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旅游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1-07-07 10:44:21

[摘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分析总结出我国旅游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定位模糊,缺乏整体的科学规划、规范的经营管理,产品结构单一,旅游发展不平衡,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备等问题,进而提出要正确定位旅游型农村社区,建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参与模式,同时做好科学规划,挖掘特色产品,注重开发旅游边缘区,更要完善社区配套设施,规范社区经营管理等措施,以实现旅游型农村社区的健康、协调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乡村旅游;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59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居民越来越希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这种需求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兴起。“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实施“旅游+农业现代化”战略,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实现旅游业态创新。这一战略的提出给旅游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政策支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以农业和乡村为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兴生态旅游产品。旅游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当前也已经列在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当中。农村社区对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影响反应是最为敏感的。所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如何推动旅游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

1 基本概况

农村社区主要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口为主,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相对都比较小的社区。旅游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新型农村社区。它涉及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众多学者都认为应该把旅游业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切入点。杨小贞就曾指出河南省应该将乡村旅游作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4]。吴琼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该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第三产业,将发展旅游业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张红喜等认为龙潭镇杨楼村应该将农业与旅游联动,协助村民自主经营“农家乐”,使旅游产业和新型农村社区互相推动。

2 旅游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型农村社区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它毕竟改变了农村几千年来存在的一种状态,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2.1 定位模糊,认识不足

村民往往对于新型农村社区、旅游型农村社区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概念、主要内容和重心认识不清,定位模糊。他们认为三者几乎是同一个概念,旅游型农村社区建设就相当于新型农村社区,也相当于新农村建设,应该使用同一标准,误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认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2.2 缺乏科学规划,产品结构单一

大多数旅游型农村社区都存在缺乏统筹安排与科学规划,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许多社区的旅游规划并未经过专业人士和专业部门的系统设计,使得功能区布局不合理、建筑风格缺少特色。如今的乡村游更是逐渐带有“游城市”之感,不能给游客乡土特有的新鲜感。普通农家乐虽数量多,但提供的产品层次较低,形式单一且相似度较高,对游客缺少吸引力。

2.3 旅游发展不平衡,社区矛盾日益显现

由于农村资源有限,一些经营者为了盈利,盲目迎合游客的需求,大拆大建。有的农村社区本来只适合发展小规模的乡村旅游,但居民急功近利,采取大规模经营,使得人地矛盾突出。再者,旅游边缘区由于距离农村社区中心较远,受旅游活动的辐射作用小,加之旅游线路设计不合理,使得整个社区的经济收益差异明显,旅游发展不平衡,进而引起社区内部的矛盾。另外社区居民内部也会产生矛盾,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南靖某一土楼群的社区居民就曾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发生冲突。

2.4 缺少完备的配套设施建设和规范的经营管理

目前,我国旅游型农村社区的各方面条件都在不断改善,特别是水电、交通、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日益完备,运营管理、游客服务等工作的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是游客在高层次配套设施方面的各种需要还难以得到满足,如教育、文化、绿化环境以及商业服务等方面,这就导致游客满意度低、回头率低。而且,社区里的从业者多而杂,经营也不规范。虽然成立了譬如游客管理办公室之类的管理机构,但仍然缺少完善的监督反馈机制,对社区经营者实施有效的监管。

3 旅游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

3.1 正确定位旅游型农村社区,建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参与模式

旅游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其定位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明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心。还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注重协调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建立可持续经营模式。另外,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尽量避免社区居民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产生矛盾,故可以积极倡导社区参与式乡村旅游,让社区居民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乡村旅游活动的各个层面以及旅游的决策和实践中去。

3.2 做好科学规划,挖掘特色产品

发展旅游型农村社区首先就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搞好整体规划。要充分了解农村社区的资源禀赋、市场需求,规划设计好开发主题和整体形象,合理布局功能区,合理设计景区组织架构。在地域选址上,也要发挥区位优势,尽可能靠近城市及旅游区,以便扩大客源市场。

同时要发挥资源优势,创建乡村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突出产品的特色。西安市蓝田县塘子村就确立了村庄温泉的歷史人文形象品牌为“李隆基”,宣传过程中大力挖掘人文内涵,独具特色。这不仅体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精神文明建设,还增强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还要结合农村社区具体情况,注重各种开发模式的结合,打造多样化产品。

3.3 土洋结合,开发旅游边缘区

首先要在充分开发本地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深化农村社区的规模和层次,渗透新的元素,旅游才能保持持久的吸引力。其次,要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挖掘旅游边缘区的旅游资源,促进边缘区的旅游发展。旅游线路的合理设计对于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够避免游客走回頭路,引导游客充分游历各个景点,丰富旅游内容,还能分散核心景区的旅游压力,使边缘景区的社区也能获得旅游收益。

3.4 完善各类配套设施,实现社区经营管理规范化

完善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比如道路扩建与美化,完善集散中心,加快厕所改造等。综合开发各种乡村旅游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组织工作人员集中学习了解当前的旅游政策、游客需求、经营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另外,政府要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对旅游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等问题进行规范和监督,引导其健康发展。也可以成立社区管理协会,规范餐饮、住宿标准,统一并规范价格,协调各家各户接待的游客数,避免价格竞争,同时避免村民内部矛盾。

3.5 提升村民自身素质和组织化水平

村民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提升村民素质,一方面政府、村委会以及企业要引导村民再教育,办好各种方式的教育和培训。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学习地方文化,或者举办大型的节庆节事活动来增强社区归属感。另外,村民自己也应该根据当前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努力学习文化技术,提高自身素质。

4 结束语

旅游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息息相关。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打造特色化、生态化农村社区,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带动社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这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可谓是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张越剑.江苏省乡村旅游小企业经营对农村社区的影响研究[J].管理观察,2014(34):84-88.

[2]赵俊远.旅游对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影响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3]刘方凌.旅游型农村社区发展问题研究与对策探讨——以江宁区淳化街道滨淮社区马场山村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8):90-91.

[4]杨小贞.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9):54-57.

[5]吴琼.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中旅游产业的参与[J].成都大学学报,2007(10):73-75.

[6]张红喜,耿红生,薛斌.新型城镇化引导下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探讨——以霍邱县龙潭镇杨楼村为例[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5(03):68-72.

推荐访问:新农村 社区建设 农村 我国 建设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