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数轴与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换届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25 10:08:00

[摘要]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除了要求学生清晰地掌握知识的脉络,更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达到高考的要求,而数轴复习可以培养学生达到高考的这两种要求。

[关键词]数轴;思维;知识脉络;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6-0062-03

[作者简介]郭志红(1970—),女,山西大同人,本科,山西省大同市现代教育培训中心助教。

201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新课标)41题是一道典型的开放型试题,要做好这类试题,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用数轴呈现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

一、构建知识结构,呈现知识脉络

数轴(见图1)以时间为线索,将知识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教师在讲解时应重点突破几个问题:一方面,理清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另一方面,多维审视,横看成岭侧成峰,历史事实是客观不变的,但历史的理解和解释却会因为立场、观念、角度的不同而千差万别。现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为例具体说明(见图2)。

图1

图2近代中国遭受的五次侵略战争

二、突出重点,内化知识,深化能力

(一)理清概念

相关概念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租借与租界、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出超与入超等。概念的界定是学习的前提。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必须通过界定内涵和外延,方能准确把握概念的特征,从而有助于内化和应用。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不是指政治上半殖民地、经济上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半殖民指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丧失了不是全部而是部分独立主权;半封建指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二)近代外交观

这是教师必须给学生讲明白的。鸦片战争之后,战败的中国被迫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体系”“宗藩体系”和“朝贡体系”崩溃,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条约体系”。这个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是痛苦而缓慢的过程。1857年,《中英天津条约》明文规定“中国和西方列强遣使互驻,……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天朝上国”的规定和体系受到冲击。1860年以后西方列强纷纷派遣公使常驻北京,而清政府却一直未曾遣使出洋。因为清政府依然认为,我本“万邦来朝”,不需“天朝”对外遣使,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1876年。1876年12月,清政府派遣郭嵩涛出使欧洲并作为中国驻英法大使,郭嵩涛就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使节。从此开始,中国才逐渐融入世界外交体系中,在对外观念上也逐渐由鄙夷走向师夷(洋务运动)。

(三)学习西方,御辱自强

伴随着西方的不断侵略,国人逐渐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1)由表及里,即器物层——制度层——思想文化层;(2)多种学说交织在一起。(见图3)

图3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通过数轴给学生呈现的是对知识的整体感知,之后教师应重点讲述以下内容:

1.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化。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运动,本身和近代化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其某些做法却推动了近代化(比如: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或不利于近代化(比如:其纲领性的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关于产品的平均分配)。

2.《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施的原因不同。《资政新篇》代表时代的潮流,却不是农民阶级的产物,故不能推行;《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产品的平均分配违背了时代的潮流(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迫使其改变侵华的方针,采取“以华治华”扶植代理人的方针。但义和团运动不代表历史的发展方向。

4.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这两大矛盾汇合,所以从1901年-1927年的革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也在反侵略,中国共产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便体现了这一点。

5.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在此之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幻想依靠帝国主义来实现近代化,而五四运动后国人则认识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实现民族独立(由以西为师到以己为师)。

6.民族意识。经过明清两朝的文字狱,八股取士等思想控制和清朝“奴才意识”的培养,中国的民众已经没有了民族意识。梁启超曾说,“中国有两种民,或顺民,或暴民,鲜有公民”。19世纪末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中关于公民意识的宣传,国人逐渐认识到“天下兴旺,匹夫有责”。这种意识经过了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到抗日战争提升为全民族的抗战意识。

数轴学习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并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链,理清了思路,这是高三历史复习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同时还应配以相应的练习题。学习历史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事物(包括事件、人物、现象),而要探索历史事物的彼此联系,在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新史观的范式下,这一点尤为重要。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主观题往往采取大跨度的命题思路,偏重“由此及彼的考察”,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的联系,并能做出对主题的提升。如2013年高考山东卷第11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的三大主题,三者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是三位一体的关系。第11题就将其糅合在一起,对秦汉至宋元的政治制度变化趋势进行了综合考查。再如该卷的第28题,它以“1902年-1904年的译书活动”和“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文化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打破了教材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割裂的状况,将西学东渐、中体西用思想、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等政治、经济、文化因素融合在一起,考查了考生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时代特征的掌握程度。数轴学习不失为解决这一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邹樱.基于专题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J].历史教学,2005(9).

[2]罗洪钦.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推荐访问:数轴 复习 专题 历史 高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