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生路

安全自查报告 时间:2021-06-28 10:12:12

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彝良地震到8·03鲁甸地震——林林总总、大小不一的地震灾难发生后,媒体报道中用词频率最高的,莫过于“打通救援生命线”这句话。一条又一条普普通通、平平常常、或宽或窄的公路、桥涵、铁路、水路、空中航线,甚至是泥泞不堪的乡间土路,立马就上升为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党委政府、救援部队、专业救援人员、全社会普通老百姓乃至于身处大难中的灾民最最关注的“生命线”,上升为生死攸关、与死神赛跑、夺取抗震救灾最后胜利的关键之关键!要经过怎样的艰辛和努力,才能把一条条崩塌、阻断的路重新抢通成为生命通道?要有什么样的智慧和勇气,才能在各种绝境、死地、废墟中踏出或打通一条条生路?

第一章 序曲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第一节 历史之路

“路”,基本字义为道,往来通行的地方;与“道”相连成“道路”,便为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基础设施。

道路的基本要义在于能够往来通行,那些不能往来通行的绝路、断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路。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路,从性质对比来说,就有正路、邪路,直路、弯路,近路、绕路,主路、岔路,大路、小路,宽路、窄路,平坦的路、崎岖的路等;从分类来讲,有铁路、公路、水路、天路、山路、马路、便道等;从建造材料来看,又有土路、沙路、石板路、水泥路、柏油路、矿渣路等;而从分级来看,又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乡村公路等不一而足。

关于道路,没有谁能够说出世界上第一条道路产生于何时何地。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或许,在遥远的古代,人们经常沿着动物的足迹或是最省力的路径行走,结果是经常被践踏的地方就成为小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交往的增多,代步和运输的需要,各种各样的车辆也上了路,小径逐渐发展,成为一般的道路。从相关资料上可查到,在公元前20世纪的新石器晚期,中国就有记载使役牛、马为人类运输而形成的驮运道。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间,中国人已懂得夯土筑路、用石灰稳定土壤。公元前11世纪一前5世纪,道路的规模和水平已有了相当的发展,出现了较为系统的路政管理,人们已将道路分为市区和郊区:城市道路分“经、纬、环、野”四种,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城中有九经九纬呈棋盘状,围城为环,出城为野;郊外道路分为路、道、涂、畛、径五个等级。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人们已经能够在山势险峻之处凿石成孔,插木为梁,上铺木板,旁置栏杆,构成为栈道,这是战国时期道路建设的一大特色。公元前221年一前206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修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遍布全国的驰道网,这种驰道可与古罗马的道路网媲美。公元前207年,刘邦为麻痹项羽,入汉中时,采用著名谋士张良的建议,烧毁了从关中翻越秦岭,南通汉中、巴蜀的古代交通要道—栈道。然而仅过了一年,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遂定三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20年,西汉王朝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远抵大夏国(今阿富汗北部),为沟通中国与中东及欧洲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开创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公元581—681年,建造了规模巨大(数千里)的道路工程。公元618—907年,唐太宗下诏书于全国,保持全国范围内的道路畅通,实行道路保养。当时的道路布置井然、气度宏伟,影响远及日本。公元960—1911年,在宋、元、明、清几代中,道路工程方面均有不同的提高和贡献。从清朝末年始,近代道路发展的重点转向西方……随着时代的发展,为尽量缩短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二十一世纪的道路开始直穿山岗或森林,逢山打隧道,逢河或深谷建桥,高速公路已经成为现代化公路的标志。柏油路、水泥路成为乡镇之间、乡村之间的普通路面。高速公路、铁路的出现为人们长途、大量、迅速地运输提供了条件,航空路线,为人们提供了更迅速的通行渠道,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第二节昭通之路

昭通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后,便成为中原文化传人云南的重要通道,成为我国“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秦汉“五尺道”、“南夷道”的相继开通,滇东北地区直接纳入中央政权的管理之下,移民屯田、商品自由运销、文化交流频繁,加强了滇东北地区与巴蜀、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使地处“五尺道”、“南夷道”枢纽的昭通成为云南最早、最充分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地区,成为早期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再说铜运古道。它起于滇铜的主产地东川,由东川陆运至现今昭通市的巧家县蒙姑乡下金沙江,经鲁甸、昭阳、永善、绥江、水富,过叙州(今宜宾)航运到泸州,沿长江过重庆、汉口,到扬州转进运河,北上天津、通州,又陆运进入京师,途经今天的11个省、直辖市,水陆联运,全程超万里。这堪称“万里京运之路”的铜运古道,为北京运铜而生、而拓、而展的古道,和五尺道、南夷道一起,一直是昭通人的一种骄傲。

把昭通的历史写辉煌起来的,除上述三条道路之外,还有便是鲁甸乐马厂的白银。西汉时,朱提山(今龙头山八宝一带)已经开采白银,至清乾隆、嘉庆年间,有十万余人齐聚鲁甸那个叫龙头山的地方挖银,一路灯笼高挂,骡马昼夜通行,驮盐巴、布匹进入乐马厂,又从乐马厂运出朱提银矿石或朱提银。有三条路直达矿区:主线由矿区经过龙头山、沙坝、鹦哥嘴、箐口、鲁甸达昭通;支线中,一条由矿区经龙头山、李家山至火德红银厂过牛栏江到会泽达昆明;另一条由矿区经腰店子、野牛塘过牛栏江到巧家,再过金沙江达四川;史称“乾嘉大旺”。民国时期,昭通炎山人龙云、卢汉主政云南,对桑梓之地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开发,使昭通拥有了“小昆明”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320、108国道和成昆铁路、贵昆铁路的相继开通,以及国家和省内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昭通由昔日的交通要道变成交通死角,改革开放30年后,涉及60%左右人口的区域仍然不通高等级公路,交通落后成为制约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为彻底打破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昭通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取消政府还贷收费二级公路后给予中西部地区债务补助、在“十一32”期间要全面完成通达工程和通乡油路等重大历史机遇,决定举全市之力,在2011年6月底以前建成昭阳至彝良、彝良至岔河、镇雄至凤翥、凤翥至威信、柿子至凤翥、镇雄至威信、绥江至水富、昭阳至巧家8条二级公路,打造以昭阳为中心的4小时交通经济圈。整个昭通市从中心城市到边远县城、从革命老区到将军故里、从煤电新都到水电基地、从洛泽河畔到金沙江边……一条条公路开始热火朝天地建设。2011年9月30日,昭(阳)巧(家)二级公路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昭通市2009年先后开工建设的8条二级公路全部建成通车。

推荐访问:生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