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以“省管县”为契机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

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1-07-07 10:48:02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完善的行政体制,造成行政资源浪费、行政效率低下、中央政策难以准确到达基层等弊端。由此,全国掀起了“省管县”行政体制改革的浪潮,包括重庆、四川等西部地区也开始试行“省管县”改革。对“省管县”改革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障碍及其改革措施进行探索。

【关键词】 省管县;西部;新农村;契机

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改革县乡财政的管理方式,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行“省管县”的改革试点,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提出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

一、“市管县”存在的问题

1.“市管县”结构造成信息传递速度慢、真实度低。这会不利于中央政策的有效性和深入性;不利于地方政府及时贯彻中央的指示;不利于意见和信息的反馈。

2.“市管县”行政规划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市刮县”和“市压县”,特别是在财政问题上,由于资源的配置不是按市场原则来分配,而是按人为的行政力量运行,造成了长久以来“市管县”行政体制的不足,特别是当中心城市已经不能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当市一级“小马”拉不动周边县域“大车”时,“市管县”对于“新农村”建设是弊大于利的。不利于农村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损害了农村地区的合理利益,更不利于“新农村”的统筹协调发展。

3.城乡共治一直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和农村的差别日益加大,城市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般肩负着一个地区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它是应国家管理的基本需要而设置的,是一种城市型建设制度。农村则主要负责农业、林业、木业等副业的发展,它不隶属于市,它是广域型行政建设制度。

二、“省管县”改革推动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是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方略;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实现新跨越的重大机遇。

2.城乡分治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城乡分治有利于将城市和农村的功能作更详细和明确的区分,分工细致明晰,更好的促进“新农村”建设,这不仅保证了上一级政府的统筹协调,还增强了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进行管理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特有自然资源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西部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为培育新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有资源与条件的有机结合,依靠科技才能创造出特色和个性。只有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才能建设完善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实现产业化经营,为农民实现生活宽裕创造条件。“省管县”行政规划改革无疑为合理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特有自然资源提供了条件,将政策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建设与发展同步推进,缩短新农村建设的周期,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4.交通条件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西部地区多河谷、山地与浅丘,具有比较典型的浅丘山地特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西部地区交通条件大为改善。“青藏铁路”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以成都、重庆等为代表的航空港大大促进了行政效率,西部地区多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为“省管县”改革提供了支持。交通条件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省管县”改革推动“新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5.社会舆论和群众基础的支持。一个政策推行的成功与否及其实施程度不仅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成熟度相关,还受到社会舆论和群众基础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特别是农民的维权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都在不断地提升,敢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创新,敢于面对挑战和突破,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村民普遍都具有强烈的致富愿望,参与新农业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较高。“省管县”政策的推行会为广大西部地区的农民致富带来的新希望,只要经过科学合理的指导和推广,“省管县”政策的推行广大群众的欢迎。

三、“省管县”改革推动西部“新农村”建设的障碍

1.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渐进式的改革才是适合中国社会制度变迁和发展的唯一途径。“省管县”改革可能会以一种突破式的方式触动地方层面维持原有体制的惯性,原有体制的惯性作用无疑是推动一个新政策所遭遇的最大障碍和困难。由于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都已经习惯和适应原有的行政体制的运行状态,“省管县”改革必定会造成现行体制的变动,会遭到现行体制利益获得者的强力阻挠,特别是实行“省管县”行政体制后,市一级政府的行政结构变动较大,利益分配和人员构成都会造成很大的变动,必定会遭到一定程度的反对和阻挠。

2.推动“新农村”改革的关键则是要靠当地政府对政策的支持和贯彻实施。大多数农民更倾向于维持原有的制度,不想改革创新,认为一切改革都会革除自己现有的既得利益,同时尚存部分封建顽固习俗。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将阻碍对原有体制惯性的突破。

3.西部地区区域问题复杂给“省管县”推动“新农村”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四川省现有县级单位181个,“省管县”的有效管理幅度大体应在50个左右,这便造成了省没有足够的能力管理这么多的县;同时中央也不能过度放权给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的效能。不仅要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还要为国家和地方的区域安全着想,过度放权不仅不能达到行政管理的目标,反而损害中央的权威和集权。

四、推动“省管县”改革,促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1.中央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省管县”改革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国改革的路径从来都是从下到上,先由地方发起,经过试点,再由中央政府研究决定是否应该向全国推广。中央政府必须要加大“省管县”改革的力度,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科学合理的采取措施,保障“省管县”改革顺利进行。

2.正确把握“省管县”改革方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西部地区推动“新农村”改革。“省管县”改革切忌不能一刀切,部分西部地区并不具备完全进行“省管县”改革的条件,需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革。

3.充分发挥信息科技和网络媒体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办公自动化,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还可以提高行政改革的效率,使减少层级的行政制度功能得到最大发挥。(1)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方便地方政府执行和群众监督。(2)普及信息科学技术知识,继续推动“科技下乡”。

4.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网络媒体在社会中已经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体现在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作用。(1)进行“省管县”的改革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宣传力度大、范围广和速度快的特点,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更适合通过网络媒体的特点,发挥作用,使改革的进程公布于众,方便社会和群众监督改革,和接受意见。(2)政府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性。网络媒体由于参与人员多,也可能导致信息传递失真,政府需要根据其特点,强化网络媒体的把关,及时删除、过滤和屏蔽失真信息和有不良影响的信息。采取“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避免其劣势。

参考文献

[1]赵世磊,李卷.我国实行省直管理县体制的可行性分析[J].《理论与当代》.2007(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M].《审计文汇》.2006(9)

[3]郑江淮,赵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观察[J].《农业经济导刊》.2007(9)

推荐访问:新农村 西部地区 推进 建设 为契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