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非洲孔子学院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3-11 10:08:55

摘要:非洲孔子学院的飞速发展,使得其在人力资源、教学、跨文化传播、机构文化及安全危机应对管理等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本文作者作为实践者和研究者,对非洲孔子学院管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非洲 孔子学院 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nfuaus institute management in Africa

Xu Yongliang Xu Lihu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Confucius institutes in Africa brings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human resources,teach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stitutional culture and security crisismanagement. The author, as a practitioner and research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of several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manage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in Africa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建立孔子学院525所和孔子课堂1113个。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其蓬勃发展推动了“汉语热”和“中国热”不断升温,在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合作与文化互鉴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十多年来,中国领导人出访期间出席孔子学院相关活动累计300多次。2018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孔子学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指出“推进孔子学院改革发展,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分布结构,加强力量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使之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作为汉语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机构及民间公共外交的一个窗口,孔子学院的优化发展意义深远。因而,加强和完善孔子学院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 非洲孔子学院的迅速发展

中非在政治、經济及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更加频繁,因此促进中非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民心互通愈加重要。对非洲国家而言,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符合其利益诉求。因此,中国和非洲各国都非常重视孔子学院。2017年12月,习近平主席与冈比亚总统就共同见证了冈比亚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在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于2005年成立。截至2018年5月,非洲41个国家总共建立了54所孔子学院和30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平均注册学生数达到3000人以上,其中有3所孔院的学生注册数己超1万人,在册学生数接近15万。根据数据,非洲可以被视为孔子学院办学成效最显著、发展最快的地区。但是,非洲孔子学院的飞速发展也使得管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2 非洲孔子学院管理的挑战

2.1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孔子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双院长负责制。从宏观上讲,孔子学院的管理涉及总部和中外双方承办院校;但是具体到孔子学院组织目标在目的国的实现,关键却在于中外方院长、师资队伍及后勤保障人员。根据对非洲孔子学院的实地调查和座谈发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有效发挥在3个方面受阻。第一,外方院长“懒政”及外方后勤保障人员“怠工”不利孔子学院的业务开展。非洲孔子学院一般设在外方院校下属某一学院,外方院长一般由该下属学院院长兼任。一方面,不少外方院长或者由于本职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孔院工作,或者由于对利益相关性的认知问题而对孔院的建设和发展重视不足。由此,也导致了外方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中非文化差异巨大,中外双方在时间观念和办事风格上存在差异。第二,中方院长的管理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工作现实及职责之间存在差距。中方院长主要从中方承办院校副处级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在岗人员中选拔推荐,经总部培训后派出。从内因上讲,不少中方院长或者具有国内管理经验,但是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或者精通外语,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但是缺乏组织管理经验。完全具备两方面能力的院长比例较低。从外因上讲,中方院长不仅要面对文化迥异的目的国群体,还要面对数十名身份认同程度不一的中方教师。第三,师资队伍的流动性和来源的多样性影响工作效率和凝聚力。目前的师资队伍构成:志愿者教师、专职教师及公派教师。首先,这3类人员的从教经验和身份认同存在明显差异,在同一个孔子学院工作需要磨合期。其次,各类教师的基础任期为1-2年,由于非洲环境比较艰苦,长期任职或延任的教师比例不高。人员的复杂性和流动性也影响内部分工、合作、评价等职业感和归属感构建,且导致程序性工作增加。

2.2 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体量的快速增长给有效管理带来巨大压力。除了近两年新成立的孔子学院办学类型相对单一、教学规模相对较小以外,在南非、喀麦隆、坦桑尼亚及马达加斯加等国单个孔子学院在目的国都己建立10余个教学点,如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已建立25个教学点,教师数达68人,学生达1.1万人。教学管理面临的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层级多样,学生群体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语言培训及各类特色班;二是教学点布局分散、合作院校众多;三是开课性质多样,包括选修课、必修课、专业课程等;四是课程门类复杂多样。由于上述四个方面的特点,教学管理面对的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如何针对不同层级的教学对象实现语言和文化的有效教学并评价其教学效果。整体而言,汉语言师范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翻译专业(汉语+)及专门的语言培训生学习动机强大,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效果明显。但是,其它类别的学员学习目标和动力欠缺,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调查。第二,对于汉语言相关专业如何培养、怎样设置课程是培养本土汉语专业人才的核心问题。譬如,已经开设汉语言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孔子学院,培养计划和师资配置是一大管理难题。部分孔子学院由于中方缺乏足够的话语权,造成课程设置完全套用本土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加上教学层次的基本属性、教师的资质及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从而导致“畸形”和“低效”的汉语专业教学。第三,教学点分散于所在国首都及全国各地,课程门类如此多样,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同样需要考量。

2.3 跨文化传播管理方面

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机构和公共外交的实践主体之一,孔子学院可以说是中国“天然的广告牌”和国家软实力实现的重要媒介。受需求驱动,非洲孔子学院落地快、发展快,可是其运营和进一步发展建设并不比其它大洲孔子学院容易。非洲国家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诸方面不同,因此孔子学院的运营属于跨文化交流的范畴。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是“非主流群体(少数群体)试图影响主流群体(多数群体)的过程”。事实上,非洲民众并不了解中国;不少民众存在这样一个错误的认知: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所以不少中国人才到非洲谋生。因而,孔子学院作为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和桥梁意义重大。具体来讲,跨文化传播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孔子学院在目的国业务的开展和社会实践来提升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以达到所在国人民对中国正确认知并产生亲近感的过程和行为。调查发现,跨文化传播管理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不足。首先,形象塑造与在当地可见度的创新提升主动性不够,形式单一,不少孔子学院深入当地社区拓展市场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业务发展迟缓。其次,文化展示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文化活动开展的单一性、重复性,且外向度不高;另一个是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设置缺乏创新,往往落入俗套。举例来说,实际上非洲不少国家产茶,并且市场上随处可见从欧洲进口的茶叶。这个事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方工作人员并不了解所在国。关键点在于,以上文化活动内容对于许多群体缺乏长远的相关性,不能满足其深层次的学习需求,同时也造成了目标群体和当地媒体的审美疲劳。

2.4 机构文化管理方面

孔子学院是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从宏观来看,其文化受机构性质、孔子学院总部及中外方院校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相对的规定性。然而,从微观来看,孔子学院(课堂)的组织文化却取决于中外方院长。组织的领导者是文化的主要设计者。因此,作为孔子学院直接领导者的双方院长的实际影响力对比结果最终会成为构建该组织文化的主要力量。据非洲孔子学院的总体情况而言,中方院长相对来说成为孔子学院机构文化的设计者和引导者。中方院长对机构文化的塑造可以从四个角度来观测。第一,中方院长所展现出来的对待外方院长、外方工作人员及所在国相关机构的态度;第二,中方院长对待志愿者、专职教师及公派教师的态度,以及对待个人所属中方院校教师和非来自个人所属单位的教师的态度;第三,中方院长自身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制度建设能力、组织管理及因地制宜能力;第四,中方院長对当地中资机构、企业及他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态度。座谈发现,部分院长有“排外”倾向,对非个人来源单位教师在工作委派等方面实行差别待遇;部分院长对志愿者、专职教师及公派教师并不能一视同仁;还有部分院长不太重视机构知识管理,导致孔子学院随着人员的流动性造成严重的隐性知识流失问题,给后续人员的工作造成巨大障碍。总而言之,这些现象归根结底都是中方院长自由度过大和缺乏专业化的表现。

2.5 危机管理方面

由于非洲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孔子学院除了需要考虑常规的安全、健康问题以外,同时还需要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安全危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中方工作人员须预防登革热、霍乱和疟疾。然而,疟疾没有疫苗,只有采取主动预防的手段。有些非洲国家疟疾很少,但是不少国家疟疾却相当普遍;在一些教学点一个任期内感染疟疾的教师比例高达50%以上,拖延治疗或者对疟疾病毒过度免疫者面临生命危险。贫富差距带来的财产及人身安全。多个国家孔子学院教师讲述了他们遭遇在公共场所及居住地被盗抢的经历,教师因此受伤不是个例。交通工具所限,教师在当地的出行安全存在严重隐患,一旦发生事故救治面临严峻挑战。突发公共安全隐患,如2014年爆发的致死性埃博拉病毒、2015年肆虐中非地区的博科圣地恐怖主义活动及战争和2017年马达加斯加的鼠疫。以上原因,特别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给驻非教师带来极大的心理恐慌。不仅严重影响了孔子学院办学,而且强化了中国人民对非洲的刻板印象,同时也间接加大了非洲中方教师的流动性。

3 问题与挑战的应对

基于以上对非洲孔子学院管理方面整体上所面临问题的调查和梳理,要进一步优化非洲孔子学院的管理水平和提升办学的社会效益,就亟需应对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3.1 加强孔子学院战略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完善监督、评价及激励措施

优化外方院长的选拔、任用、评价标准及机制。首先,对于外方院长已经由当地合作院校下属院系院长(主任)担任的,根据具体情况应努力促成外方院校副校长出任孔院外方院长;对于拟成立的孔子学院,则应当把外方院长的人选放在重点考虑的因素之列。外方院长职级严重影响孔子学院在当地的资源体系、发展空间及与中方院长的合作。比如,部分外方院长或试图和中方院长之间建立垂直关系,或除了财权其它事务一概不管,缺乏合作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因此,建立更加细致的外方院长考核、监督、激励及淘汰机制,推动外方院长“勤政”迫在眉睫。总之,在外方院长聘用方面,中方应当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此外,设立非洲地区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来华研修基地和制度,增强其角色认同感及元认知也非常必要。

加快孔子学院院长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专门的孔子学院管理人才。孔子学院要发展,“关键在院长,根本在教师”。如上文所述,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面临复杂的管理环境,只有具备足够的管理技能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才能有效履行其管理职能,实现孔子学院的组织目标。目前的中方院长选拔和任用模式“瓶颈”明显,一方面是工作缺乏长期性,另一方面是往往缺乏跨文化管理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及概念技能。故而,建立院长培养标准体系和培养专门院长队伍,方可逐步实现中方院长职业化、稳定化。

推进师资本土化建设,建立可持续师资雇佣体系。师资队伍是保证孔子学院(课堂)质量最核心的要素,缺乏合格的、优秀的教师,办学目标无法实现。一方面,同院长的职业化一样,教师队伍也面临着职业化。唯其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孔子学院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身份认同问题,让教师们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加快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和聘用才能缓解师资的流动性问题。孔子学院需要和目的国教育部门合作逐步建立汉语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把当地符合条件的汉语人才纳入到教师队伍,实现“造血”功能。

建立非洲地区孔子学院事务协调中心和巡视制度,落实测评机制。非洲孔子学院发展面对着类似的本土文化环境和发展态势,总部在非洲设立常驻机构不仅有利于推进各国孔子学院与当地的深度合作,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而且能够针对孔子学院发展进行更为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同时,也可以对中方院长和师资队伍进行更全的评价。根据业绩和表现,可以对院长和教师实行年限累进工资制度和奖励制度,鼓励能够长期为孔子学院服务的中外方人员。

3.2 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完善教学评估机制

针对孔子学院不同类别和级别的教学对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明确培养计划及开课计划,并制定各级、各类教学相应的统一教学大纲,如汉语言师范专业等各个专业性教学培养计划及各科目大纲、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大学公共汉语教学大纲以及语言培训生教学大纲等。只有把常规教学方面的这几个要素和口径统一起来,提出明确要求和统一规定,形成书面文件并认真落实,才能促进孔子学院教学整体上进一步有序化和科学化,最终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唯其如此,也才能逐步消除开课的随意性、教学缺乏连续性和各个教学点“各自为政”,甚至同级、同类教学不统一现象。

建立孔子学院各个教学点中外方教学联席会议制度。实际情况和研究显示,当地院校建立孔子学院及开设汉语课动机不尽相同,有丰富校园文化、开展中文教育、增加自身社会影响力、促进与中方院校合作及获取资金和项目支持等方面不同的利益诉求。而且,孔子学院是合作办学,教学点的开设也是基于双方共同的利益。开设以后,需要进一步增强沟通和了解,展开深度合作。调查显示,不少孔子学院及教学点存在着在教学方面外方参与性不强、参与度不高甚至无法参与的情况。这也正是一些教学点外方不重视汉语教学、合作不畅及关闭的主要原因。只有建立定期举行教学联席会议,商讨合作及教学方面的重大事宜以及相关问题的制度,就教学需求不断加强互动和交流,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管理。

加强对教学的检查、监督、评价和教师测评,合理配置师资并设立教学管理岗位。一方面,规模以上孔院的教学点分布在目的国各个地区,形成了师资和教学的一个个“孤岛”,教学管理难以有效实现。因此,设置教学管理岗对各个教学点进行常规化巡视,对各地教学进行实地调研并采集外方意见和建议,强化教学过程管理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建立以学期和学年为单位的教学测评制度,重视学生的反馈以完善和优化课程与教学,推进对师资队伍考核的有效性。基于各个教学点的实际需求及教职员工的特点对有限的师资进行合理安排,实现师资在不同层次、级别和门类汉语教学上的优化配置,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

3.3 拓宽渠道,创新形式,结合受众需求提高跨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跨文化传播管理应着眼于量的考察,也就是不仅要提升语言教学总量、文化教学及文化活动总量,还应当推进文化活动的多元化,提高文化活动的外向度,深入融入当地社区。从传播的速度来看,首当其冲的是当地媒体。媒体的报到率和报道视角对于孔子学院的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孔子学院参与当地社会活动和开展文化活动的方式是影响构建形象的直接因素。所以,为了树立孔子学院的良好形象和增加可见度,除了和教育机构合作以外,我们还要努力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比如参加扶贫捐助项目、开展免费培训公益项目和妇女儿童救助项目等。这样不但增加了文化传播的总量,而且提高了多样性,增加了关注度和覆盖面。

文化活动的开展要与受众的特点和需求相结合,精心设计内容和形式。跨文化传播的落脚点在于传播力和影响力。开展文化活动的目的包括:文化推广、文化教学、文化交流及文化娱乐;在体裁上,包括节庆综合类文化活动、文化及语言竞赛类活动、文化教学类活动及单一文化宣传展示类活动等。从参与主体看,有学员和社会人员之分,有不同年龄、文化背景和层次的区别。从内容范畴上看,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流行文化的不同。因此,实践中不研究受众特点,传统和现代“一把抓”,或者总是选择传统的“琴棋书画”“笔墨纸砚”“舞蹈太极”及“筷子茶杯”等。当然,对于初次接触这些方面的非洲受众来讲这些文化符号具有新鲜性,但是缺乏长期的影响。

3.4 加强制度建设,营造民主氛围,践行“和为贵”“和而不同”理念

作为机构直接领导者的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要具有“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和心胸,努力构建和谐孔子学院。李克强总理在致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暨全球“孔子学院日”的贺信中表示,希望孔子学院让“和为贵”“和而不同”理念得到传承和发扬。笔者认为,孔子学院自身要做到以“和为贵”与“和而不同”理念为基本信念和指引开展工作。首先,中外方院长对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工作背景及亚文化的教职员工多方面的差异性应该具有包容性和更多欣赏的眼光,同时一视同仁和人尽其才;尽量增強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次,孔子学院须通过内部活动努力培育教职员工“和为贵”与“和而不同”理念和思想,并把它内化到个人的工作原则和实际行动中来。

完善孔子学院内部民主监督和中外方院长考核方式。目前的考核在做法上实际是单向垂直考核,即孔子学院总部及中方合作院校对院长、教师和志愿者进行年度考核。可是,作为孔子学院生存和发展根本的师资队伍却对院长没有任何评价及约束机制。孔子学院是一个特殊的驻外语言文化传播机构,只有赋予教师员工们参与决策和评价权利,才能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形成民主氛围和更为科学的发展方向。

制定机构知识管理方案和档案管理制度。这一点包括关于所在国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与开展工作环境相关的知识、机构发展的相关知识、教学相关知识、文化活动相关知识、内部评价考核相关知识及安全健康相关知识。鉴于人员的流动性,长远来看这些相关知识的仔细整理和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3.5 加强安全健康教育,制定安全条例和应急保障预案,安全高于发展

人员安全及健康是非洲孔子学院普遍面临的一项挑战,安全及健康教育是孔子学院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需要警钟长鸣。孔子学院必须对新到岗教师队伍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并且制定出详细的安全条例,签署安全保障书。对于违反安全条例的教职员工应当视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教育、处罚以及不再任用。据了解,目前部分孔子学院对于安全问题还是停留在开会口头说说的阶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非洲,安全不是小事,要防患于未然,避免再次因人员伤亡造成教学点停、关的后果。

应急与保障预案非常必要,但建立教学点时对其安全状况进行认真考察才是最大的预案。由于非洲汉语学习需求强劲,孔子学院发展非常迅速。在目前的管理框架和机构文化氛围下,教学点扩张常常被当做孔子学院的首要任务。这就必然导致教师分散的局面。故而,要把教师安全作为合作的先决条件,并且在对方没有履行安全责任的情况下必须中止合作。孔子学院应在使(领)馆的指导下,建立人员受伤、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及人员保护预案。

4 小结

孔子学院在非洲发展势头迅猛,成绩喜人;但由于其综合环境缘故,孔子学院的优化发展在战略人力资源、教学、中国文化传播、机构文化及安全保障等五个方面面临严峻挑战。研究认为,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完善内部民主管理架构、监督、考评和奖惩机制,制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创新文化推广方式,坚持“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内部管理理念以及建立长效安全应急机制,是化解非洲孔子学院管理困境的基本路径和目前管理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陈赞.习近平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讲话[EB/OL].http://news.cri.cn/gb/42071/2015/10/23/3245s5141560.htm,2015-10-23.

[2]尹冬民.涉孔子学院中外声明、公报得到内容分析[J].现代传播,2017(11):157-158.

[3]徐永亮.喀麦隆汉语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7-100.

[4]安然.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5]埃德加·沙因.组织文化与领导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6]刘延东.第九届孔子学院大会召開,未来十年将注重质量建设[EB/OL].http://news.cri.cn/gb/42071/2014/12/08/2225s4794256.htm,2014-12-08.

[7]陈曦.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8]朱崇实.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构建与方案研究[J].全球视野下的孔子学院研究,2017(1):12-15.

[9]周勇.中外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利益分析[J].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7(3):16-19.

推荐访问:孔子 非洲 面临 对策研究 学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