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文学伦理学批评术语运用问题

自我介绍 时间:2021-07-26 10:23:15

人物名片:邹建军教授,生于1963年,又名邹岳奇,四川威远人。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华裔小说、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与文学地理学。自1983年以来,在《文艺研究》、《读书》等发表文学批评与研究论文100多篇,出版《现代诗学》、《现代诗的意象结构》等个人著作6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文论·新诗卷》、《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等学术编著多种。作为一位勤奋严谨的学者,他一直致力于中国诗歌理论研究与中外诗歌批评,致力于构建一种关系到当代中国诗歌命运的“大中华诗学”, 苦心孤诣,学术成就斐然,影响巨大。他开创性地创立了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创立了南海学派。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笔耕不辍的诗人和作家,邹教授的十四行诗,取“拿来主义”之态度,师夷敢超越、食古能化之,写得摇曳生姿、气韵独具,写得情采并茂、美不胜收,充满了中国内涵、民族风格、时代特色。他与其他诗人一起,建立了当代中国的自然山水诗派——东林诗派。邹教授的散文,凝结着丰厚的人生阅历、岁月积淀,无论是书写巴蜀故土的山川风物,还是记录神州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还是抒发亲情、友情、爱情,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至纯至真的家国大爱、至善至美的赤子情怀、至深至厚的人生感悟。读之品之,如饮陈年佳酿,令人唇齿留香,沉醉其中,回味无穷。

熊素娟副教授(以下简称“熊”):文学伦理学是近些年来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有一些学者动不动就是文学伦理学,似乎任何文学都可以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从伦理的角度进行研究,似乎没有了文学伦理学理论,就不能与不可研究文学了。不知您是如何认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出现及其价值的?“伦理选择”作为文学伦理学的核心术语之一,它的本义与延伸义是什么?不知您对此有什么样的认识?

邹建军教授(以下简称“邹”):首先我们要承认,文学伦理学是由中国学者自己提出来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最近十多年以来许多人都参与其中,包括本人在内。虽然我们作了很大的努力,然而文学伦理学的批评理论至今也并不完善。“伦理选择”只是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一个术语,它的提出不是本国学者的专利,在西方早就有人在讨论这个问题。如“伦理选择”这样的术语,从理论上来说,本身没有任何研究的价值,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懂得它的内涵与意义。只有在结合具体作家作品的时候,特别是在分析主人公自身的伦理困境、与他人所发生伦理冲突的时候,伦理选择才可以发生意义,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也才存在伦理选择的问题,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研究具体的问题也才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如果我们只是抽象地在社会生活中讲“伦理选择”,在文学理论中来讲伦理选择,不会产生任何的意义。因为任何社会生活中的人们,他们如何选择伦理道德規范,是在自然而然中产生与实现的,往往并不需要所谓的“选择”,也就过渡到了下一个阶段。比如我们每个人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到研究生,我们经历了所谓的“伦理选择”吗?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之中,也许会有伦理选择的发生,那是他在人生过程中发生困难的时候,在与他人与社会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并且这种选择每个环节都不可能离开自己的生存环境。如果存在伦理选择,那么首先在于选择者所具有的特定环境,他本人的家庭出身、家族环境、成长经历、教育程度等。在一般情况下,根本不存在选择与不选择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伦理选择这个术语不可乱用,只有在分析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面对问题而不得不进行选择的时候,才可以运用来进行解释。不然的话,就会产生泛化与误解,因为它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学术意义。

熊:文学伦理学属于特定的文学研究,当然也就是一种学术研究,并不只是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来解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就是文学作品,它本身并不是文献,也不能构成文献。您为什么说全面地占有相关的文献,是文学伦理学研究的基础与前提?

邹:在对中外作家作品的研究中,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所有文献,客观、全面、翔实的文献是极为重要的。凡与论题相关的文献,无论是何种类,越全越好,越细越好。选择是可以的,然而首先是要全,如果有的文献你都没有看到过,那你还选择什么呢?就没有什么好选择的了。重要的东西你还不能选取,必须如实地加以照录。有的与此题相关性不大的东西,当然可以舍弃一些,但从总体上来说,你所列出的文献还是要尽量的全面、尽量的客观、尽可能地真实与可靠。所以,全面地占有文献是学术研究的基础与前提,这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种提醒,而是必须做到的一个标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历史虽然不是很长,然而从前的文学伦理学研究还是大量存在的。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开始,中国自先秦时代开始,就存在从伦理的角度来批评文学的实践,我们不能说他们所从事的不是文学伦理学批评,不能说他们没有进行文学伦理学的实践,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系统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所以,我认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历史情况,是必须全面地了解的,不能只是了解最近20年以来的东西。西方与东方各国的学者们相关的理论成果,如伦理学研究的成果、道德研究的成果、文学的发生基础与构成要素方面的研究成果,当代学者对于文学伦理学的相关论述,也都是必须全面而客观地了解与研究的。既然文学伦理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门类,那你就要像做其他方面的学术研究一样,不可自以为是地认为哪些是文学伦理学,而哪些不是文学伦理学。文学伦理学理论研究方面,成果最大的当然是聂珍钊教授,然而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才有理论,在当代中国有一批人在从事这个方面的研究,包括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研究,这也是他本人的认知。

熊:有的人在使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术语的时候,似乎总是存在混用与乱用的问题。我看过近年来中国学者特别是一些青年学者的论文,几乎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您如何认识当代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中所产生的这种现象?

邹:现有的术语概念可以用,然而不可生硬地搬用,还是要争取在反复思考之后提出一些新的术语。要理解学界现有术语之间的关系,不可随意地选择一个术语来用,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术语,是根据自己的论文展开的需要,而不是为术语而术语。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术语中,伦理身份是就人物而言,伦理困境是就人物的心理而言,伦理冲突是就主要人物之间的特定关系而言,伦理选择是就文学作品里的人物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而言,伦理思想是就作家和思想家而言,伦理观念是就作家本身是言,伦理意识是就作家而言,当然伦理观念与伦理思想首先是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同时也体现在除文学作品之外的一些言论中。如果我们说伦理选择就是一个过程,只是说对了一半,因为任何事情都是一个过程,伦理困境、伦理冲突也是一个过程,那就与“伦理冲突”相混淆了,这样的说法无异于无知而胡说。当然,也不可丢掉相关的东西。

推荐访问:伦理学 术语 批评 文学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