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缺陷的原因及对策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3-02 10:11:04

一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缺陷的表现

1教育观念过于单纯

从调查结果来看,艺术设计类学生大学一年级时过于注重造型基础的训练从而忽视造型基础对设计基础的转换训练。而二、三年级的学生则过于注重设计的形式而忽视了设计背后的人文思想的传达,在这种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就是匠师(形似而无神)或者工于精而疏于神,即有可能技压群芳,却在人文知识问题面前不知所措。

2教学内容与形式过于单薄

当前,艺术类的学生入学时普遍文化程度低,学习养成习惯不太好。调查显示,学校在课程的排置上为技巧而技巧,设计思想讲授枯燥,设计作品分析和欣赏无法深入,专业过于单面,课程体系不完整,缺乏文化底蕴的支持,更缺乏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手段。

3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教学上普遍存在注重技能训练轻人文素质培养,注重知识传授轻设计思维引导,注重设计客体轻学生主体,注重教学形式轻教学总结。加上现今高校扩张,教师与学生因路程距离远而心距也远,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对学生精神积极性引导不够,教学方法缺乏艺术性和生动性。因此学生学习热情难以持久,从而产生畏难逃避心理,难以达到开拓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本调查表明,南昌的9所高校普遍实行的“1+3”教学模式,即以灌输式讲课为主,辅助技能训练、艺术欣赏和专业实习,但后面三个辅助教学往往流入形式。

二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缺陷的原因

通过对武汉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和南昌大学图书馆检索,笔者以中国知网、百度、狗狗三大索引系统1995年以来的记录为基础,共比较了321篇文献,结果发现:造成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缺陷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由来已久的历史原因

考察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结构存在问题的历史原因主教学研究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我国传统工艺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对技艺的传承始终有着独特的经验教育方式,这就是“师徒相授”。二是源于早期美术教育的“画画”思想根深蒂固。我国早期美术教育是在清末新学体系的“术”科教学中形成,在《癸卯学制》的有关规定中,对这种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图画之要义在练习手眼,以养成其见物留心,记其实像之性情。”又规定为:“图画要义在使观察实物之形体及临本,由教员指授画之,练成可应用之技能,并令其心思于精细,助其愉悦。习画者,当就实物模型图谱,教自在画,获得练习意证,兼讲用器画之大要,以备他日绘地图,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从中可见,当时清廷对新式美术教育的态度是带有明显的实用技术功利目的的。正是由于我国早期美术教育是在“术”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致使源于美术教育的设计教育同样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画画”思想,这一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也一直延续至今。三是盲目照搬外来课程的习惯性做法。工艺教育作为鸦片战争之后出现的教育新事物,所经历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由草创到探索的阶段。在当时的条件下,既无学校教育经验与传统可言,更无专业师资配备与设施可寻。正因为如此,这一教育就只好从移植、模仿国外教育模式,借鉴并吸取国外经验而起步。起初的模仿无特定目标,如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设计教育就是一个各种形式相互揉合的混合体,其中既有借鉴英、美等国的经验,又有德、法教育模式的痕迹,但这种情况在甲午战争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朝野内外流行起学习日本的风气。因此,在我国设计教育的孕育阶段,可谓是选择了日本教育的方式作为自己发展的样板。进入新中国初期,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艺术教育紧跟着前苏联的模式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模式才被慢慢打破。

2急速变革的现实原因

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年度报告中,概括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急速变革的主要特征,有一个突出的现象便是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继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之后,2002年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仍在继续。据统计,1998年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108万,而2009年招生超过629万。在短短的十二年时间里,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翻了近六倍。从教育发展的规模来说,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己经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由此,也带来了高等院校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教育学者就指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冲击下,大学迷失了自己的办学方向,出现了盲目追随和盲目攀比之风,致使办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研究滞后、教育水平下降,造成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功能系统的结构性失衡”。这些现象在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教育中同样有所反映,甚至表现得更集中、更典型。其中,比较突出的便是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专业目录》之后,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改革严重滞后;专业发展过热与教学应对策略的缺位;技能型为主的专才教育抑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等问题。

3无法回避的体制原因

从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历史,反思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多种问题,以往和现实教育体制原因不容忽视。比如,以往单一狭窄的课程结构模式,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方案均严格按照国家拟订的相关计划执行的结果。同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在高校教育体制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大特点,便是讲求学校自主办学效益的尽快提高。但在此过程中,由于片面追求“市场化”的经济利益思想作祟,出现了急功近利的“课程观”。这样,在新体制秩序尚未健全的过程中,由于各方利益未能得到应有的平衡,就必然出现教育的过度竞争,出现了盲目攀比和求全发展,这直接影响我国当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弱化了高等教育对人才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这说明,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教育与经济体制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这是无法回避的体制原因。

三提升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的对策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一般是指对人的个性化特征的培养,以及表现特征的若干要素的塑造。而人与人之间的素质差别,往往是形成人的能力差距和特长各异的基本因素。因此,每个人的素质就包含若干要素之间的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每一个要素都对其他要素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这样,现代学校所推行的综合教育方式,便是最好的培养方式。正像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才是创新型的人才,适合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能力。因此,通过实践,要培养出具有创意思维能力的学生,就必须在教学中贯彻以下观念来引导开发他们的创意能力:

1贯彻强烈的创新观念

具有创新观念的人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就能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就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有可能在学习继承当中,找到再发展的道路。

2强调创造性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精神支配下,在己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一个人创造力的核心,支配着创造性活动。它具有四种品质,即流畅性、变通性、精密性、独创性品质。“流畅性”标

志思维的速度;“变通性”标志思维的广度;“精密性”标志思维的深度;“独创性”标志着思维的新颖度。这四种品质被许多研.究证明是最基本的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因素。

3强调创造个性

创造个性是与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关系密切或相关性最突出的个性。它包含在一般个性当中,但并不是所有个性都是创造个性的因素。同样,创造个性也有四种品质:好奇心、想象力、冒险性、挑战性。“好奇心”是个性开放、活跃的表现;“想象力”是个性丰富、开朗、超脱的表现;“冒险性”是个性具有独立性、自存性和勇气的表现;“挑战性”是个性具有果断性、胆量的表现。

4强调广博扎实的知识基础

科学发展的实践证明,创新思维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深入钻研,也得益于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有丰富的知识才能产生联想和综合能力,才有新的思想的产生。尤其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下,出现了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人们面对的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伦理道德问题等,都是复杂的系统。新的发现往往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之间产生,这就要求创新者必须具备多种学科的丰富知识。只有知识量积蓄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新的思想。各种信息数量增大,知识种类增多,使人能产生丰富的联想,找到多种事物的交叉点,产生新的思路,提出多种设想,得出新的结论。当代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正是产生于各门学科相互结合的交叉点上。有成就的科学家,绝大多数是以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取胜的,极少是只通一门的“专才”。

5强调综合能力

首先是沟通能力,即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与人进行顺畅的思想交流,通过人际交往、各种媒体和网络等手段,始终把握学科的前沿知识。其次是动手能力,即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技术和设备,尤其是能够操作各种先进的现代数字技术工具,并以此实现各种具体设想。再次是合作能力,即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赢得支持,形成有利于开拓自身事业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陈瑞林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历史回顾[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2]葛鸿雁.关于设计和设计教学中思维逻辑性的思考[J].新美术,2006(4).

[3]让一吕克·夏吕姆.西方现代艺术批评[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2).

[4]爱德华·路希·史密斯.西方当代美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

[5]万书元.当代西方艺术的日常化:祛魅乎?赋魅乎?[J]关学研究,2006(3).

[6]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7]徐金荣.新建筑——勒·柯布西埃与立体主义[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1).

推荐访问:创意 艺术设计 对策 缺陷 思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