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谈公立医院内部改革与医疗机构“公益性”之间的影响因素

年终工作报告 时间:2021-08-04 10:11:18

摘 要:我国公立医院由政府投入或举办,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及制定的分配奖励模式、医生医疗行为、社会舆论、市场经济利益等因素对医院“公益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实现公益性目标,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从完善筹资体系建设、调整产业组织形式、以及公立医院内部治理、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用人新机制等方面人手。

关键词:医疗机构 内部运行机制 院长或医生 医院公益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F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5-259-02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有关中国医改多次提到“公益性”。文件要求“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等内容。

从2009年至今的医疗改革,虽然以“公益性”为口号,却没有详细解释“公益性”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具体涵义。“公益性”是否仅意味着国家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和政策方面的主导,学术界和公众难以厘清。有些专家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公益性”这一提法已造成学术界和理论界认识上重大偏差;在医疗机构内部对此问题也疑难颇多。

国外有个比喻,医院院长和医生像个船长,卫生医疗制度好比是只船,船往哪个方向走、速度快慢、资源消耗多少,主要由医院院长和医生决定,或者说医院院长和医生影响力最大。

一、医院院长组织制定的医院分配制度对医院“公益性”的影响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是由政府投入或政府举办,国家提出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的,达到“保基本、强基础、广覆盖”。但是在公立医院内部,特别是医院发展和创收分配方面仍享有较大的自主权。例如在医院的发展规模、床位设置、大型设备采购等方面,国家的规划和控制相对滞后,造成一些县级医院床位和设备严重空闲、门可罗雀;一些中心城市的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门诊一号难求、等床入院的现象十分突出。在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方面,医院院长组织制定的分配制度仍然保持“收入-支出=结余x提成比例”的模式。虽然国家严禁医院将收入与个人利益挂钩,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各医院改变为按工作量核算,但“工作量x单价”仍然是收入。这一“收入越多个人利益越高”为导向的核算模式极大地刺激了职工对患者的全身检查和大处方,造成患者过度消费和有限的医疗资源严重浪费。这样的医疗行为,直接影响了公立医院“公益性”。

有些地区医疗保险机构对医院实行按病种“定额付费”或出院患者“按床日支付”、门诊诊查费按人头支付的方式和医院进行医疗费用的结算,以便控制医院过度消费医疗资源。但是部分医院为防止或减少医疗保险机构对其超过定额部分的处罚,给医疗科室收治的患者确定收入限额,超过“定额”部分由收治科室或医生负担。医生则采用选择性收治“轻病人”,以床位紧张等理由限制或推托较重患者入院,获取“定额费”的差额。这也直接影响了公立医院“公益性”。

二、医生医疗行为、社会舆论对医院“公益性”的影响

医院内部分配制度“科室收入越多个人收益越高”为导向的奖金核算模式,鼓励和刺激了部分医生放弃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原则,大型医疗仪器的滥用、高价进口药品的使用、高值耗材的推广普及成为患者无奈的选择。其结果耗损了具有“互助性”的医疗经费,满足了个人的收入,增加了群众负担。

社会舆论对医院个别医疗事故的曝光或片面指责,影响了社会人群对医院救死扶伤宗旨的认知和医疗行为的理解,白衣天使变成了“大灰狼”,全国各地针对医护人员的恶性案件不断发生。医护人员为了自保,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防止出现医疗纠纷,无形中使用了大量宝贵的医疗费用,对紧缺的具有“公益性”的医疗资源产生浪费。

三、医院为保证职工收入待遇与“公益性”的影响

现阶段,医院职工收入包括国家规定基本工资、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各项补贴、医院奖金(绩效)三部分。多数地区公立医院政府拨款补助仅占医院收入的5%~8%,部分地区大型综合医院的政府财政拨款仅够离退休人员工资。在职人员的基本工资、各项补贴、绩效奖励经费需要通过医院创收来解决。随着生活成本费用上涨和房价的暴增,医院为保证职工收入待遇,必须为医疗科室制定收入指标,缓解大量资金需求。一些城市中心医院,病员爆满,医护人员超负荷运转,为了调动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各地区医院合理提高了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医院发放的绩效奖励额接近工资部分,有的地区发放额已超过工资。医院为保证职工待遇鼓励创收也成为影响其“公益性”的因素。

四、市场经济行为与医院“公益性”

在当前的医疗服务市场中,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由政府严格控制,化验费、治疗费、麻醉费、护理费、床位费、挂号费等由国家发改委确定项目,省级发改委制定价格,医院执行。即医院背靠计划经济体制,药品、高耗介入材料如钢板、支架、吻合器等的购入随行就市,虽然实行了统一集中招标采购,但是定价虚高,医院高进高出。医生大量劳动为药商或器械公司服务,另外医院运行必须使用的水、暖、电等运行成本全部按市场价格购买,形成了医院面对着市场经济体制。

现行被人为压低、“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也为医院创造了寻租的空间。医院既可以为创收巧立名目,又促使支付能力强的患者获取优质医疗资源。从医生的角度看,由于服务价格被严重压低,医生的人力资本无法得到合理回报,他们会通过额外的收费弥补这种损失,而患者给医生送红包就成了家常便饭。医生与患者之间这种非正常的交易关系,破坏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成为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的原因。药商和医疗器械公司为推销其产品,对医院、特别是医生的营销也日益严重,各种形式的“回扣”行为不断。这样不健康的市场经济行为严重影响了医院“公益性”。

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医改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攻坚克难,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全体人民病有所医。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0%的群众反映看病方便了,80%的群众反映看病便宜了,患者对就医环境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目前,国家确定的311个试点县基本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各地对医院减少的收入采取通过增加财政投入予以补偿,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予以补偿,或者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来补偿。

因此,在制定医改具体措施时,还应重视医院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建立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医院管理理事会,监督医院的运营,实行对医院院长问责,并向公众及时反馈,找到医改突破口,“遵循公益性原则”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一环。我国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初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发展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

有的地区以“病种付费+临床路径+质量监控+医生激励”等措施开展支付方式改革,每一病种按照疾病复杂程度的不同制定了A、B、C路径并规定各路径的比例,确定不同的支付标准。杜绝医院之间为吸引患者的竞争演变为购置先进医疗设备的竞争即“医疗军备竞赛”,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但是,为防止医疗卫生体系缺乏“公益性”和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混乱,一方面,杜绝公立医院由各部门多头管理、制定的政策经常相互矛盾,使医院院长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在医院发展和创收方面仍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多个政府主管部门却很少对其进行问责。因此,医疗体系的“公益性”原则,体现在分配效率和生产效率两分面。仅仅强调政府加大投入或政府主导是不够的。为了实现公益性目标,政府可以从完善筹资体系建设、调整产业组织形式,以及公立医院内部治理、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用人新机制等方面人手。卫生、财政、发改委、人事、医保、物价等多个政府主管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监管,对其进行问责。

我国已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织起全球最大的一张基本医疗保障网。基本医保全覆盖,重大疾病有保障,基本药物零差率基层看病方便了,县级医院技术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这些变化,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公益性”改革的一个缩影和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白剑峰,李红梅.医改:看病更省心更省钱.人民日报,2013.1.10

[2] 董新英.病人“回流”家门口的“大医院”.黑龙江日报,2014.10.13

(作者单位:郑炜,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质量管理部;通讯作者:郑峰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国有资产管理部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责编:若佳)

推荐访问:医疗机构 公益性 因素 改革 影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