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政治教学与历史教学的融合

心得体会 时间:2022-03-25 10:09:25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政治教学进行多学科整合以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从四方面简单论述了政治教学和历史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如何融合、融合中要注意的问题,及两者融合的重要意义;政治历史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有意识的在教学中予以贯彻。

关键字:新课程标准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融合

中学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与方法的教育,包括德育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常识,知识覆盖面比较广泛,许多基本理论观点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如果单靠教师运用某种单一学科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在课堂教学中把政治教学和历史教学融合起来则可以拓宽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融入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高中单一的分科教学的弊端,强调以系统论的眼光来看问题,以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一、新课程标准下,政治教学和历史教学需要进行必要的学科融合。

发展的社会需要发展式的人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科问的知识整合,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色,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关注对一个知识点的解析和诠释,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此要求下,我们可以尝试将政治历史教学进行融合。

政治历史融合法即以历史人物、事件为例阐述思想政治的价值观点,这是人文科学综合性特点决定的。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内核侧重于规范学生的价值趋向。而历史课的价值内核侧重于提供价值选择的途径。从这个角度看,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价值内核总是围绕价值观而设置的,明显体现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思想性和时代性,侧重于“意识客体价值”(包括意识结构价值、意识形态价值等重要内容)的培养。另外,新课程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这就要求教师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学识修养,同时要把学生视为接受完整教育的个体,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教材观点。使学生从不喜欢政治课到很喜欢政治课,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各方面知识素养的提高,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二、如何将政治教学和历史教学进行融合

(一)运用历史故事辨明政治理论

高中学生形象思维成分大,喜欢听故事、讲历史,教师可以将这种心理倾向引人课堂,结合教学内容精选一些故事,包括历史典故、寓言故事等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变成生动有趣的故事课,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明白深奥的政治理论。例如,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川时,可以选择赤壁之战片段—《孔明借东风》的历史故事作为案例。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说故事的方法呈现“孔明借东风”的片段,并以此为背景设置问题:赤壁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冬季盛行偏北风,赤壁之战期间却出现了局部东南风,使孔明为孙、刘联军火攻曹军借到了东风。怎样理解这一自然现象和孔明借东风的方法论意义呢?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后,针对学生易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混同于“整体与部分或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着重讲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与“整体与部分或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的区别,让学生理解“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这一难点。

(二)通过古今对比理解政治制度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理论性比较强、抽象性比较高的学科。教师在讲授各种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时,经常以“背诵”为主、理解为辅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效果欠佳。运用历史知识材料来说明制度,化难为易,既可以使学生信服,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授《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这一框题的重点—我国税收的性质时,教师可首先设置两个间题:(1)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税收的性质各不相同。(2)通过分析我国古代的税收制度和现在的税收制度,两者对比得出什么结论?然后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古今税收制度的讨论,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国封建社会苛捐杂税的图片;通过大修阿房宫、建骊山墓、筑长城以及因赋税沉重而引发的农民起义,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赋税等历史资料,唤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回忆,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古今对比,突出我国税收的性质,从而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历史知识推导政治结论

有些政治结论比较抽象,难以用理论、用言语去解释,学生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用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背景作铺垫进行推导。例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这一框题的一个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时,就可以运用抗日战争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事迹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然后通过历史的回顾,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导演一场“时光电影”,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他们分别代表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及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通过简短而有代表性的表演,推导出结论性的政治知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

(四)运用历史文化诊释政治内涵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这种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集中表现为对祖国的故土山河、灿烂文化、历史优良传统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将个人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甘愿为国家贡献力量和为民族不惜牺牲一切。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古代着名的四大发明、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万里长城、现代的长江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技术等无数象征中国人民智慧结晶的灿烂文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爱国主义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促使他们树立崇高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立志报国、勤奋学习的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此外,可以利用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古迹、烈士陵园等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寓历史知识于政治教学中,以达思想教育之目的。

(五)运用历史事件阐明政治原理

运用历史事件阐明抽象的哲学原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复习了历史知识,为高考的文科综合“养精蓄锐”,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例如,在讲《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一框题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在上新课前,首先展示“辽沈战役”的电影片段,并设问:“为什么这场战役的首攻地点是锦州?”通过这一设问,将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联系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教师运用“辽沈战役”先攻打锦州这一历史事件来说明这一哲学概念,学生更易于理解。在学习本框题的教学重点—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中,教师仍可引用这一历史事件依次讲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以及方法论意义“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运用这一历史事件贯穿讲授新课的整个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哲学原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融合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融合时要适度

由于每一学科都具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政治和历史也不例外。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引入的历史知识要少而精,做到既适量又适当。

1.适量。这是指对引入的历史知识要注意精减,做到言简意赅。在这一环节上要着重处理好两点。

2.适当。这是指在引入历史知识时要从相同的角度出发,找到两者之间的最佳切合点,使它们的配合合理得体。

其次,融合时要讲究方式的多样性。

运用不同的引入方式,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把与之相对应的政治知识要点在思路上贯穿一线,使其有利于学科综合知识体系的构建。

最后,融合时要讲究有趣味性

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历史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知识容量大、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人文学科,它分马克

思主義经济学原理、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和政治常识三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都有鲜明的主题,而在每个主题中又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这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提供了可能。第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历史学科在教材的具体内容、能力要求、思想教育功能上联系密切,有“政史不分家”之说。如果能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让历史学科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达到知识的渗透和迁移,同时也可以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第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在教学中引用真实、生动、曲折离奇的历史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引用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典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政治知识,如可以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朝代之间的交替来解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的辩证关系,这种使政治知识与历史知识巧妙结合、融会贯通,“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推荐访问:浅析 融合 新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 政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