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体育与健康新课改的几点体会

心得体会 时间:2023-07-03 09:30:06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09-01

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都处于一种安宁完好的状态。"这一权威定义,突破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局限,将个体健康扩展到群体健康和整个全人类的健康。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可塑性很强,为他们打下一个良好的体质健康基础,不仅是他们在学生阶段完成学业和幸福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他们终身健康的需要。基础的好坏又与未来的体质健康息息相关。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和人的生理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必须树立全新的健康教育观,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要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品质,百折不挠的意志,团结互助的精神,并通过各种练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尊重他人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解决矛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体育竞赛,让学生体验竞争、合作、欢乐、成功与失败等情感,教师从中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自我激励,战胜挫折,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国务院批准、已正式发布施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动作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1 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構者。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1.2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1.3 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1.4 课程是经验。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包括知识,而且包括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有兴趣参与的活动,一定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那么任何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会使学生自觉、自主、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身,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上述事例我们不难看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很难发挥积极作用。因此,调查表明,学生在回答"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时,将怕苦、没有喜欢的项目和习惯列在前三位。而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对教学内容会产生兴趣的诸多因素。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十分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等,这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我们注意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中,从而进一步将体育与健康和自己的生活、学习、将来工作联系起来,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3.把课程标准落实于教学中

体育与健康课要贯彻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②.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③.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强调在设计体育课时是否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应该承认,课程改革给体育课教学带来巨大的变化:第一,教案的改进,广大体育教师打破了传统四段式的编写方法,有的采用流水式的写法、有的运用主题的形式进行编写、有的根据课程标准的领域目标进行编写,各种各样的教案形式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第二,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使我们的体育教学能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应加强交流相互学习、讨论,以教研促课改。讨论内容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

(1)如何深入挖掘体育教材的娱乐性,也就是教材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如何解决好怎么教学生才爱学的问题。

(3)如何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层次目标。

(4)如何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

(5)如何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6)如何让学生获得运动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教学要体现理论的系统性、技能的实用性和形式的活泼性

在上理论课时教师应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分析和阐述,使学生真正形成健康体育的完整理论体系;在介绍运动技能时,教师应尽量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代替老师示范,还可以通过观看中外体育视频,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动作要领。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传统的体育教学知识单纯强调运动技能,重视走、跑、跳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更重视体育健康教育,尤其是大学生,使其在繁重的学习与压力下关心自己的健康,从事一定量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相信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体育课教学一定会回到正轨,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5.结语

开展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课程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从而预防和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结合体育运动实际,加大体育教改力度,体育教育必须具备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选择最佳的教法很重要,要实现体育教学健身健心的目标,教师就必须集思广益,挖掘教法,把"快乐体育"带到教学中,因为"快乐体育"是以快乐为导向,渐入佳境的一种启蒙的诱导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针对中学体育的特点,要求在对学校教师和医务工作人员等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的同时,对体育教师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让每位体育教师认识到身心健康是紧密联系的,只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还不够,应结合体育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身心受益,做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

推荐访问:几点 新课改 体会 体育 健康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