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探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两个基点

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21 10:14:35

[摘要]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大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是能否顺利实现社会化并为继续社会化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药家鑫事件又一次给我们以深刻教训。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两个基点——多维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抓住机遇,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化 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实践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自然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社会群体中去,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学生学习阶段,一个是服务社会阶段。我们对他们的发展应当给予高度关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药家鑫事件又一次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说明大学生社会化任重道远,因此,要有效的进行大学生社会化工作,必须要立足于政治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两个基点。高等学校要從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的不足,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一、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简析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化进程中,政治思想稳定、健康,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积极进取,敢于竞争,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要求全面发展的意愿,较社会其他青年群体更注重文明健康的道德意识和善恶分明的道德评价等进步的一面。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大学生在政治思想、观念和思想道德素质及行为表现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缺陷、不足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政治觉悟低

大学生在政治上有幼稚、不成熟的一面,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政治价值取向上具有明显实用、功利的特点,对政治热情在很大程度上还只处于浅层次,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政治觉悟有待提高。

2.人生价值观不成熟

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还是不成熟的,在价值主体、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表现出自我化、实效化、趋利化、短期化的特点。他们急功近利,不能脚踏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把社会作为个人发展的现实条件,在价值目标的选择上,更偏重于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经济因素已成为很多学生选专业、选课、择业的主要参考因素。

3.道德认知与行为不和谐

他们知行脱节、言行相悖、表里不一,讲起大道理来头头是道,落实到行动上全都忘掉。在道德评价上存在着双重标准,言行过激,谈论社会和他人多,而针对自己的少。—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内在动力,丧失积极性,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一些随意、散漫、懒惰、野蛮、虚伪、粗俗等与大学生应具有的道德素质形成巨大反差的不良行为。在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时常出现大学生不如小学生的“倒错”现象。

4.社会责任感退化,无责任化趋向加强

当前社会客观存在的诸如社会风气不正、党内腐败现象、分配不公、假冒伪劣、人际关系扭曲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使一部分人面对滚滚的市场大潮,产生了畏惧心理,不敢迎难而上,对竞争没有兴趣,得过且过,成为了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甚至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当前大学生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就是社会责任感退化、弱化和去化的极端表现,这让社会感到不解与震惊。

二、转变观念,富有成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社会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支撑

面对这种状况,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解决个人目标问题;二是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三是对社会、国情、社会问题的正确认识。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理论指导,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人生观的认识基础,使大学生明确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进一步认清自我社会角色,确立清晰的个人奋斗目标,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关系,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对社会、国情和社会问题形成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以期帮助他们健康的渡过社会化的重要里程。

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学生对随之出现的新事物、新矛盾和新问题认识不全面,甚至把片面当成主流。为此,我们应该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帮助他们认清是非,让他们坚持正确的立场,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理论进行特色引导。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这些重要理论都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必须总结经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快“两课”创新

一是加快“两课”教育基本理念的创新。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教育活动应多围绕学生进行,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尤其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实际状况,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二是实现内容创新。“两课”教育的内容必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使学生通过“两课”教育,深刻领会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涵义,充分理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根本指导作用和重要意义,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以及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是实现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各高校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优化教学手段,除课堂讲授外,采用案例教学、警示教育、结合课程的社会调查与实践等生动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两课”教育效果,以达引导大学生全面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的目的。

3.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实践活动

高等学校要广泛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一是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课堂。针对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重点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中国历史、文化、道德等内容的选修课,开办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二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要在大学生实践教育环节中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要通过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三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校园文化建设对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四是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通过主题班会、报告座谈、专题研讨、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活动。同时发挥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五是开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题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到学校、社区、企业、工厂、农村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题实践活动。

4.以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和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阵地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进行文化活动和思想传输的重要载体。因而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个性心理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利用网络这一高科技手段,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二是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理论著作、党的基本知识和文献、“两课”的电子教案和辅导材料等数据库,及时传递党中央的有关精神;三是要积极开展网上交流活动。四是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防止有害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袭。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政工队伍特别是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特别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教師职业是高道德含量的特殊职业,培养的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要发挥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终身受益的。加强师德建设,需要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努力营造校园小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围绕中心工作 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教育和专题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 题。对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帮助学生客观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优化校园环境,包括环境美化净化、文明行为习惯、科技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等内容,使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深入社会,加强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社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支撑,但必须要“内化”为一整套的信念、习惯、生活规范。在这一过程中,劳动实践是唯一的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要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与社会环境交互活动,进一步塑造自己。

1.提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要意义的认识

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因素很多,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也是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体现。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因此,全社会特别是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组织领导、经费落实等方面予以强有力的保证。

2.拓展和深化社会实践的范围和内涵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深入社会现实,参与具体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观察社会、理解社会、分析社会、服务社会,不断培养学生技能、品格的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突破原来简单地将实践理解为参观、实习。努力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范围,主要包括:学生的课程实习、实践,社会调查与考察,生产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社会义工等。不仅如此,在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范围的同时,还要不断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不仅仅是调查、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培养学生投身实践、服务社会的思想观念,将社会实践变为大学生社会化的自觉行为。

3.精心策划,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

造成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原因不仅在于实践环节的缺少,也与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不佳密切相关。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是提高实践效果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关键。要建立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机构,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和工作的需要设立实施机构,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确保活动顺利开展;要确立科学的社会实践设计原则,依据适合青年成长规律,按照受教育与长才干相统一,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以及人才、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精心设计好社会实践活动,从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等方面做好规划,使实践活动具有计划性、预见性;要认真准备,做好社会实践前的宣传准备、物质准备,为社会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和保障;最后还要建立社会实践评估体系。依据评价体系,认真做好社会实践的总结工作,不断提升和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

4.在社会实践中强化大学生社会化意识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以往我们对社会实践教育功能的定位基本上局限于通过社会实践增进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动手能力,促进良好品格的形成等方面,往往忽略了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在深入发掘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价值的基础上,要凸显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促进作用,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其大学生社会化的功能,以此为导向,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通过富有成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社会实践,必然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国情、社会问题,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将个人生活目标、人生价值和道德观融入社会,遵从社会规范,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大学生的继续社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明谟,社会学概论.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

[2]张雷声,刘建军,张云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读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王峻岩,翟秀文,张志国.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基点 社会化 两个 大学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