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前世·今生·未来——基于乡土元素的蚕桑景观营建研究

安全自查报告 时间:2021-07-10 10:18:36

zoޛ)j馟iiaږ[-ii_]yky个人口,耕地面积6717亩。通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累计种植桑园面积5800亩,蚕桑育苗500亩,合计蚕桑面积占耕地面积92%,蚕桑生产已成为该村的支柱特色产业。

2.2 历史沿革

盐城市特庸镇从煮海之乡到种桑养蚕之地,从如下三方面说明乡村建设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1)由海而陆形成大地。600多年前盐城为“淮南中十场”所在地,随着黄河夺淮,泥沙淤积,形成滨海平原,总体趋势逐渐东移。1855年,黄河北归,废黄河侵蚀海岸,盐城南部以淤进为主,成为明清淮南盐业核心区。

(2)由盐到垦形成物产。清代中后期,淮南盐业由兴盛走向衰落。海势东迁,缺乏海荡和草荡,产盐减少,淮南煎盐成本高,丧失竞争力。

(3)人丁由灶转农。农耕转农,棉纺发展,耕读文化与商业意识重塑地域,场地内的丁头屋、驴头屋等围绕灶台展开的居住模式逐渐被院落和开间的宅院形式取代。

3 田园景观的营建过程及设计

蚕桑景观是特庸镇王村的独特资源和价值体现。从乡村蚕居生活的前世的农耕缘起、今生的困境诉求、未来的文化科普三条线突出蚕桑景观营建过程及其设计方法。

3.1前世的农耕缘起

通过提取沧海桑田变迁史带来的劳作对象、劳作方式、劳作成果的转变作为前世的农耕缘起景观设计轴线。“由海转陆”节点设计提取沧海桑田这一设计构思,在村南水渠(喻海水)岸边做一竹制变形构筑物,穿越竹廊到达桑田,经历变形竹廊架到桑田(喻陆地)。“由灶转农”设计节点提取海卤煎盐到种桑养蚕这一历程,煎制海盐需要三大条件:海水、盐灶和荡草。紧接着以旋转的凌波微步为过度,由“海卤煎盐”转至“种桑养蚕”节点。搭设蚕架,分层置匾,种桑理田,采桑喂蚕,打造种桑养蚕景观节点,通过由海转陆到由灶转农,再到由盐转茧的景观逐层发展,最终形成农耕缘起的景观。

3.2 今生的困境诉求

王村因其沿着河流两岸呈线型布置,蚕房和辅房一般紧邻民房,产居空间高度融合。全村院落主要沿九中沟两侧分布,形式多样,主要有L型、一字型以及C型三种院落形式(图1)。

对蚕房(核心生产空间)进行差异性的打造,已搬至康居住宅内的村民使用的一般生产需求使用的新建集中型蚕房以及未搬迁的原址居民使用的独栋改建型蚕房。

3.2.1 集中型蚕房

蚕房设计均为南北向,防止西晒。南北通透,结合现状蚕房建设中常用的水泥空心砖,营造富有变化的建筑立面。集中型蚕房主要从四个方面:屋面、墙、门、窗,以展现集中型蚕房的设计构思(图)。蚕房屋顶采用合成树脂薄壳屋面(灰背顶),屋面板下敷草苫或聚乙烯高发泡软片,蚕房门采用双层门设计,木百叶门后为防虫门帘,蚕房使用时百叶门为常开状态,透气高窗采用双层设计,外层为十字竹编格栅,内层为可更换塑料纱窗。

3.2.2改造型蚕房

在延续现有蚕房结构形式的基础上,采用本地常用的水泥空心砖、芦苇编织席等传统材料和营造工艺。采取多项构件优化,如综合考虑抗风、保温、通风等方面的建筑性能及其设计的立面造型,对建筑构件进行优化升级,改造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项或多项构件优化。

3.3 未来的文化科普

提炼桑蚕文化,从种桑这个基础耕作到养蚕喂蚕,蚕经历的一生到收茧全过程科普展示(图2)。

种桑为养蚕,蚕短短一个月经历从蚕卵、幼虫、蚕茧到蚕蛾这四大蜕变之后结茧成硕果。东入口“收茧篱下”设计提取草帘、箩筐、蚕茧等“蚕”主题设计元素与红砖、灰瓦等村内建筑元素相融合形成 “收茧篱下”东入口节点,如图3所示。中心“养蚕坊间”节点提取“蚕的一生”为设计构思,用桑叶为载体来表达“放蚕卵待孵化”、“养幼虫度龄期”、“备蚕架结蚕茧”、“配蚕蛾产蚕子”,如图4所示;

4 結论

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首个五年规划,乡村建设更应当以保留乡村原始风貌、展现乡村特色文化符号、弘扬乡村传统文化作为重塑乡村原生田园风光和原本乡情乡愁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一线的规划设计工作者,应当从乡村本身出发,在把握乡土材料各种特性基础上,挖掘乡村景观中乡土材料在提升景观营造过程中的原生态应用价值,更好的促进了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品质提升。

参考文献:

[1]   Li W. Research on the localization method of protecting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 a case study on Tangyin[J].ISPRS -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 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5, XL-5/W7:289-294.

[2]   陈义勇, 俞孔坚. 美国乡土景观研究理论与实践——《发现乡土景观》导读[J].人文地理, 2013, (1):155-160.

[3]   孙新旺, 王浩, 李娴. 乡土与园林——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运用[J].中国园林, 2008, (08):37-40.

推荐访问:蚕桑 营建 乡土 前世 景观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