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对能源外交发展的思考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3-28 10:07:38

当今世界,能源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已成为各国激烈角逐的对象。为了确保本国经济的安全,“能源外交”也随之成为了各国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

能源外交的概念

所谓“能源外交”,概而言之,就是围绕能源问题展开的外交。具体而言,它是指一国政府、企业及个人为了实现地缘政治经济和国家利益最大化,围绕能源战略目标而在能源的进口、出口及能源的相关事项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包括制定对外能源战略和政策,以及具体的对外交往活动。从能源外交的主体看,政府承担了主要角色,其中外交部门通常是能源外交的先锋。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也是能源外交的重要参与者,官商结合是能源外交的典型特点。从能源外交的客体看,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既包括政府间的重要访问及各种合作协议,也包括贸易、投资、勘探与开发、技术合作、交通运输等内容;既有双边合作,也有多边合作。

能源外交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保障供应。石油作为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极易受到多种政治、军事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又极易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和金融集团的操纵,其供应波动基本上并不是由生产而是由政治等因素引起的。因此,政治影响力和外交地位的强弱有时在保障供应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在世界各大国都将石油视为保障自身抑制别国的重要武器时,国际石油生产与供应并不完全是市场化的。通过能源外交,可以增强一国对国际石油输出及供应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供应保障水平。此外,通过外交努力保证石油输出地区的和平,不仅可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地位,还可以减少石油进口的费用。

其次,能源外交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能源外交的强调,有时需要对国家在某些地区整体外交思想和地位进行调整,包括对其在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主次、重心等进行重新定位,有时也要牵扯到处理与其他相关国家的关系等方面。主要目的还是通过外交手段加强与能源输出国间关系,密切相互间利益联系,增强对某些重要战略地区的影响力。

第三,能源外交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更有力地推动海外资源的合作开发。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下,绝大多数国家的石油工业国际化、市场化已成为普遍潮流,这是各国以国家力量推进本国公司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减缓资源供需矛盾,参与国际石油资源的分配和共享,实现资源来源多样化的一个大好机会。

能源外交兴起的背景

能源外交的真正兴起始于二战之后,主要有三大背景:一、煤炭工业时代逐步结束,石油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大规模使用,人类进入“石油世纪”。1965年,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达到39.4%,首次超过煤炭(39%)。1972年,这一比重进一步升至46%,而煤炭下降到28.7%。 石油已不仅仅是军事战略物资,它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制造业。石油在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各国对石油的需求日趋增大。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危机频发,油价不断攀升,每桶石油的价格由战后初期的2美元上涨至数十美元,这对各国乃至全球经济构成了严重威胁,能源供应问题成为各国政府的重点关注对象。三、石油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国际上围绕石油展开的争夺日趋激烈,某些别有企图的国家试图凭借地理优势或力量优势,垄断或控制油源和石油供应线。石油争夺导致了部分产油区战火不断、局势动荡,进而严重影响到世界石油市场稳定,建立国际能源秩序成为广泛诉求。

在这种背景下,各国出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考虑,大力开展围绕能源尤其是石油的外交活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全球能源外交出现了一个高潮期,在各国国家安全战略中,能源安全成为优先目标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历届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都强调“确保美国及其盟国和友邦能进入外国市场,得到能源和矿产资源”,并将之视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目标。美国的“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也曾明确指出,能源保障对国家的生存、安全及生活具有广泛的、压倒一切的重要性。欧盟的能源战略强调了要保证三个层次的安全,即“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生活安全”,同时也提出了欧盟能源外交的基本原则是保障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日本资源贫乏,其所需石油的99.7%、天然气的96.6%依赖进口,因此,历届日本政府均从战略高度对待能源问题,能源外交在其经济外交中始终占优先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国能源消费不断增加,石油进口激增,能源外交在中国对外政策中的分量也逐步加大。

全球能源外交的第二次高潮则出现在“9•11”事件之后,随着美国全球反恐战略的推行,能源外交变得空前活跃,并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与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供应紧张的背景不同,目前各国围绕能源的外交行动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国力图建立21世纪世界霸权、控制全球能源密切相关;第二,能源外交针对的不仅是石油,也包括了天然气,后者在当今能源争夺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第三,能源争夺的地理范围已经超出海湾地区,扩展到全球,包括里海、非洲、俄罗斯和南美等地;第四,参与者不再局限于产油国和石油进口国两大阵营,更多国家广泛参与其中,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国成为新的主要角色,且影响日增;第五,能源外交的政治色彩进一步强烈。以往,各国关注的重点是石油供应安全,能源外交反映的是禁运与反禁运、垄断与反垄断的关系。而当前,在未发生重大能源短缺危机的情况下,各国能源外交更多地反映出国家对外战略和安全战略的思路。

全球能源外交实施的方式

由于能源外交对保障各国的能源安全、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各国围绕各自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的能源外交,主要体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冲突与斗争型,即通过直接动用武力,占领油气资源或资源所属国,实现对生产国的政治、军事与经济控制,建立生产或销售的垄断性同盟以控制市场,占有或控制战略通道。历史上,因石油争夺而引发战争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两伊战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两次海湾战争,等等。另一种方式是合作与参与型,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方式,也是未来能源外交的主流方式。最常见的形式包括与进(出)口国家建立良好双边关系,签署双边或多边能源合作协议,联合勘探与开发,建立生产或进口联盟以维护市场稳定,联合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交通运输安全合作,等等。

一、冲突与斗争型的能源外交突出表现为领土和边界争端。

由于化石能源在地下或水下埋藏的特点,许多油气资源分布在两国或多国有领土和边界争议的地区。领土和边界争议的存在使能源资源开发困难重重,而能源资源的发现和开发也使领土和边界争端的解决增加了变数。目前世界上与油气资源有关的领土争端主要集中在波斯湾、里海、几内亚湾、南海和红海等油气资源富集地区。在波斯湾地区,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鲁迈拉油田的南部区域,巴林与卡塔尔之间的海瓦尔岛、加迪巴和杰赖带海滩,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之间的边境,埃及和苏丹之间的海拉伊卜三角区等地,均为存在领土和边界争议的油气富集区。在里海,阿塞拜疆、伊朗、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土库曼斯坦五国之间就里海的法律地位和油气田的国家归属之争已进行多年,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非洲,尼日利亚与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围绕巴卡西半岛和几内亚湾近海的争端也与海底油田有关。有关国家为领土边界和油气钻探权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外交斡旋和谈判,在波斯湾和南海地区,有些国家已达成了协议,进行合作开发,有的争端已送交国际法院裁决,还有相当一部分争议区的相关谈判仍在继续。

二、冲突与斗争型的能源外交还包括油气价格、运输费用及管线走向之争。

这在主要依靠陆路运输油气的地区较为常见,如俄罗斯与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间,中亚和里海地区一些国家之间。俄罗斯认为,影响其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对从俄罗斯出口的能源运输加以限制,在过境国家领土上对输油管道的封锁,以及俄罗斯能源通过其他国家领土时被收取过高的过境费用。2003年初,俄罗斯以拉脱维亚管道运输能力有限、设备陈旧为由,决定不再通过管道而只经铁路向拉脱维亚的文恣皮尔斯港运输石油,引发了两国的关系紧张。俄罗斯还对经乌克兰管道出口石油需交高额的过境费以及经常发生截留原油事件表示强烈不满。2005-2006年引起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及白俄罗斯的油气争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过境费等问题引发的。在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天然气管线项目上,除了美国的强烈反对外,对巴基斯坦提出的过境费不满也是印度热情有所下降的原因之一。为促成价格和运输费用等争端的解决,外交谈判和斡旋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三、合作与参与型的能源外交包括各国推动地区能源一体化。

近年来,推动地区能源一体化成为许多国家外交的重要内容。欧盟的成立最早起步于煤钢联营,其能源市场化和一体化程度较高。近年来,为应对内外新挑战,欧盟在致力于内部能源市场自由化的同时,积极筹划建立泛欧能源共同体,并寻求一致的欧盟对外能源政策。在亚太地区,各国对地区能源合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也有显著提高。成立于1989年的亚太经合组织成为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每年举行两次能源工作会议,能源部长会议则每年举行一次。在次区域层面,东北亚、东盟、南亚的区域能源合作以及东盟与东北亚的能源合作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能源合作成为东亚峰会、亚洲合作对话外长会议和诸多部长会议的重要议题。在拉美,能源一体化呈现出由次区域向地区扩展、多头并进的态势。

四、合作与参与型的能源外交还包括全球或多边外交。

近年来,围绕能源问题在有关国家和组织之间展开的全球或多边外交和战略对话也趋于活跃,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历史上,能源外交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欧佩克各成员国之间和西方发达国家内部,主要体现为欧佩克成员国为维护石油利益,围绕油价、产量限额等展开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能源机构(IEA)框架下进行的外交协调与合作。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这两大能源输出和消费群体之间的关系却主要表现在能源和外交层面上的对立。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随着能源市场一体化和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消费国和输出国之间的合作显著增多。近年来,各国在全球能源领域的相互协作极为活跃,从而使世界能源政策的各项制度和多边能源外交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作者单位:中共泰州市委党校)

推荐访问:外交 能源 思考 发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