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韩国“天安”号军舰沉没调查报告

换届工作报告 时间:2023-06-19 18:00:31

针对韩国海军“天安”号军舰沉没事件进行调查的军民联合调查组由25各专家组成,来自韩国10家顶级专家机构,包括22名军事专家和3名由国民议会推荐的专家。另外还有4个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瑞典的援助团队,共24名国外专家。军民联合调查组由四个小组构成——即科学分析组,爆炸分析组、船舶结构处理组和情报分析组。

在这篇调查报告的陈述中。我们将公布韩国及国外专家得出的结果,其调查和确认过程中采用的方法都是科学,客观的。

调查分析细节

通过对从海底搜集的船体的变形情况以及从事发现场收集的证据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的结果如下:

军民联合调查组评估认为,燃气轮机舱底部和左侧遭到自动寻的鱼雷攻击而产生的强烈水下爆炸。导致“天安”舰船体开裂并最终沉没。

本报告得出“‘天安’舰沉没由鱼雷袭击造成”这一结论的调查依据如下:

对船壳破损部分进行的精确测量和分析表明

一、冲击波和泡沫效应造成中心垂直龙骨明显地向上突起(与原来状态相比),船壳的钢板遭到严重破坏,舰体的一些部分成为碎片;

二、主甲板上,在燃气轮机舱用于维修设备的太空间开放处周围现断裂,左舷重大变形,向上突起。而且,燃气轮机舱的舱壁也明显存在损坏和变形;

三、船首与船尾底部的破坏点向上突起。这也证明水下发生了爆炸;

通过对“天安”号残骸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彻底检查,调查组发现用于降低船体剧烈摇摆的稳定器承受了极大压力;船壳底部承受了水压和泡沫效应;线路断开,但并未发现过热迹象。所有这些表明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和气泡效应,导致“天安”舰船体开裂并沉没。

联合调查组还对“天安”号军舰的生还船员和一名白翎岛岗哨人员的陈述进行了分析。

一、据幸存者称,他们几乎同时听到一次或两次爆炸声,水溅到了左舷侧望员的脸上,他因受到冲击而摔倒。

二、此外,白翎岛岸上的一名哨兵称。他看到一根近100米高的“白色闪光柱子”,约持续了两到三秒。上述的现象与冲击波和泡沫效应所造成的破坏是一致的。

对“天安”号军舰沉没事件中死亡海员的尸检结果显示,死者身上并未发现断裂和烧伤痕迹,但有骨折和撕裂伤。这些现象也符合冲击波和泡沫效应造成的破坏。

韩国地球科学与矿产资源研究所对于地震波和次声波的分析结果如下:

在4个站点所测的地震波的强度为1.5级,在11个站点测到两个间隔为1.1秒的次声波。地震波和次声波均源自爆炸点。这种现象与水下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和泡沫效应现象相吻台。

大量水下爆炸模拟试验表明,此次爆炸的纯炸药量为200~300公斤,爆炸深度约6-9米。大概位于燃气轮机舱中心左侧3米处。

根据对白翎岛附近的潮汐流分析,军民联合调查组断定:不排除鱼雷袭击产生潮汐流的可能性。关于证实使用鱼雷的确凿证据,联合调查组搜集了“天安”号的推进装置组成部分,包括在沉船地点发现的带有螺旋桨推进器的推进电动机和转向装置。证据表明,其尺寸和形状,都与朝鲜出口武器零件介绍材料图样中的规格一致。在推进部分的尾部,标有朝文字母“1?”(1号),这与先前获得的朝鲜鱼雷上的标志一致。根据以上证据,军民联合调查组确定。发现的零件是朝鲜制造的。

而且,上述的结果表明,其他原因,包括搁浅,疲劳损坏,水雷,碰撞和内部爆炸等都不是造成船体沉没的原因。

结论

以下总结了韩国与国外专家对以下证据的意见:事故现场搜集的证据,船体变形、相关人员的陈述、死亡海员尸检结果、地震波和次声分析,水下爆炸横拟,白翎岛潮流和收集到的鱼雷零件的分析。

“天安”舰的解体和沉没由水下的鱼雷爆炸引起的冲击波和泡沫效应造成。

推荐访问:天安 军舰 韩国 沉没 调查报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