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深海有座观测站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7-10 15:30:28

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小渔村最近有点不寻常,渔民们整天愁眉苦脸。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原来,附近藻类的迅速繁殖使海水中的氧被大量消耗,鱼儿们大面积死亡!

这可如何是好?捕鱼可是这些渔民们的唯一谋生方式啊!还是快请科学家们来帮忙吧。

为什么海水中的藻类会突然勃发呢?科学家们也想搞清楚究竟是海水中的什么物质在作祟,于是他们决定下海找原因。

下海找线索,这哪少得了海洋科学家的好帮手——深海机器人。这次,科学家派遣了能够搜集海水样本并能对海水进行及时分析的深海机器人1号。

1天过去了,2天过去了,3天过去了……渔民们焦急地等待着科学家们给他们送来能根治这海藻的“特效药”。可是——

就在深海机器人1号返程的时刻,科学家们竟然和它失去了联系!

科学家们心里明白,这可不是什么机器人神秘失踪案件,而是——

深海机器人1号虽然智能又高效,可它却是个十足的“电老虎”,耗电量大得吓人,这次一定又是电池用光,无法返回了。

科学家不得不派遣深潜器去给深海机器人1号充电。

“唉,”科学家无奈地叹了口气,“电池寿命是深海机器人的死穴,而信息不能及时传输往往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损失。”这真是费时费力又耽误事儿啊!

如果能像给手机充电那样随时给机器人充电,让机器人在海里呆上一年半载,只把我们要的信息通过数据线传输回来就好了!

如果能建座深海观测站,让深海机器人和其他研究海洋的科学仪器都呆在观测站里,随时向人类报告深海的各种信息那就更好了!

了解地球的多面手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地球,掌握自然规律,创造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没有放松对地球的观测和研究。

为了让地球“陷入”人类全方位立体性的观测包围圈中,人类使出了海、陆、空三招。

陆——气象站:是人类在陆地上和海面上进行气象观测的场所。通过气象站的观测,我们可以掌握风向、气温、空气湿度、降水量等信息,从而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

空——天文台:相对于研究地球大气层内各种现象的气象站,研究各类天体的天文台似乎和地球沾不上什么边儿。不过你可别忘了,在浩淼的宇宙中,地球可也是一个小天体呢。通过天文台的观测,天文学家可以密切观测灾难性天文事件——如彗星与地球可能发生的相撞,及时做出预防,并找到相应的对策;时间、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的严格规律都须由天文学的方法来确定。

海——99%空白?提起海洋,科学家是既向往,又头疼。向往的是,海洋里有多少神秘的事物等着我们去研究和发现啊!头疼的是,面对占据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人类通常只能观测到它的皮毛。看来,人类得加快深海观测的步伐啦!

如果把观测站建到海底去,科学家可就舒服多了!他们可以在大楼里通过网络实时监测自己的深海实验,只需动动鼠标和键盘就能命令自己的实验设备冒着风险去监测风暴、藻类勃发、地震、海底喷发、滑坡等各种突发事件。

深海观测站的大动脉

这不,人类历史上的首座深海观测站的大动脉建成了。

观测站的大动脉,那又是个什么东东?这个东东可不小,全长52千米,由海面一直蜿蜒至海底,它就是在美国的蒙特雷湾建成的首条深海科学观测光缆,负责向海洋900米深处的科研设备、摄像机以及水下机器人提供电力,同时还负责将观测仪器获得的各项科研数据传回地面。

呵呵,这下深海机器人1号不会因为没电“吃”而罢工了吧?

科学家们想得可真周到,为了避免“大动脉”遭到行驶船只的破坏,施工人员还将它们埋在距深海底1米深的泥层中。

根据设计,向观测设备提供电力的电站就建在加利福尼亚,而负责接收科研数据的控制中心也位于附近。这下,科学家们就可以全天24小时对深海的各种数据进行观测啦。

顺着铺设“大动脉”的路径往海底游,咦?这里竟然静静地躺着一个橘黄色的大金属盒子,1米多高,4米多宽。

连接着大动脉的盒子,就是深海观测站的心脏!

10000伏特高压电顺着大动脉“倏”地一下就来到了观测站的心脏。经过变压器,高压就转换成了适合各种科学仪器的直流电。

观测食品来报到

有了心脏和动脉的观测站已经有了深海观测站的雏形。而观测站的血液——电力和数据信息就可以时时刻刻地进行传输和交换啦!

一听说这个深海观测站先驱的心脏上有8个端口,专门给各种科学仪器供电和用于海洋研究的各种科学仪器可都坐不住啦。

这些科学仪器们都知道,深海可是未来的家,想要抢先给海洋气象学作贡献,就得像刘翔一样——跑得快。

看,跑在最前面的是“深海之眼”——低亮度相机。

一个相机能做什么贡献?

咳,咳,低亮度相机清了清嗓子,“我们在海底可以拍到那些能够发光的生物体。以前有许多大家伙——潜水艇来抢我们饭碗,可它们太笨了,强亮光和噪音早早吓跑了那些害羞的小生命,哪还能获得什么第一手的资料啊!我们低亮度相机就不同了,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等待着那些小生命自己游上门来。”它在海底一呆可就是五六个月呢。

紧跟在“深海之眼”身后的是“深海漫步者”。

这可是个有趣的家伙。它像毛毛虫那样在海底爬行,极端抗压,最深能爬到6000米的深海,研究海底沉积物和沉积物上的生命。在水下漫步9个月也不成问题。

“毛毛虫,等等我……”这是来自地震检波器的呼唤。

来到深海,地震检波器可要大展拳脚了!注入了惰性气体的地震检波器能够排除潮汐流和传感器自身移动的干扰,随时保持警惕。当有重大地震发生时,科学家就会命令地震检波器收集很多诸如余震何时到来的信息。

后面的仪器也不甘示弱,它们都卯足了劲儿,准备为它们的科学研究占据一个端口。

这个即将建成的深海观测站倒是很大方,它已经张开了双臂,准备迎接各路海洋英豪——科学家们派出的各种科学仪器啦。

推荐访问:观测站 深海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