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稳步推进的孟楼村农民上楼模式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1-07-04 10:08:21

“集中在一起居住后,孟楼村村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出门也方便了,村里的姑娘大都不想嫁到其他村,而是希望找个倒插门的夫婿在本村过日子。”2011年7月3日,河南省夏邑县李集镇包片干部付红涛对《村委主任》记者赞叹道。

李集镇孟楼村位于夏邑县西北部,全村现有578户1983口人,耕地3707亩,原辖5个自然村、13个村民组。

和大多数传统农业村一样,原来的孟楼村呈现出一幅“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牲畜乱跑”的“五乱”景象。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村庄的脏乱差,许多村民到村庄外、大路旁建房子,使原先的村子形成了“空心村”。

2006年,为了改变村庄的脏乱差面貌,同时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村两委在县、乡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做出了建设新村的决定。随后,聘请商丘市规划设计院结合村情民意,制订了《孟楼村新村建设规划》。

孟楼村的农民集中居住工程始于2007年,当年就有53户村民入住,接着2008、2009和2010年分别有92户、71户、102户入住,加上今年的100来户,现在共有430户村民搬进了新居。

农民集中居住工程实施之后,孟楼村的农民收入等各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先后获得省级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村、省级奔小康科普示范村、市级村庄规划先进单位以及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等多项荣誉,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干群协力,契约管理

孟楼村高度重视新村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鲁中苏负总责、村党支部副书记协助、两委全体成员参与的工作小组,建立了两委定期研究新村建设的工作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在新村建设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

在整个新村建设过程中,村两委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走访和征求群众意见,解决了广大群众反映的相关问题。

“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里决定新村建设的住房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98平方米改为151平方米,这样一套可以节省费用1.5万元,让经济有困难的农户也能在新村建起房屋。”孟楼村村委主任孟凡东告诉《村委主任》记者。

对于新村建设所需建筑材料的选取,村党支部书记鲁中苏算了一笔账:如果村民建房用料由村里统一采购,要比村民单独购买节约近20%的成本。经过乡、村干部的多次合议,村两委最终决定建立新村建设理财小组,由村民理财小组统筹协调村民建房用料的购买事宜。

村民代表大会还专门选举产生了5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为其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施。在旧村拆迁和新村建设过程中,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其进行全程监督,有力地促进了新村建设。

围绕新村建设,孟楼村多措并举,对广大干群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教育,利用宣传橱窗定期宣传上级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法规、文件精神和建设成果,在路口树立了新农村规划图及孟楼新村效果图,累计召开各类专题会议20多场次,组织放映电影和戏剧演出10多场次,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在全村营造了浓厚的新村建设氛围。

在旧村拆迁和土地复耕中,以村党支部书记鲁中苏为首的村干部们带头拆迁自己的房屋,并积极动员亲属主动拆迁。

在建房过程中,孟楼村推行了既能管住村官,又能约束村民的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新模式。就是通过合同、协议、纪要等书面形式,把村级事务,特别是容易引起矛盾纠纷的事项依法固定下来,以明确村组织和村民双方的权利义务,把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村规民约具体到契约中,超前预防、及时化解,规范管理、双向约束,实现了法律政策通俗化、责任义务协约化、道德建设合同化。

孟楼村村委主任孟凡东告诉《村委主任》记者,全村13个村民小组全部推行了契约化管理,形成各类合同、协议、纪要5000余份。乡、村把签订的各种协议装订成册,放入档案柜,村民也把协议小心翼翼地保管好。一旦出现争议,大家就按协议上的规定处理。

在拆迁过程中,村两委与群众签订了拆迁协议,先后对鲁庄和孟楼两个自然村进行土地治理,累计拆除旧房屋183户935间,新增耕地260亩。

针对部分群众反映的新村公共设施缺乏管护、公共卫生无人管理的问题,村两委与村民签订协议,规定对入住新村的村民每月收取卫生费、排污费和垃圾处理费共5元。

村民普遍认为,实行契约化管理后,村里纠纷少了,即使遇到这些事,按合同办事,处理起来更加省心,村民心悦诚服。

户型多样,服务齐全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该村建成了占地80余亩的孟楼新村。新村总计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外观、布点统一的二层居民住宅楼430座,安置5个自然村430户农户。

村里新建住房的户型分为三种,即商住两用型、专门居住型和周转房。商住两用型为两层小楼的形式,面积为151平方米;专门居住型为两层小楼加一个小院的形式,分为151平方米和198平方米两种户型;周转房为简易住房。

新村建设地点选在了原孟楼自然村,所需土地由村委会返租被征地群众,租金由建房户按每年400公斤/亩小麦价格交付村委会,再由村委会支付给被征地群众。

楼房建设之前,村民先向村委会申报户型,并交押金3000元。同一户型达到一定数量后,村两委会根据村庄规划专门划给他们一块建设用地。

为了确保公正,对于申报同一户型村民的宅基地划分问题,经过多次讨论,村里决定实行二次抓阄法,即第一次抓阄确立房排号,第二次才确立宅基地具体位置。抓阄过程中,鲁中苏和他的近亲属都没有抓到好位置的宅基地,好位置的宅基地都抓到了群众手里。

确定好宅基地位置后,村干部到现场勘察、放线,确定宅基地面积等精确数据。村民必须按照村委会统一规划的图纸施工,建筑样式也必须遵循图纸的规定,否则,村两委会责令其立即停工。楼房应在规定时间内建成,经验收合格后,是住宅户的退还押金,是门面房户的,其押金转为新村建设配套资金。

搬进新居的绝大多数是将要结婚的年轻人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年人,老年人仍旧住在新区外原有的老房子里。住新房还是住老房?成了村里人议论最多的话题。

孟楼村党支部书记鲁中苏告诉《村委主任》记者,针对盖不起新房的困难户和老年人,村里为他们统一兴建周转房。困难户和老年人交2万元押金即可入住,直到自己建起新房后退出周转房,同时村里退还其押金。全村计划用3年时间周转完毕。

村庄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由村两委统一招标后,委托开发商进行建设,建筑材料及施工情况由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

到目前为止,新村道路全部硬化,这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村里的下水道等排水设施一应俱全,农电线路全部架设。村里新建了二层600余平方米的村室,村室内设置了棋牌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为村民提供各种服务。村里多方筹资投资新建了1600平方米的养老院,解决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

为了方便广大村民的业余生活,村里修建了占地10亩的文化休闲广场,并在广场中央建了一座戏楼,同时对休闲广场进行了绿化、硬化。新村内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超市、卫生室等机构一应俱全。

此外,村里新建垃圾池5个,购置垃圾收集车1辆。还建立健全了保洁队伍和环境卫生保护制度,组织村民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成立了由村委副主任任队长的环卫队,聘请专职卫生保洁员,定期清运垃圾,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了主要街道全日保洁,全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率达96%,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1%,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到目前为止,全村安装太阳能100余户,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80%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94%。

新村的建成,改变了村庄污水横流的脏乱差面貌,增强了村民对于村庄的认同感,很多原来想搬出村庄的生意人都改变了想法。

孟广现是孟楼村的村民,前些年做木材加工生意赚了不少钱。新村建设之前,由于交通不便,他想搬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居住,但又怕做生意不方便。2010年初,他搬进了新居,对于现在的居住环境十分满意。

多措并举,发展产业

为了给孟楼村的农民集中居住工程打好坚实的经济基础,村两委制定了“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的发展思路。

孟楼村村委主任孟凡东告诉记者,新村建成后,由旧宅基地复垦的耕地统一由村里租给大户经营,实现规模效应。年终时,村里按照村民原有的旧宅基地比例,向村民分配租金。

为发展第三产业,村里在新村规划建设了一条近1000米的商贸大道,大道两旁是100多套商住两用型楼房。《村委主任》记者漫步在商贸大道之上,只见各种超市、商铺已经开始营业,人气颇旺。

基于做大做强村庄特色产业的考虑,村里决定建设三大基地,即优质粮食基地、留兰香生产基地和木材购销及加工基地。

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种粮效益,村里实施了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加速农作物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努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粮食单产。

村里抓住留兰香油价格不断上涨的机遇,扩大留兰香种植面积,在原有800亩的基础上发展到1500亩。村里还充分发挥当地木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木材购销及加工业,依托当地经纪人队伍,建成3个木材购销点,形成木材购销中心。

孟楼村的民营企业很有活力。全村拥有民营企业12个,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以上的企业2个,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3个,其中孟楼地毯厂的产品远销日本、俄罗斯、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村初步形成了以地毯加工、板材加工、面粉加工等产业为龙头的基地带企业、企业联农户、农户联市场的发展格局。

孟楼村两委还不断加大对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引导和扶持力度,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增强农民转岗就业能力。村两委主动开展劳务对接,与省内外大中城市建立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中介组织和就业信息,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多管齐下,筹措资金

孟楼村的农民集中居住工程采取了政府投资和个人自筹两种方式来筹措资金。也就是说,新村公共基础设施部分的建设由政府投资,农民建房的资金由个人筹集,政府不予补贴。

据了解,近年来商丘市和夏邑县各级部门累计投资1000万元,以不断加强孟楼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文化部门投资80万元(修建文化广场),电力部门投资60万元(架设新村农电高低线路),国土部门投资200万元(进行土地综合治理)和180万元(支付拆迁补偿),交通部门投资120万元(建设新村道路),教育部门投资120万元(新建孟楼小学教学楼),农委投资120万元(建设村室),民政部门投资60万元(修建孟楼村养老院)。除此之外,孟楼村还争取到了市、县新农村建设引导资金近100万元。

在拆迁过程中,村两委制订《李集镇孟楼村搬迁拆旧工作方案》,方案规定,新村建设与旧村拆迁同步进行,实行“一户一宅,旧村拆迁,新村安置”的政策,并逐户与群众签订协议,原则上要求新建房户一年内必须拆除旧房,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此外,对拆迁的农户一次性给予2000元钱的补偿款,用于拆迁工人工资和相关运输费用的支付,其原有房屋及周围附属物上的材料可用于建设新居,一律不再作价补偿。对于生活困难的拆迁户,村里会专门组织专业拆迁队帮助拆迁,解决拆迁中的难点问题。

对旧宅基地整理成耕地的部分,县里按每亩6000元的价格给予奖补,奖补资金的一半支付给镇里,由乡镇统一对旧宅基地进行整治,另外一半支付给村里,村里利用这笔资金为盖不起新房的困难户和老人统一建设周转房。

●本刊短评

稳步推进,贵在务实

“2007年有53户,2008有92户,2009年有71户,2010年有102户……”当孟楼村党支部书记鲁中苏介绍该村的新居入住进度时,记者不禁感慨:稳步推进,贵在务实,村民受益!然而,当和一些县乡干部探讨时,有的干部对记者说:“还是有点慢了。”

综观各地农民集中居住的速度,不少地方在短短数月内便将农民“集结”上楼,在赢得“短跑冠军”这一头衔的同时,更多的是积累了大量的矛盾,甚至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悲剧。如此快速,着实让村民吃了不少苦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孟楼村采取村民自愿报名的形式,成熟一家,建设一家,宁可慢一点,也要稳一点,让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孟楼村稳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工程,不图快,只图好,贵在务实,实乃村民之大幸!

推荐访问:上楼 稳步 推进 农民 模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