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内容设计与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自我介绍 时间:2023-07-10 13:10:06

摘要: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关系到地学类基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本文分析了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的自然要素主要特点,构建了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内容和新模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内容;模式;连云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22-03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培养地学类专业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科研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天然实验室,同时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学类专业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实施地理类专业素质教育的必要过程。其中,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地学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的重要措施和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学类基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科学合理的实习模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实习内容是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方面。

连云港市区位条件非常优越,位于我国万里海疆的中部,东临黄海,西接中原,北扼齐鲁,南达江淮,与日本及朝鲜半岛隔海相望。作为我国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之一的连云港市背陆面海,对内通过陇海铁路联结十一个省区,对外通航五大洲,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是开展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良好场所。位置理想,交通便利,横贯我国中部的交通大动脉——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从中原地区一直伸展至海滨码头前沿,交通便利,有利于本科实践教学的进行。早在20世纪70年代,河南大学地理系地理科学专业的多门课程就一直在连云港地区进行野外实践教学。该区交通和食宿条件比较便利,实习地域范围适当,是高校开展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的理想地区。

一、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的自然要素特点

连云港地区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都有其典型性和代表性,自然景观表现出鲜明的过渡性和多样性,实习内容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建设实习基地的自然和区位优势。

在地质和地貌方面,连云港地区地处华北地带的南缘,属于苏鲁地垒的一部分。基岩主要是古老的片岩、片麻岩和混合岩。在很长的地质时期,云台山一直处于断块抬升状态。经过多次地壳运动,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形成的地貌类型也复杂多样,可分为构造剥蚀山地、冲积-海积平原和复合型海岸三大类型。江苏省境内的最高峰——海拔625.3米高的云台山就是第四纪新构造运动的典型产物。

在气候方面,本区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属暖温带湿润性季风海洋性气候,兼有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气候特征,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海岸带气候特征显著;各类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害多发;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较为显著,局地气候类型多样、特征明显。

在水文方面,连云港地区在海洋水文和陆地水文方面特征都较为明显。本区附近是海州湾的浅滩,水深和周围地形都不利于波浪的发展。附近海区属正规半日潮,潮流方向在涨落过程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流,潮汐和波浪对海岸地貌影响较大。适宜的海洋水文特征适合开展海洋养殖。本区域中、小型水库数量较多。

在植被方面,连云港地区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南部。本区能适宜多种植物生长,使得组成本区植被的植物种类相当丰富。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植物种类1700余个,其中药物资源就有1190种,是江苏省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库,每年都吸引了许多科研单位、专家学者来此考察研究。

在土壤方面,土壤状况复杂,自西向东在由砂页岩及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区分布着棕壤;而后在丘陵岗地间的低平部位,分布着由湖相沉积物形成的黑土,局部水源充足,经长期淹水灌溉、耕作,形成多种类型水稻土。继续向东延伸至滨海平原低地,可见到滨海盐土,接近海涂,缓缓倾斜的海滩上分布着潮间盐土。

连云港地区的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千百年来的古建筑、古遗址、古石刻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的名著文化遍布。典型的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就有二大类,六中类,二十五小类。此外,独特的神话和民间传说,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风貌。浓郁的自然风光与灿烂的历史文化,奇异的山水特色与多彩的神话传说,山石、海景、古迹、神话于一身,具有很高的观赏、游览和人文科学研究价值。

所以在该地区开展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综合实习,有其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条件调查与环境资源考察的能力,最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基础知识,提高专业素质的目标。此外,实习地域范围适当、交通便利,适于野外教学的组织。

二、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经过在连云港地区的长期野外实践教学活动,不断积淀、完善,目前,我们已形成了一套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的教学实践内容。实习内容包括:

1.连云港地区的墟沟西大堤、海滨公园、港务公司码头、连岛、宿城船山飞瀑、宿城水库、黄窝闾山水库、渔湾、花果山等地点的综合实习。

2.自然地理要素的识别及分析。对实习基地区域性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进行监测和识别,探讨它们的特点、形成原因及演变规律。

3.在识别各自然地要素的基础上,分析实习基地区域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综合性特点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比较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

4.区域人文、社会、经济发展的调研。对区域交通布局、旅游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农业发展、经济建设等人文社会问题进行考察。

5.结合人文、经济要素,探讨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野外实习是学生专业培养过程中重要的课程,通过实地参观、野外实验、教师指导等途径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亲自参加野外调查,一方面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另一方面培养自身的野外工作能力,为自身发展和解决区域发展中面对的问题打下基础。总结以往的实习经验,学生要达到实习目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开展野外实习的基础,课堂学习是主要的途径。在连云港专业实习中,涉及地质学、地貌学、气候气象学、水文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学科,都是地理学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内容丰富,学习任务重。除了平时的课堂学习,到图书馆查相关书籍和在期刊杂志上阅读相关文章,在主动的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养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参与到理论学习中,由被动的老师讲解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解决遇到问题的学习方式。

(二)充足的前期准备

本科生在实习中一般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野外工作。有关野外工作的过程、指标选取和计算都是老师设定好的,而有关开展工作的目的、调查区选择和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等具体工作无法较清楚涉及。因此,在开展野外工作前,教师要把实验内容和目的地的相关情况要提前给学生讲清楚,认真学习实习手册的内容和实验项目。对实验内容开展的目的、意义、工作过程、指标计算、结果整理、样地选取等整个过程要熟悉,对不懂的内容,亲自查资料,涉及实验方案,学生要做足准备。在实验中用到的小仪器、工具、记录表格要亲自准备,每个学生都要参与一部分工作,老师可在这一过程中给予指导,把每个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调动起来。

野外工作会面临很多问题,既有危险也有乐趣,教师要真实的告知每一个学生所能遇到的问题,所带物品尽量是实习中需要的,背包不能过重,途中生病用到的备用药品、着装要合适、住宿吃饭要统一、要有集体行动意识等。

(三)积极参与野外实验

野外实验是实习的核心内容,涉及地质、地貌、生态、水文、土壤、气候等方面的实地调查。参与连云港实习的学生数量较多,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同时开展调查,如在地表植被和土壤调查和取样中,涉及样方的设置、植被调查、样品取样、样品保存、现场调查指标等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的样地进行样方、样带的调查,不同样地调查的植物种类、种群性质、土壤性质不同,调查也会存在差异。在气象气候方面,利用常用的便携式仪器,如通风干湿表、便携式多要素气象仪进行局地小气候的观测。

(四)数据整理与分析

野外调查的数据一定要整理并分析结果,可以在每日实习结束后在驻地进行,或者返校后进行。通过实际调查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学生能熟悉开展野外工作的整个过程。调查结果反映出的信息是否与最初设计的目标一致,通过对比也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野外调查数据的整理,并争取在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这也是检验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效的途径。

(五)撰写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是实习工作的最后环节,是学生实习工作的总结和升华。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尤其是要避免部分学生,抄袭实习书的现象或者相互抄袭的现象;实习成绩除了依据实习报告,还须结合实习期间的表现。通过总结整个的实习过程,总结不足,对今后的进一步的学习深造和野外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今后一个时期,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地学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需要对传统的自然地理进行野外实习的模式进行了改革,逐步试行新的地理实习模式;使学生在野外实习过程中能够找到自然地理概念的原型,使抽象的概念、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思维能力,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使学生掌握必备的野外工作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使之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弼顺,张晶,程火生,等.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野外实习指导方案-以延边大学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3):279-282.

[2]郑庆荣,孙二虎,徐茂祥.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模式与内容的设计研究——以管涔山实习基地为例[J].沂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5(5):64-67.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河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河南大学校内科研基金(2011YBZR034)的资助

推荐访问:连云港 自然地理 野外 教学模式 构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