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自我效能提升策略研究

自我介绍 时间:2023-07-03 08:50:30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4.130

摘 要: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实施某一行为的期望,是人们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与评价。学生自我效能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研究还不多,自我效能理论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引起很大的重视,经过不断的研究,自我效能也已运用到教育中。该文从当前学生自我效能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入手,分析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自我效能的来源、功能,以期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自身潜能。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自我效能 直接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 言语劝说 功能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5(b)-0130-02

自我效能是当代社会学习理论巨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提出的概念,其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形成的对自我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期望的影响。他发现,即使个体知道某种行为会导致何种结果,但也不一定去从事这种行为或开展某项活动,而是首先要推测一下自己行不行、有没有实施这一行为的能力与信心,这种推测和估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效能的表现。学生自我效能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研究还不多,该文从当前学生自我效能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入手,分析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从自己的直接性经验、间接性经验以及教师的言语劝说来获得自我效能的提高,从影响学生对行为的选择与行为坚持性、影响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对困难的态度、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效率3方面分析自我效能的功能,以期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自身潜能。

1 学生自我效能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习动机都对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收获有直接的关系。袁艳(2001年)认为学生的自我效能包括学生对自己能力和成绩的预判,以及学生对教师与教育功能的看法与判断。学生的学习效能与任务的选择、任务的坚持性程度、有效学习行为技能的获得及学习成绩都有密切的联系。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对体育学练有选择,对体育行为有很好的坚持性,在面对困难时自己努力克服,并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来掌握运动技能,体育学练的行为效率较高,对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也是有很大的帮助。Zimmerman和Ringle在研究学生的自我效能时,从学生自我效能对体育学习过程中困难的克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对于学生完成体育学练中的行为、态度、兴趣、积极性、动机,以及对体育学练的坚持性都有影响。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有效的目标体系、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运动的乐趣来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自我效能,不但可以优化体育教学策略,还可以促进学生体育学练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学生体育学练的动机,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

2 学生自我效能的来源

2.1 直接性经验

直接经验,如行为成败经验。学生在体育行为和体育学习中的一些自我的体验对自我效能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学生自我效能的来源是来自于学生在体育学练过程中的自我体验,获得的成功越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越强烈,相反学生失败的体验则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体验中感受成功和失败,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会越来越稳固,学生也就不会因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失去自信。如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快乐体育让学生感受运动的乐趣,通过改变一些项目的规则和难度,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

2.2 间接性经验

间接性经验,如替代性经验,这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学生的自我效能也可以从观察他人的行为中来获得,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很多信息都是从替代性经验中获得的。例如在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展示示范,就是安排学生进行示范,让其余学生观察,让学生从观察中感知和自己水平接近学生的示范获得成功时,自己的信心和自我的效能感就会增加,反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会下降。学生通过间接性的经验来获得自我效能感是需要通过比较来获得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激励部分学生就可以选择一些中等以下水平又能完成技术动作的学生进行示范和展示,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自我效能感。

2.3 言语劝说

言语劝说,如指导纠正,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还可以从教师教学中的指导、建议、劝告等言语来获得,特别是对于新技术的教学,学生形成的自我效能常感就会越强烈。如在篮球教学中,由于部分学生篮球技术较差往往不能在班级篮球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往往会失去篮球的兴趣,此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鼓励和引导,鼓励他们从最基本的篮球技术练起,告诉学生篮球运动不只是在篮球场上的比赛,不只是投篮,熟练的球性、花哨的动作都是可以吸引人的,从这些方面让学生获得自信,感受篮球运动的乐趣,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2.4 其他影响因素

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来源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学生的心理状态。成功后的喜悦和失败后的沮丧都可以引起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变化,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积极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节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正确面对体育学练过程中的各种情绪体验,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影响自我效能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控制教学的难度,对于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要及时采取分层教学来满足不同學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另外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自己的期望、同学说的看法都可以影响自我效能感。

3 学生自我效能的功能

3.1 影响学生对行为的选择与行为坚持性

学生的自我效能影响学生对其行为的选择与行为坚持性,自我效能感较低者,在选择体育行为和任务中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或者选择一些较为简单很容易完成的练习,而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则恰恰相反,在对体育行为的坚持方面也是一样,自我效能较低者,對体育行为的坚持性不足,很容易放弃,而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则表现的坚持时间较长,还会努力去尝试其他方面的活动。

3.2 影响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对困难的态度

学生的自我效能影响的努力程度和对困难的态度,自我效能感较低者,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困难面前不知道坚持,努力程度不足,而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则恰恰相反,他们有自信,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困难,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3.3 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效率

学生的自我效能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效率,自我效能感较高者在体育行为和态度方面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上,努力探索、知难而上、执著追求,在困难面前往往会超长发挥自己的能力,表现出优质的行为能力和行为效率。而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在体育行为方面体育学习中总是担心自己的失败,思想压力大,容易产生紧张、慌乱、无所适从的感觉,从而影响他们体育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效率。

4 结语

自我效能的理论提出和研究已经很长时间了,在国外对学生、教师的自我效能研究一直很重视,经久不衰,所以自我效能的理论在心理学研究领域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一现象与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界只重视竞技体育领域,而忽视学校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不利于体育运动心理学学科自身的发展,也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研究学生的自我效能对于调动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学生自我效能的提升可以作为高效体育教学的切入点,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运用于教学中,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增强学生体质,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服务。

参考文献

[1](美)A·班杜拉,著.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缪小春,李凌,井世洁,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力为,任为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葛剑萍.自我效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6):836-837.

推荐访问:效能 提升 策略 自我 课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