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论扩大中产阶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自我介绍 时间:2022-04-06 10:14:50

[摘要]中产阶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存的阶层,中产阶层的社会功能体现在:对于市场经济秩序行为具有示范功能;对现代社会价值观及社会规范的创建、引导功能;对社会利益矛盾的缓冲功能,因此扩大中产阶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中产阶层 和谐社会 意义 途径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全面系统的和谐,是社会各种关系的高度协调发展的理想状态。这种高度协调,表现为既要有人与人的和谐,又要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实现社会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既要培育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既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共同发展。而中产阶层对于和谐社会的建构的独特价值体现在:促进社会稳定,减少社会张力;激励向上流动,优化社会结构;培育公民意识,催生公民社会以及对消费和社会生活方式的示范作用。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扩大中产阶层。

一、中产阶层的概念与特点

一般来说,划分现代中产阶层的标准是综合的、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通常包括了收入水平、职业归类、教育程度、生活质量、自我认同、社会声望等项目。中产阶层不仅仅是一种收入水平,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已经从社会中获得了什么,而且是怎么获得以及获得之后又是怎样的。衡量一个人、一个群体是否是中产份子,不仅仅要看是否具有中产阶层的某一个或几个符号式标签,而且要看是否在社会分层结构中具有明确无疑的定位。因此社会中产阶层不是某个阶层的代称,而是几个具体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

中产阶层的特点是:首先,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科学知识、复杂的职业技术和较高的收入,其职业是与社会进步同步的,因而具有时代性或先进性。 其次,具有合法且稳定的收入,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水平并保持稳定的生活状态。 但作为群体他们普遍不安于现状,大都能吃苦耐劳,不断进取、不断汲取与时代同步的先进知识。 所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闲暇时间短是这个阶层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最后,在文化观念、思想意识上他们对社会和时代的主导观念有较强的认同感,有着很强的社会影响力,是一个具有较少传统观念,较少权力意识,较多市场取向和较多创新精神的群体。讲究氛围和品味的居住文化,强调个性和时尚的服饰文化,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职业文化等等,因此社会中产阶层的文化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二、中产阶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一)政治意义

首先,中产阶层是现行政策的拥护者,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塞缪尔﹒亨廷顿曾说过:“中间阶层与稳定的关系,颇似富裕与稳定的关系一样,一支庞大的中间阶层犹如普遍富裕一样,是政治上的一支节制力量。”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需要稳定作为前提,而中产阶级是最求稳怕乱的阶层。他们相对富有,享有较高水准的生活质量,拥有较为轻松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些都会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与现存秩序相对比较满意。他们是现存秩序的得利者,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社会主流价值与现存秩序有着较强的认同感,要求政治方面政策,路线的稳定,并尽力维护这一稳定状态。

其次,扩大中产阶级有利于推动我国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亚里士多德曾论述过,只要中产阶级足够大,足够兴旺,足够有教养,他们就会成为建设法治和民主的核心力量。在现实生活,中产阶层的利益往往受到钱权交易与官僚系统中的非法行为的侵害与不正当的阻碍。他们认识到通过非正当途径来获得发展的机会所支付的 “交易成本”和代价越来越高。反不如通过制度的透明化来取得正常的收益,通过法律来保护他们的权利。中产阶级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得他们对民主和法制有很深的了解。他们希望社会制度与法制的进一步完善,希望通过渐进的政治改革与制度建设实现真正的民主,从而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有更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因此,中产阶层群体的心态和政治要求对于我们建设民主完备、法制健全的和谐社会将起到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而且应该给中产阶层参政议政提供方便的条件和途径,这样能加快我国民主化的进程,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经济意义

首先,中产阶层是引导社会消费的最主要的群体,其生活方式保障了社会庞大稳定的消费市场。中产阶层不仅是当代中国消费观念的引导者,而且对生产起到指引作用。中产阶层对供给和需求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扩大了内需,拉动了总需求上扬,另一方面形成企业现实的生产力,促进总供给增加,有利于总供求平衡增长,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高速增长。不断壮大中产阶层群体,将对我国社会整体的消费起到更大的刺激作用,市场的需求将得到更大的提高,相应也就提高了制造商的生产能力,生产、消费市场由此会被带动起来,国民生产总值也会获得相应的提高。

其次,中产阶层的存在和发展是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消除人们由于贫富分化所产生的两极分化的错觉,起到缓解上下两层矛盾冲突的作用。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是党和政府所肯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两大分配原则,按照这两个分配原则,劳动多的、贡献大的劳动者和提供品质优、数量多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就应得到较高报酬,改变了过去“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旧习。这样的分配差别必然衍生出中产阶层,或者说中产阶层的存在和发展,就是这两个原则得以贯彻、落实的具体体现。不断壮大中产阶层群体、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措施。

再次,中产阶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良好的示范功能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如在市场经济活动中遵守交易的规则,以促进“公平竞争”的社会规范的形成,以合法手段积累财富,并以各种献爱心的善举适时回报社会,而且为其他人员提供了很多就业的机会,等等。中产阶层往往通过勤奋的工作来获得收入的安全感和地位的优越感,他们深知自己与社会上层的差距,也非常清楚在社会流动仍然频繁的今天要确立自己的现有地位的难度。他们总是通过主观上的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专长,不断提升经济地位,增强经济实力。这些方面的示范导向作用将有利于刺激经济的繁荣,有利于消除经济领域的腐败现象。

(三)思想文化意义

中产阶层在思想文化方面向人们展示了良好的思想文化面貌,积极进取的价值观等。中产阶层大多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学识水平和个人素质,这是他们成为中产阶层的基本条件。随着中产阶层在人口比重中的增加,必将使我国人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中产阶层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感,有敬业精神,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这对于其他阶层成员来说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他们更加刻苦学习,钻研知识,勤奋工作,奋发努力,有利于使人们形成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形成好的工作氛围。同时中产阶层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扩大中产阶层的途径

扩大中产阶层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那么保障中产阶层的顺利发展,促进其早壮大成熟,就必须把中产阶层的自发性发育与引导性培育结合起来,改善和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社会功能,奠定、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中产阶层的社会功能性基础;调整和完善基本的社会结构,使之成为有利于发展壮大的社会空间条件。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大力发展教育

我们要构建学习型的社会,确保社会成员技能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开放式、流动性的社会结构中,能力和技艺是个人和群体的社会阶层属性得以改变的重要因素,影响着社会地位的上升或者下降。必须注意到,在我国城镇中的弱势群体,比如下岗工人、失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接受更多教育的机会,文化水平比较低,在当今知识主导一切的社会里,他们的生存就业问题使得社会必须加强对其的再就业培训,不断提高其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通过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解决其生存问题。因为在现代社会,教育水平是成为中产阶层的必要条件。近年来,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进入了超常规发展时期,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教育阶段,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还远远达不到促进中产阶层发展壮大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增强基础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出一大批中产阶层的预备队、后备军。

(二)完善分配制度

要完善按要素贡献分配的机制,从制度上确保各种要素按其贡献获得合理报酬。要扩大中产阶层,就应当让社会成员除了从按劳分配获得报酬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途径获取收入,即: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实质就是让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按要素贡献分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它不仅激励劳动投入、劳动效率的提高;也激励资本、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的投入及效率的提高。鉴于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在我国是比一般劳动要素更稀缺的资源,因而通过制度创新,构建能够有效贯彻按要素贡献分配的分配机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在我国的制度结构中,对于劳动和资本投入的报酬,已经有了制度性安排。但对于知识、管理等人力资本投入,在分配上还缺乏制度规则。因此,应当从制度上创新,改变单一资本要素的股权结构,构建包含知识、管理等人力资本要素的多要素股权结构,使要素所有者通过股权安排分享企业利润。 这既有利于这类要素更多更高效地投入经济过程,也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全社会中产阶层的形成和壮大。

(三)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农村中城市特质的增加。城市化能够促进教育与科技事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中产阶层的发育成长。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中产阶层才可能成为社会力量中的大多数。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滞后在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影响到中产阶层的发展。有多少农民不能从农村转移出来,社会上有多少成员不能解决就业,就有多少成员不能步入中间阶层的行列。我国要从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向橄榄型的和谐社会结构过渡,就应该加快城市化建设力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更多的农民成为中等收入者。

(四)其它途径

在全社会要构建鼓励投资、鼓励创业的机制。通过投资创业,充分发挥民众的致富潜能,既为社会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又为自己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扩大中产阶层。此外,要调整和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机制,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平而合理的配置。国家在配置各种公共资源方面,要全面合理,统筹兼顾。尤其是要帮助那些在各种先赋条件方面处于弱势的阶层增强竞争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在竞争中享有公平的机会。扩大中产阶层的真谛,在于通过政策与制度创新,使处于社会阶层结构底层的人们获得公平的机会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地位,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杜江南,近期中产阶层问题研究观点综述,理论前沿,2004,2

作者简介:张滢,女,长沙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在读硕士。

推荐访问:中产 和谐社会 阶层 构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