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浅析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法

换届工作报告 时间:2023-06-28 15:40:34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其独立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并有所发现,这是当今物理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具有创造性的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当今物理教学的主流。为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淡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一些体会。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物理探究式教学,就是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形成积极主动的、轻松活跃的、气氛和谐的学习过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所形成的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方式。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探究式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2. 实施探究式教学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需要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广泛开展“探究式教学”,既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又是物理课程标准对中学物理教学的要求。

二、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落实到物理教学中

1. 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

(1)利用实验创设情境。例如,探究通过电灯的电流跟电灯两端的电压关系,可以用一盏小灯泡接在一节干电池上,让学生观察电灯的发光情况,再把小灯泡分别接在两节干电池和三节干电池上,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接的电池越多小灯泡越亮?学生自然会想到通过电灯的电流大小可能跟电压有关系。

(2)利用现实生活创设情境。物理来源于生活,新课标也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根据学生日常接触到或已积累的生活经验来创设物理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思考,也能很好地体现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在探究摩擦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自行车来创设情境,为什么车把、轮胎、脚踏上都有花纹?遇到紧急刹车时,越用力握刹把,车就越容易停下来?

(3)利用物理学史、趣味故事创设情境。物理故事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体验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如在探究浮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可以先讲阿基米德检验皇冠的故事。在研究“重力”时可以引入牛顿思考“苹果落地”的故事。在听故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把宏观缩小、微观放大,将难以展现的景象、不便操作的实验、无法重现的历史故事等以视频、声音、图片、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讲到日食、月食时就可以用动画,直观地将日、月、地球的运动关系和光影情境展现给学生;给学生介绍我国“两弹一星”、神舟飞船、三峡水利工程等振奋人心的科技成果时,就适合应用媒体情境。

2.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

科学猜想不是胡思乱想,猜想是应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结论作出预测和判断,寻求可能的解释。它是制定和设计实验的依据。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想,大胆地猜想,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事实经验来猜想和假设,从而提高学生的预测和判断能力。例如,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时,同学们根据自己平时观察和实验的情况提出了如下猜想:(1)串联的灯泡之间电流是相等的,因为我们在做实验时发现将两个相同的灯泡串联时每个灯泡的亮度一样。(2)电流不相等,因为我们在做实验时发现两个不同的灯泡串联时亮度不同。(3)串联的两个灯泡间电流应该是逐渐减小的,因为电流跟水流有些相似,等等。

3. 重视指导学生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步骤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的难点所在。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着“猜想与假设”,积极寻找实验方法。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1)从研究方法上加以指导。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对比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实验法等。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加以启发、点拨,由实验小组设计出合理的研究方案。比如,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提问学生:电流可能与电压、电阻有关,要验证一个物理量与几个物理量是否有关系,采用什么办法?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教师再问: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学生展开讨论后得出: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固定电阻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如何变化。

(2)从实验原理加以引导。例如,伏安法测电阻这个实验,根据R=U/I,教师提出:怎么样能测出未知电阻的值?教师不要直接画出实验的电路图,而是由小组讨论来设计实验,学生实验小组大多数能设计出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的电路。教师进一步引导:为了减小误差,怎么样能获得多组数据,计算电阻的平均值?绝大多数同学会想到改变电源电压,多测几次的方法,也可能有同学想到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阻两端电压。不管哪一种方法,只要科学合理,就应当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4.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及搜集证据

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结论的唯一标准,数据是进行科学分析的根据。如果不进行实验,不收集科学数据,实验探究便无法进行下去,所探究的问题的结论也就不可能形成。通过实验操作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如提出注意事项、观察指导、记录数据等,保证学生实验探索过程的顺利进行。如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学习正确地使用电流表,并用电流表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电流表的连接方法、正确的读数方法、怎样防止短路、电灯不亮时如何排除故障等,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5. 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记录,探究的结论是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因此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注意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分析、类比、归纳,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当有些结论和规律不容易归纳时,教师可通过适当提示来排除干扰,从而帮助学生慢慢发现规律。学生经历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数据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感觉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发现”科学规律,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功感,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6. 重视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评估与交流

在探究过程中,每组学生得到的数据或结论往往是有差异的,而让学生通过交流或分工协作,加强了学生间的向心力和友好相处的心态,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有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探究,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通过交流的方式,讨论科学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获得的成功经验和改进建议,使学生从具体的评估活动中获得体验,并在教师必要的点评下,形成对评估的正确认识。此环节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取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不足,纠正错误的严谨的、科学的态度。

三、探究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1)师资不足的问题: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班级人数普遍在40~50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实验小组太多,教师兼顾不了,不能对所有的实验小组实行有效的指导。

(2)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探究式教学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我国大多数中学都因为教育经费不足,实验器材普遍不足,实验室的建设跟不上课改的需要。

(3)时间问题:探究式教学过程,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用一节课45分钟时间是无法满足科学探究的需要。

(4)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问题: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有较高的要求,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小学就不太重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到了中学很多同学没有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总之,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物理教师,应克服各种困难,在物理教学中普遍推广和运用探究式教学,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韶关市莲花中学)

推荐访问:浅析 探究 物理 式教学 教学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