银行实习报告 时间:2023-07-24 10:40:34

摘 要:统一战线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是题中之义及本质所在。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为引领,弘扬“同心”思想,增进“同心”共识,把握统一战线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价值作用,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广泛凝聚各方力量,立足岗位创新而为,聚焦经济转型发展献计出力,不断凝聚和传递“正能量”,助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

关键词:统一战线;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6.06.005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6)06-0031-04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统一战线的内涵不断丰富,影响力与日俱增,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尤其是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更离不开统一战线的积极参与和创新创造,离不开统一战线形成的最大公约数、汇聚的正能量。统一战线服务经济转型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和现实要求,更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政治课题,关系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和经济协调发展。

一、统一战线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价值功能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表现形式,要善于“把政策和策略、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1]。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汇聚人才、服务群众、协调组织等方式加强与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联系和服务,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一)汇聚力量功能

经济社会发展是个系统工程,所需的技术、资金、人才等多种资源不可能靠个人力量单独完成,需要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寻求共同目标,达成利益共识。伴随以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自由择业人员等为主体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量涌现,而且这些群体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给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挑战。“统一战线具有凝聚思想共识的优势,以科学理论引导人,以共同理想凝聚人”[2],可以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人汇聚起来,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和民主党派对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改革措施,促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群众。同时,用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动员广大群众充分发挥自身在资金、技术、智慧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投身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形成统一战线服务经济改革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协调发展功能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转型升级潜在的矛盾也逐渐浮出水面。比如来自西方意识形态的阻碍、特殊既得利益的阻挠、新旧经济模式转型更替产生的困难等。尤其是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各种矛盾及利益冲突不断增多。这就使得统一战线化解矛盾、理顺关系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难度在不断加大。社会群体思想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如焦灼、浮躁情绪,仇官、仇富等现象蔓延,致使区域协调与合作难度加大,这直接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如何解决不同利益群体、不同部门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这就需要发挥统一战线政治独特性和超脱性的优势,整合统战资源,协调各相关主体利益、及时化解矛盾,增进共识,为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动力、减少阻力、形成合力。

(三)社会化服务功能

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场波澜壮阔、势不可挡的历史洪流,给统一战线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服务功能社会化将是统战工作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全面落实党的统战政策的必然选择。当前,统战工作的范围和对象涵盖12个方面,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这意味着,从政治立场、工作作风、学识水平等方面对统战工作的同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客观上也要求统一战线工作方式方法和各种载体发生相应改变。同时,伴随统战部门某些职能的扩展及下移,参与统战工作的部门和组织也在日益增多,致使统一战线工作呈现出开放式、网络化、社会化的特点和趋势。换句话说,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统一战线工作应充分发挥联系各方的服务功能,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沟通、监督、协调等服务。

二、统一战线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形势分析

(一)统一战线服务经济面临新挑战

一是扩大党群共识受到挑战。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日益深入、网络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民主意识也不断增强,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人们的利益诉求和表达途径也呈现多样化趋势,较容易滋生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尤其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果部分群众不能够理性地看问题,当面对矛盾或自身利益受到影响时,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和认识上的偏差,无形中使统一战线加强和扩大共识提高了难度。

二是团结中间阶层受到挑战。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及新利益群体的出现,新的社会格局正在形成,社会利益板块结构更加复杂,群体间的利益协调难度加大。同时,新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和社团组织等组织机构不断增加,统战成员数量不断增多、流动性不断增强、思维方式日益多元化,势必会产生种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以致影响统一战线团结和引导中间阶层,而且这种影响不断扩大。

三是引导社会群众受到挑战。当前既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凸显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如追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城乡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诸多现实问题引发了干群关系的紧张,影响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加大了统战工作的难度。

(二)统一战线自身问题日益凸显

一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多数统一战线成员虽然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较高,能力较强,但没有经历过重大政治斗争的考验,没有接受过复杂斗争环境的磨练,对当前经济转型出现的许多复杂问题,难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甚至困惑,政治把握能力上还有待提高。部分党外代表人士在担负业务重任时,容易被业务圈子束缚,放松参政议政、传达社情民意的责任,没有“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一些统战成员面对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創新工作的主动性。因此,“示范、团结、引领”能力的提高刻不容缓。

二是工作方式方法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不同地区、行业、部门和群体的利益诉求必然存在差异,对统一战线的态度自然也各不相同,客观上给统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部分统战干部统战工作的相关业务知识不精,缺乏对形势政策的把握和了解,对新问题调研不足,创新意识不强,探索精神匮乏,工作主动性不强等,开展统战工作很难提得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尤其在乡镇街道,基层统战成员少、力量薄弱且流动性频繁,落实好统战工作的各项工作要求依然任重道远。

(三)统一战线体制机制问题突出

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产生,统战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一是经费保障缺位。一般而言,统战工作对经济发展没有立竿见影的实效,加上地方财政普遍较为困难,相当一部分基层地区没有把统战工作列入财政预算支出。由于专项经费缺乏、资金来源少等原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统战工作的时效性。二是人员配备难。受编制限制,党外干部缺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断层等现象常有发生,一些地方或者部门没有专职的统战人员,统战专干以兼职居多,以致工作精力分散,不利于开展专项工作。三是制度健全难。以统战工作考核为例,尽管每年都将统战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但是考核的内容缺乏具体的纲目,而且没有和干部的选拔任用挂钩。这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统战工作考核的意义和价值。

三、統一战线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在服务意识上,坚持“四个转变”

1. 从服务政治向服务经济转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建设仍然是中心,客观上要求统战工作必须服务经济建设。因此,新形势下,需要加强引领广大成员在思想上、目标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践行“同心思想”为己任,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为主要着力点和落脚点。明确方向,立足实际,履行职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2. 从“单枪匹马”向多方联盟转变。由于统战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在体制机制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加上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得统战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在此情形下,统战工作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改变以往单一的统战路线向大统战联盟进军,建立和完善统战工作协调机制。比如建立由统战部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协调机制,拓展统战工作的范围,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从而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3. 由“各自为政”向互惠合作转变。统战部门应以改变原来各自为政的工作方式为着力点,以打造上下联动、优势互补、干群互动为目标,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优化资源整合、配齐配强人员、加强协调联动,因地制宜,以有影响、见实效、能持久的活动载体和机制为重要支撑,提高统战工作的整体能力,为推进经济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力量支撑。

4. 由组织协调向管理服务转变。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统战部门需要承担管理、服务、维权等多重职能,统战工作的任务将会更加复杂而繁重。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统战部门必须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调整和转变统战工作的管理模式和方式,并根据工作需要转变作风、提升服务理念,履职尽责,使统战工作管理服务起到团结人、凝聚人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统战成员、服务群众。

(二)在社会效益上,坚持“四个突出”

1. 突出民生,惠及百姓。统战工作不仅要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且要维护统战成员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统战部门应立足于特有的身份,大道理结合小道理,引导和帮助统战成员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自觉把“听政民声、化解民忧、凝聚民心”作为己任,把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和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让群众获得更多实惠、实利,更好地凝聚社会各界人士,汇聚共创和谐、共谋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2. 突出实效,汇聚人才。统一战线地位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等出来的,是靠干出来的。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从政策、科技、人才、信息、法律等方面搞好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

3. 突出共赢,夯实平台。改革实践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要使改革顺利进行,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凝聚改革共识。因此,统战工作应针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同心工程”“岗位建功立业工程”“服务社会惠民生工程”等途径联系群众,建立社会共识的形成机制和平台,确保各项改革健康有序推进。同时,通过召开协商座谈会、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统战成员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增强民主监督的时效性,实现每个改革决策环节的最终落实。

4. 突出特色,彰显价值。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在突出特色中体现价值和魅力,在发挥优势中彰显作用和贡献,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实行分类指导,强化统筹协调,并将特色鲜明、成绩突出的典型社区进行示范推广。多载体打造“同心”品牌效应。将“同心”活动作为贯穿统一战线工作的主线,通过开展“同心·教育工程”“同心·实践服务为民工程”等一系列有影响、见实效、管长远的活动来支撑和铸就“同心”品牌建设。

(三)在实践操作上,坚持“四个依托”

1. 依托“三胞”及亲缘资源,拓宽服务经济的渠道。统一战线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鼓励支持党外人士为全面深化改革献计出力[3]。通过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联谊政治影响力强、经济实力雄厚、学术造诣深厚的民主人士、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及其亲属,因势利导引进资金、技术、项目,为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组织好民营企业参与项目推介的同时,支持建立行业协会,调动民营企业家利用亲缘、乡缘和地缘的优势,积极“引资引智”,做大做强企业,以实际成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依托商会协会团体组织,扩大服务经济的范围。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沿江及沿边等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新形势下,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依托有关社团组织的网络优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密切联系海内外统战成员,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从而为经济建设营造一个宽松、稳定、和谐的环境。

3. 依托非公有制企业,树立服务经济的典型。全面深化改革催生了很多“三资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三资”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占比高。为此,统战工作要坚持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的原则,积极发挥沟通感情、联系友谊、服务大局的独特优势,主动为外商提供优质服务,争取更多的投资者为全面深化改革奉献力量,以形成同心同德、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4. 依托中心工作,提升服务经济的效益。党委的中心工作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统战部门必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主题,创新工作思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推动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比如在充分了解国情、省情、市情的情况下,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从自然、经济、历史等角度,深入调研、精心分析,并提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四)在体制机制上,坚持“四个模式”

1. 构建“大联合、大统战”紧密结合型模式。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最大公约数。认真贯彻这一要求,统战部门应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明确把握统战工作方针政策,认清自身肩负的使命,切实履行统战工作的各项职能。同时,各级党委要重视统战工作,加强对统战工作的支持力度,从而营造大统战、大联合的氛围。

2. 构建“大协商、大民主”联席会议型模式。以“大协商、大民主”为出发点,着力巩固共同思想基础。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大团结、大联合”主题活动,积极引导统战部门、社会团体、党政部门等建立维护党外人士合法权益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而构建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关系和谐发展的“大统战”格局,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同编写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发展的新篇章[4]。(下转第56页)

(上接第34页)

3. 构建“小社会、大服务”兼容并包型模式。统战部门要深入乡镇、社区等基层,了解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聚焦重点群体的利益诉求,并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理顺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促进统一战线各方面团结和谐,积极引导他们以实际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

4. 构建“大促进、大发展”实践创新型模式。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统战自身定位,找准统战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鼓励探索创新,积极開展“同心工程”“感恩行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广泛汇聚各界人士,夯实同心筑梦的思想基础,为深化改革凝聚共识、汇聚强大力量,确保各项改革健康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仲勋论统一战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8.

[2]陈喜庆.对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

[3]雷春美.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服务全面深化改革[J].政协天地,2013(12).

[4]万君.积极投身服务全面深化改革 巩固发展统一战线良好局面[N].陕西日报,2014-02-19(02).

责任编辑:朱 列

推荐访问:战线 路径 经济转型 选择 发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