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浅议液氨泄漏事故救援处置对策

安全自查报告 时间:2021-07-21 10:09:01

摘 要:近年来液氨泄漏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何对液氨泄漏进行有效处置已成为当今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液氨泄漏事故救援过程进行分析、归纳,提出液氨的性质、事故特点和处置对策和安全防护相关措施,从而为指挥员在救援处置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尽可能降低事故危害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目的。

关键词:液氨泄漏事故;救援处置对策;安全防护

2013年8月31日10时57分,上海市宝山区丰翔路1258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上海消防总队先后调集总队、宝山、特勤全勤指挥部以及大场、彭浦、桃浦、金桥、新泾等5个消防中队和宝山战勤保障大队共33辆消防车(抢险车5辆、防化车6辆)赶赴现场救援。经过三个多小时紧张处置,共搜救出40名被困人员(15人死亡)。如何快速高效处置液氨泄漏事故,最大限度较小灾害和损失,值得广大消防官兵共同研究探讨。

一、氨的性质

(一)氨的理化性质

在常温常压下,氨是有特殊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能刺激人体器官的粘膜。案有强烈的毒性,空气中含有0.5%(体积)的氨,就能使人在几分钟内窒息而死。在标准条件下,1摩尔气氨体积为22.05升,比重为0.5971(空气为1)。自燃点为630℃,燃烧时生成蓝色火焰。氨与空气或氧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遇火能爆炸。在常温压下,氨在空气中的爆炸范围为15.7%~27.4%,在氧气中化为13.5~82%。

氨很容易被液化,在1大气压下把氨冷却到-33.4℃,或在常温下加压到7~8大气压,氨就能冷凝成无色液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气体氨被加热到132.9℃以上时,不能单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变成液态,这个温度称为氨的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时,使气氨液化的最低气压为112.3大气压,这个压力称为氨的临界压力。液氨的比重为0.667(20℃)。如果人与液氨接触,则会严重的冻伤皮肤。若将液氨在1大气压下冷却至-77.7℃,就凝结成略带臭味ude无色结晶物。液氨也很容易气化,降低压力就急剧蒸发,并吸收大量的热。

氨极易溶于水,可生产含氨15~30%(重量)的商品氨水。氨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氨的水溶液呈弱碱性,易挥发。液氨或干燥的氨气对大部分物质没有腐蚀性,但在有水的条件下,对铜、银、锌等金属有腐蚀作用。

(二)液氨的用途

液氨主要用于生产硝酸、尿素和其他化学肥料,还可用作医药和农药的原料。在国防工业中,用于制造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可用作有机化工产品的氨化原料,因为液氨在气化后转变为气氨,能吸收大量的热,被誉为"冷冻剂",同时液氨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所以在家禽养殖业中,被用于杀菌和降温制冷作用。

二、液氨泄漏事故的特点

液氨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极易发生燃烧爆炸和中毒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区域性污染,主要呈现以下点:

(一)易气化扩散迅速

液氨发生泄漏,则呈喷射状,在空气中会迅速气化,体积急速膨胀,短时间内形成大面积污染、燃烧爆炸区域,这就给事故的应急救援提出了很大的难题。特别在夏季气温较高,固体的升华、液体的蒸发、气体的泄漏速度更快,而那些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气体随风飘散后就很难有效控制。如2002年7月8日,山东某化肥厂在向一辆液氨槽车充装液氨时,由于车载金属软管发生爆裂,液氨泄漏。仅几分钟时间,氨气即笼罩整个厂区,危及2000名群众的生命安全。事故造成13人死亡,105人中毒。

(二)易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氨气具有毒害性,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均会引起人员中毒。轻度中毒表现为眼口有干辣感、流泪、流鼻涕、咳嗽,结膜充血水肿;中毒中毒则出现昏迷、精神错乱、痉挛,也可造成心肌炎或心力衰竭。直接接触则会导致头、面部等外露部位的皮肤严重化学灼伤,接触液氨会照成冻伤。吸入一定量高浓度氨气,则可能致死。应急救援人员工作难度大,而且对自身的安全也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三)易引发燃烧爆炸

液氨泄漏迅速气化,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浓度极限为15.7%~27.4%,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爆炸的危险。如2013年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业公司发生发生液氨泄漏火灾,造成121人遇难,60名伤员住院,其中15人是重症,8人属危重。

(四)易污染周边环境影响范围广

氨气随风漂移易造成大范围的空气污染,溶于水中流到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则易造成水体污染,严重时该水域的水长时间不能使用。如2005年6月28日,南京一家化工厂的裂解灌区发生液氨泄漏,将方圆2KM范围内的蔬菜庄稼树木基本毒死。

三、液氨泄漏事故的处置对策

在处置氨泄漏事故的过程中,极易发生人员中毒和冻伤。因此,救援行动需在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处置方法,安全实施抢险救援行动。

(一)加强第一出动,科学调度有效力量

(1)受理报警时,应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址;泄漏容器的种类、具体泄漏部位和扩散范围;事故现场被困人员数量等情况。根据报警情况调集力量,并将情况向上级报告。

(2)力量调集时,要加强第一出动;视情调出救援所需的防化救援、防化洗消、抢险救援、水罐、高喷等消防车辆,以及遥控水枪或水炮、水幕发生器、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防护、警戒、堵漏、输转、洗消、通信等器材装备。

(3)适时启动当地政府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调集公安、医疗救护、市政、环保、安监等部门到场协助救援。

(二)精干力量侦察,迅速组织警戒和疏散

在询问知情人的基础上,组织攻坚组人员迅速深入事故现场进行侦察检测,查清泄漏情况及可能发生的危害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侦检结果,为下一步救援提供依据。

(1)召集事故目击者、报警人、当事人及事故单位等知情人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原因,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消防设施运行及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等情况。

(2)查明事故区域人员数量、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有无人员伤亡及其具体位置,以及现场地势地貌、道路交通等情况。

(3)利用实地侦察和气体探测仪进行检测,查清泄漏罐储量、泄漏部位、强度及邻近罐储量、管线、沟渠、下水道布局走向和总储存量,掌握事故现场氨气浓度,明确扩散范围。测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等气象数据,掌握泄漏区气体流动方向,应增加下风向的疏散距离;泄漏的氨气扩散范围较大、现场情况复杂时,应根据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同,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详见表)。

(三)水雾稀释降毒,关阀堵漏及时控制险情

1、稀释降毒

(1)在泄漏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并利用水枪喷射雾状水或开花水流进行稀释降毒,防止向外扩散。

(2)在储灌区或在室内管道发生泄漏时,应立即启动固定水喷淋系统进行稀释。

2、关阀断源

氨气生产装置或管道发生泄漏、阀门尚未损坏时,消防人员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关闭阀门,制止泄漏。关闭阀门时,应在开花或喷雾水枪的掩护下进行。

3、器具堵漏

根据事故现场储罐、管道、阀门或法兰等发生泄漏的部位、泄漏口现状及余压大小等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堵漏。

(1)管道、储存容器壁因微孔发生跑、冒、滴、漏时,可采取木楔入孔的方法实施堵漏。

(2)管道、储存容器壁因撕裂发生泄漏,不能采取关阀止漏时,可以使用堵漏垫、堵漏锲、捆绑式充气堵漏带或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堵漏器具实施内外封堵。

(3)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时,可采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进行封堵,也可直接使用专用的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堵漏。

(四)围堤掘槽堵截,现场洗消彻底消除残余毒害。

在处理液氨泄漏事故过程中要使用大量水,为降低和消除氨水对人员及环境的毒害与污染,救援现场应及时采取围堤掘槽堵截等方式控制污水的扩散,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现场洗消主要包括人员、场地和装备洗消。

(1)在危险区域出口处设立洗消站,用大量清水对从危险区出来的人员进行冲洗,最好淋浴更衣;

(2)用稀盐酸等酸性物质溶液喷洒在污染区域或受到污染体表面,处理稀释时收容污水,消除危害。救援中使用的装备也要用大量水进行冲洗。

(3)对于被污染空气,可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或用水驱动排烟机吹散降毒,也可以对污染区实施暂时封闭,依靠日晒、雨淋、通风等自然条件使有毒物质消失。

(五)正确设置阵地,团结协作确保人员装备安全。

(1)消防车应停放在灾害现场的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并能随时进攻或撤离。战斗展开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开始,并与泄漏源保持安全距离,情况不明时不盲目战斗展开。

(2)消防人员在战斗展开前要做好安全防护,携带相应的检测器材,边检测,边接近泄漏源。进入事故危险区域的救援人员必须佩带有效的呼吸保护器具,穿着全封闭防护服。救援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搜寻遇险和被困人员时,应组成救生小组,必须佩带隔绝式呼吸器个人安全报警器方位指示灯与呼救器等必要防护器材,并携带必要的救生器材,以便及时展开营救工作。深入现场内部实施侦检、关阀堵漏等任务的救援人员,必须穿着内置式重型防护服。对可能直接接触液氨的人员应采取防冻措施。事故规模较大时,进入重危区地人员必须实施一级防护,并有水枪掩护。现场其他参加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二级。救援人员防护标准见表

(3)在未控制着火源的情况下,不能盲目战斗展开,战斗展开后,进入现场的人数要严格控制并逐一予以登记。及时进行轮换。

参考文献:

[1]伍和员.消防指挥员灭火要诀[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孙维生.化学事故应急救援[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赵育祥.合成氨工艺[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4]王光建.化工产品手册第五版无机化工原料[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杨运泉.化工原理实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6]唐波.化学工业:化工卷[M].山东科技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刁山虎(1977.9-),男,安徽巢湖人,海南省公安消防总队司令部作战指挥中心,助理工程师,本科学历,从事消防防灭火工作研究。

推荐访问:泄漏 处置 救援 对策 事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