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李克强怒斥某些“新药”审批:还不是为了涨价?!

安全自查报告 时间:2021-08-05 10:09:08


打开文本图片集

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一上来两个议题都与医药相关: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确定进一步扶持中医药发展措施。

李克强总理又怒了。

批“揽权”、批“懒政”、批“走样”、批“奢华”,这次批的是某些“新药”,他强调,不允许在“审批”名目下搞那么多五花八门的所谓“新药”:“还不是为了涨价?!”

医药是直接事关民生的大产业。据有关部门当天会议上汇报的数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收入和利润复合增长率长期保持在20%以上;“十二五”期间,中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6%。但与国际对比看,许多发达国家医药产业占GDP比重普遍在8%以上,个别国家这一比重更高;而我国仅占5%多一点,可以说其中潜力巨大。

李克强就此指出:“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不仅可以惠民生,同时也是稳增长的重要措施。这其中蕴含着推动经济升级、结构优化的巨大潜能。”

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研究医药产业对于当前稳增长的带动作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然而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特意调换了常规排序,称医药产业发展首先是“惠民生”,其次才是“稳增长”。

李克强强调,医药产业发展首先是“民生需要”,同时也是“发展需要”。要把加快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更好服务惠民生、稳增长。

医药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属于基本民生。产业发展当然可以带动经济增长,但它必须首先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同时,它还事关整个社会的心理安定需求。总理的表述,不光是一个简单的前后排列问题,而是最直接也最朴素地体现了施政的情感基础和逻辑次序——所谓“行大道、民为本”。

不仅在施政理念上看重老百姓的“基本”,针对文件的具体要求中,李克强也强调“基本”。老百姓对医药事业的最基本感受,无非两个:价格和质量。总理的要求也正是紧贴着这两者提出来的:关于医药产业、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规划纲要,一定要与医改紧密结合。唯如此,才能最终落到服务人民健康这一根本宗旨之上。“当前医改最重要的是价格改革。价格问题尽管是沉疴旧疾,一下子处理很难,但必须坚决推进!”总理强调道。

下决心提高药物质量,尤其是基本药物质量

李克强还特意强调了基本药物制度。他说,群众有抱怨,医药质量不行。我国在某些高精尖医药上存在差距,这需要时间,但必须补上基本药物差距这块短板。

“我最近看到一些新闻报道,我们的公民出国旅游,去别的国家买感冒药、甚至创可贴。”李克强说,“我们要下决心提高药物质量,尤其是基本药物质量。”

“不能让老百姓出国买感冒药、创可贴这类现象长久发生。要下决心,闯过基本药物这一质量关。”

当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医药领域审批改革也提出要求。简政放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老百姓。总理强调,不允许在“审批”名目下搞那么多五花八门的所谓“新药”:“还不是为了涨价?!”

紧扣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这个议题,会议决定,健全安全性评价和产品溯源体系,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实施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尤其要提高基本药物质量;探索实施产品质量安全强制商业保险。

不能无限“泛化”中医概念,而要抓住一些关键问题重点推进

当天会议的另一项议题,是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措施,发挥传统医学优势造福人民。

李克强以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举例,说明“开放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性。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就是从中医典籍中汲取灵感,从中药材中提取,最后在中西医的治疗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总理说,“要在保持中医药特色的同时,以开放心态,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

李克强说,近年来,中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要继续出台一些“打到点子上”的硬措施。

“现在的中医医生很少有不懂西医的。他们常常号完脉还要再问问‘血压是多少’。这已经拓展了中医的传统概念。病人呢,也很少有人只看中医,或只吃中药,大多都是中西医结合一起看。”他说,“在这种情况下,要进一步探索推动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以开放心态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

李克强指出,传承中医药优势,发挥其独特作用,可以更好造福人类健康。“但在这一过程中,不能无限‘泛化’中医概念,而要抓住一些关键问题重点推进,力争在一些领域实现突破。”总理说。(综合中国政府网、一财网、《北京青年报》等报道)

推荐访问:还不 怒斥 新药 涨价 审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