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中美合作办学项目与师资队伍转型发展契合研究

安全自查报告 时间:2021-06-28 10:31:24

摘 要:从学校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及其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的视角,对该专业中美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队伍转型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旨在更好地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较强的医疗健康管理及相关知识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也为学校继续办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中美合作办学;师资队伍;转型发展

一、中美合作办学项目基本概况

现阶段,医疗健康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和重视,如今已成为我国经济产业中一大“朝阳产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中将医疗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莆田作为中国民营医院的发源地,具备丰富的社会医疗资本,莆系医疗在全国民营医疗体系中占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十三五”期间,莆田市将致力于创新民营医疗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产业,从而需要大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人才。莆田学院顺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积极探索与民营医院协同发展的新型合作途径和模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在诊疗技术、医疗设备、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民营医院在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方面的提升。经中国教育部批准,莆田学院从2016年起开设以培养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人才为主的中美合作“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该项目是莆田学院和美国新奥尔良大学在长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共同举办的,本科学生采取“2.5+1.5”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前5个学期(即2.5年)修满美方认定的60学分,且平均成绩绩点、托福成绩达到相应要求,即可在后3个学期(1.5年)赴美国新奥尔良大学就读(F-1签证),修满新奥尔良大学所规定的60学分课程,毕业后可获得莆田学院、新奥尔良大学分别授予的学士学位证书。该项目旨在引进美国新奥尔良大学优质办学资源,根据AACSB(美国精英商学院协会)专业认证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深度合作。该项目引进美方课程20门,共60学分;美方将选派资深教师来莆田学院讲授1/3以上的專业核心课程,并全程监管教学质量。莆田学院选派本专业优秀教师赴新奥尔良大学学习进修,成绩合格者,可取得新奥尔良大学在中国授课资质的证书。同时,该项目还将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即学生根据意愿与国内有关医疗健康产业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我市将给予接受“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一定的资助,学生毕业后需到企业服务一定年限。

二、推进师资队伍转型发展的主要依据

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专业合作办学项目是目前我校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项目的实施迫切要求推进师资队伍转型发展。其主要依据在于:

第一,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在学校近中期发展规划(2013—2017年)中,提出并实施了人才、开放、品牌、文化四大战略,明确了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明晰了向应用大学转型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今后五年,学校的办学方向是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打造莆田学院升级版,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学校提出要抓住发展机遇,加快转型发展,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相融合的发展道路,推动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全面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确立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建设质量好、机制优、校园美的特色鲜明应用型大学。其中质量好指的就是指内涵建设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不断提升,专业目标明确、课程体系科学、教学方法先进、质量监控有效,所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社会满意度高,育人质量成为品牌,部分学科专业特色鲜明、达到省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若干专业通过认证;学校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建成省级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成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第二,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管理学院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赴相关行业、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为科学确定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提供了决策依据。该项目旨在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医疗健康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树立强烈公共精神和公共服务意识,具备现代医疗健康理念与管理特长,系统掌握医疗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在国内外卫生行政管理事业部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健康管理咨询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医疗健康管理综合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与性质以及社会竞争优势,同时反映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在当代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第三,该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应包括:学习现代管理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医疗健康管理方法、管理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主要包括:其一,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医学等现代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力;其二,熟悉国内外卫生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了解国内外卫生事业及医疗健康管理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掌握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其三,在通用职业方面具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操作、财务营销、组织管理、行政管理、团结协作、策划执行、语言文字、交往沟通能力;其四,在专业业务方面具有较强卫生事业管理、医疗健康管理、健康心理咨询、专业外语能力;其五,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数据搜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具有进行质量管理、分析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各种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健全、完善成正相关关系。如,通过调查发现,我校近三届96%以上的毕业生对学校感到满意,总体满意度较高,“所学知识/能力满足工作实际需求的情况”成为影响本科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的首要因素。

根据上述分析与判断,不管从学校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的视角,还是从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的视角,都有必要加大师资队伍转型发展的力度。

三、推进师資队伍转型发展的对策思考

近年来,国内新建应用型院校对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不断深入。各高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既有相似的困难和疑惑,也有各具特色的探索。尽管各校校情、地域存在着现实差异,但是在对未来师资队伍建设的诉求上愈趋一致,都有着对师资队伍建设向应用型转变的需求。“应用型”既是未来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也形成了束缚,逐渐模式化。一些高校在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上,互相学习各自摸索,把别人不成熟的经验化为己用。我国在20世纪初提出了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但目前对于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能力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双师型”教师,国家有关部门一直没有一个统一而且明确的标准。因此导致各地区各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看法不尽相同。但经过梳理各种观点后从中发现,主要的认定方式如下:一是看教师是否拥有“师资格证”或具有其他的“职业资格证”或类似的证件;二是看是否同时具备讲师或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从国内外应用型大学培养师资经验来看,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不仅应持有“双证”或具有“双职称”,要变“双证”或“双职称”为“双能”使教师具有“双能”素质,即教师要具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产学研合作能力,最终使教师由“双师型”向“双能型”转变。

目前,中美合作项目的实施,就师资队伍建设来讲,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是该项目的高层次人才缺乏,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近几年,虽然学校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但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和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仍然非常缺乏。新办专业师资队伍总体薄弱,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人数比例偏低且分布不均衡。二是该项目的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尚需扩大。教师普遍重视学历学位和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的提升,大多数教师高校毕业后一直在学校工作,缺乏专业实践能力锻炼,导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三是该项目的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升。部分青年教师尽管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但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专业训练,并且缺乏行业实践积累。青年教师导师制落实不够到位,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部分导师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学校的青年教师教学发展能力提升机制尚不完善,对青年教师的系统培养培训工作力度不够。因此,青年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经验缺乏,职业能力、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不强,教学水平不高,大学教师角色的适应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就如何做好师资队伍转型发展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扩大选才视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通过加大招聘宣传力度、提高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和引进人才“一人一策”等办法,加强学科专业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海内外优秀博士以及新办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同时,积极利用台湾地区优秀教育资源和福建省教育厅资助引进台湾全职教师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台湾地区博士等优秀人才的引进;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为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与子女入学上的困难,采取有力措施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加大优秀业界人才选聘力度,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业界兼职教师队伍,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加大柔性引智力度,聘请海内外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为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加大自我培养力度。通过选派教师到国(境)内外高水平大学、知名科研院所访学进修、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博士后研究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同时依托学校的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科技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聚集和培养人才,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与中青年学术骨干成长的环境。

第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分类管理。改革评价体系,推进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向“双师双能型”师资倾斜,把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实绩、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贡献纳入“双师双能型”教师职务考核聘任的重要指标,促进教师转型发展。同时,发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导向作用,要求专业课教师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须有半年以上实践经历;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打通高校引进企业行业人才的通道,注重加强优秀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引进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台湾地区等境外“双师双能型”师资的引进力度;根据教师所从事的学科、专业和岗位特点,采取多种途径,选派资助中青年教师采取一般实践或深度实践的形式参加校外的实践锻炼,如派遣到莆系民营医院实践锻炼;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改变以往专业课由本校教师单一授课的模式,积极选聘实践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业界人才,采取协同教学模式或全程独立授课模式参与教学工作,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兼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第三,深化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坚持为青年教师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指导,进一步发挥业绩津贴、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任考核等对老教师担任青年教师导师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导师指导过程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导师制行之有效;进一步发挥团队培养作用。鼓励、引导青年教师加入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团队,通过团队力量和团队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加大青年教师学习培训支持力度。加大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投入,进一步引导、激励青年教师赴国(境)内外访学进修、提升学历、学术交流及赴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等,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同时,进一步发挥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服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探索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发展性评价方式激发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帮助青年教师制定发展目标,充分调动青年教师持续学习、主动提高的积极性,并为青年教师发展创造条件,形成推动青年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莆田学院与美国新奥尔良大学联合办学[EB/OL].莆田网http:///news/xw/pt/201606/t20160624_135461.htm.2016,06,24.

[2]包中华.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研究现状及分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2(02):39-41.

[3]詹学文,詹秋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3(04):102-104.

作者简介:

徐国喜(1962—),男,福建莆田人,大学本科,学士,教授,主要从事管理学方面的理论研究。

莆田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JG201716。

推荐访问:中美 师资队伍 契合 转型 合作办学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