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残疾人就业需求愿望与现实满足的影响因素研究

安全自查报告 时间:2022-03-19 10:59:07

摘要:利用2008年对残疾人就业状况的调查资料,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影响残疾人就业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差异较大,对农村和女性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因素较简单;影响城市和男性就业的因素较多;比较而言,已婚男性及户主等群体就业倾向较高;身体残疾对就业有影响;家庭住房及家电拥有情况对就业有影响。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11)06-0027-05

一、研究意义及文献回顾

2006年4月1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共7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户数的17.80%;有残疾人的家庭户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9.98%”。残疾及其家庭成员即残疾涉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0%,其中有两个以上残疾人的家庭户876万户,即大约有3074万人家里有两个以上的残疾人。

“就业是最好的保障”是公认的一个社会保障原则,对残疾人来说,就业不仅是获取收入、维持生存的必要手段,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获得与健全人同等权利的重要途径。因此,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把促进残疾人就业作为解决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主要手段,为此建立了国际公约,各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

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研究的重要领域,国内外学者对此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西方国家对残疾人就业的研究在政治学领域是基于平等人权展开的;社会学研究侧重于社会福利如何更好地为这个特殊群体提供平等的机会等方面;经济学从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入手对此展开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残疾人就业现状的分析和描述:Saad Z.Nagi等在1972年用社会福利申请者的资料分析了残疾给个人及家庭收入带来的影响,那些家庭收入急剧下降的人工作的动机超过家庭收入较稳定的人。

2.对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Saad Z.Nagi等人分析了影响残疾人就业的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及工作要求等。

3.残疾人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和评价:一类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政策的分析比较研究,如Richard等对美国的残疾人就业及社会福利政策进行了的分析;另一类是对政策的实证分析,有多位研究者使用不同方法对《美国残疾人法案1990》(Americanwith Disabilities Act 0f 1990,简称ADA)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Haveman等人的研究发现人权法案在促进残疾人就业上成效不高;Thomas DeLeire利用收入参与抽样调查(The Sur-vey 0f Income and Program,Participation)的10年面板数据分析了美国ADA计划对残疾人就业和工作的影响,结论是实施ADA的1990年代,残疾人被雇佣的比例低于非残疾人7.2个百分点,工资的变化不大,因而ADA并没有达到它预期的效果;Daron等人用标准竞争模型的研究结论是:不能证明ADA对残疾人就业比例的下降有明显的作用;Julie L.Hotchkiss则证明由于劳动力市场同时受到残疾人和非残疾人供求关系的共同影响,不能证明ADA对残疾人就业率有直接的促进或者阻碍作用;Miehelle T.Friedlandt副提出了改革ADA的建议。

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是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特点,随着劳动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等学科方法的改进,从最初的比较、相关分析,说理论证发展到使用面板数据,采用多种数理模型及分析方法,样本量也从早期的几百个发展到使用几万甚至几十万个数据。

国内残疾人就业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残疾人就业的现状研究,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之后,以某地区的抽样数据为例的研究较多,一般遵循这样的逻辑:现状描述、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2)残疾人就业政策的研究,包括对西方国家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引介以及对中国残疾人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由于受到数据等问题的限制,国内在残疾人就业方面的定量研究较少,大多数研究采用宏观数据和说理论证的研究方法。赖德胜等学者利用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省级数据分析了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目前还没有检索到基于个体数据的研究。

由于研究上对个体微观层面的缺失,带来了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国家政府占据绝对优势,对于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残疾人只有接受这唯一的选择,尽管一些专家学者也对这些政策措施进行了批评,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但是,这些以专家学者的立场和角度出发的意见未必能够完全代表受助群体——残疾人的意见,这也是我国的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残疾人就业研究方面运用个体数据从微观层面人手的研究不仅是研究方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促使学术界听到来自残疾人的个体声音,由此可能促进相关政策的改进和完善。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城乡残疾人就业率存在差异,“城市残疾人总就业率为16.93%;农村的残疾人总就业率为35.65%”,农村残疾人就业率大约是城市的两倍。出现这样差距的原因是:“农村残疾人的就业统计存在缺陷;城市的残疾人由于获得了更多的社会保障,缺乏寻找工作或继续工作的动力,而社会保障状况较差的农村居民只能依靠土地寻求自我保障”,本研究试图通过微观数据来解释中国城乡残疾人就业率差异的原因,即残疾人就业是基于经济压力还是个人自我实现的要求。

二、数据及假设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调查由杭州几所高校学生利用2008年假期开展的随遇调查,即利用学生自己的亲友网络展开的,共获得有效问卷689个。因变量为当前是否有工作,这个变量有两个选择:1有工作;0没有工作(过去1个月未从事有薪劳动)。其余自变量见表1。

城市残疾人由于得到了较多的制度性保障而就业率低,农村残疾人因为缺少制度性保障而不得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我们想验证经济状况是否影响残疾人的就业,在城市和农村内部是否因为残疾人家庭的经济状况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即控制了城乡变量,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性别的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是否相同?

我们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二因素(指因变量有两个取值,就业或非就业)Lo-gistic回归来拟和就业概率模型,设P为就业的比率,则1-P为非就业的比率,对P作logit变换,记为logit P,以10舀t P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

logit P=α+β1X12X2+……βnXn

可得:P=exp(α粒?β1x12x2+……

βnxn)/[1+(α+β1x12x2+……βnxn)]

模型中参数α是常数项,表示自变量取值全为0时,比数(Y=1与Y=0的比率之比)的自然对数值,参数β;是logistic回归系数,表示当其他自变量取值保持不变时,该自变量取值增加一个单位引起比数比(OR)自然对数值的变化量。

在进行Logistic回归之前,我们先对因变量与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以下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品质相关系数都通过了卡方检验。

三、结果分析

表2列出了个Logistic回归模型的计算结果,其中模型1是城乡混合的,其他是分城乡及不同性别,模型拟合效果一般。

混合与分城乡模型中,性别(男性)及户主就业的可能性较高,如非户主降低工作的可能性,如果是户主可能意味着家庭生活的负担更重。在婚姻状况,未婚将降低工作的可能性,与其他群体(已经建立家庭的人群)相比,未婚的人生活压力较小。个人身体状况指标:与人相处能力(较差)、身体活动能力(较差),这两项都可能降低工作的可能性。家庭经济状况指标:家庭住房面积对是否工作的影响是正向的,即住房面积大的人工作的可能性较大;家庭拥有家电多,可能降低工作的可能性。个人获得社会福利及救助状况:参加社会保险提高就业的可能性,这与我国的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大多是与职业关联的有关;混合模型中还有领取低保的因素,即在不分城乡的群体中,领取低保将提高就业的可能性。

农村残疾人是否就业只受到性别(男性)以及婚姻状况的影响。在城乡混合及分城乡的模型中有一个共同特点是:男性更倾向于就业,可能是受到婚姻倾度及传统家庭分工的影响,女性可能在家中并不主要承担挣钱的职责,所以,比较而言,男性残疾人工作的可能性更大。

影响女性残疾人就业的因素较少,家庭住房面积将提高就业的可能性;家电拥有量将降低就业的可能性;社会保险的作用是正向的,这些都与其他模型没有区别,差别较大的是身体活动能力较差反而对就业有促进作用,可能的解释是女性残疾人可能在一些对身体活动要求不高的行业就业。与人相处能力较差对就业的影响是负向的,相处能力较差的人就业的可能性低。

比较而言,影响男性就业的因素更多,身体活动能力较差对就业的影响是负向的作用,这和女性有较大的区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对就业的影响都是负向的,领取过救济对就业也将产生负向的影响作用,有残疾证对就业的影响是正向的。但是,很难解释理解交流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较差对男性残疾人就业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分城乡及性别的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农村与城市差别较大;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也较大。反映家庭经济状况的住房面积和家电拥有量对就业的影响作用相反,可能是家电拥有量反映的是近期的家庭经济状况,这个对就业的影响作用是负向的,即拥有的家电量多说明近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所以就业愿望不是很强烈。

四、结果及不足

由于调查没有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因而影响了结果的可靠性,另外,样本量不够大,所以只能分城乡及性别来考察,样本中就业的比例较高(表3)对结果可能带来影响,在样本量扩大后,对比研究非就业残疾人是否有就业愿望,来研究残疾人就业愿望的影响因素可能更有研究价值。

模型中理解交流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较差对男性残疾人就业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很难解释,应该在扩大样本量的基础上控制其他变量来进一步研究。

五、结论及建议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在残疾人群体中分城乡、分性别的就业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影响农村和女性的因素比较简单。2.农村的男性及各种类型已经成家的人(包括已婚、离异及丧偶)就业的可能性较大,城市里除了同样的因素外还包括残疾对身体的影响程度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就业都有影响。3.婚姻状况对女性的就业没有影响,女性就业主要受到家庭经济状况及个人身体状况的影响。

虽然城市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农村发展的快,但是我国城乡的社会状况差异很大,来自城市的阻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更多,也就是说,城市残疾人要克服由身体残疾而带来的各种不利于就业的影响更多,比如交通工具、与其他人的沟通交流等,而在农村的熟人社会,残疾人可能得到的帮助较多,身体残疾对就业的障碍影响反而小于城市。不同性别的残疾人就业的因素也有很大差异,男性比女性更复杂,这能否说明在中国以男性及城市为主导的社会里,农村残疾人及女性残疾人作为多重弱势群体,其就业选择的可能性及空间很小,只要身体状况许可,他们都可能就业,女性就业还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我国“缺乏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设计,便不可能实现对残疾人保障的合理定位”,在残疾人群体内,还有不同的细分群体,他们的需求和愿望也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在制定残疾人就业政策时,不仅对残疾人整体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对其中的不同人群,如,女性、多重残疾、残疾人夫妇等可能需要不同的援助手段。我国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策略,所以很难照顾到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需求。社会福利组织通过实施社会福利项目来解决弱势群体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因此,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社会福利项目来解决残疾人就业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农村通过土地承包制确保残疾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城市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更多,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市场经济按照要素的价格来配置资源。残疾人必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现有的残疾人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及就业补偿金”政策还不足以抵消残疾人就业的障碍因素,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如何弥补这一“市场失灵”是未来中国残疾人就业政策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

[责任编辑 陈萍]

推荐访问:愿望 因素 现实 需求 残疾人就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