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外宣网站内容策划与互动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3-28 10:10:11

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外宣网站更是肩负着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向世界介绍与说明中国的使命。在当今对外交流、国际传播变得日趋紧密的“地球村”时代,如何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成为大众媒介所关注的热点。

中国网是以对外传播为己任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担负着党和国家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和向世界全面介绍中国的任务,多语种发布国家重要新闻,多媒体报道国家重要事件,权威提供国情信息,全面阐述中国观点。10年来,中国网在传播内容、报道方式等方面,探索外宣网站如何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提升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和影响力,积极引导国际舆论环境,进而使世界更加深入、真实地了解中国。

把握展示中国国家形象良机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既有正面形象又有负面形象时,宜借用大规模的媒介事件提升国家形象。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上海世博会等各国受众瞩目的热点媒介事件,为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展示当代中国风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其传播意义远远超出了活动自身的价值。因此,外宣网站应积极发挥多语种、多媒体优势,全方位、多角度的做好在中国举行的、且被国际社会瞩目的热点媒介事件的宣传报道,向国际社会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报道中,中国网从10月1日零时便启动了24小时不间断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直播节目”,通过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全方位、多角度、多媒体呈现国庆庆典的盛大场面。并与广大网友展开多种形式的互动。此外,6路记者分布在王府井、什刹海等北京标志性景点,现场报道群众联欢的喜庆场面;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国网特约通讯员,以电话连线的方式将各地群众欢庆祖国60华诞的普天同庆场景通过中国网向世界传播。各外文版首页则采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高清大图滚动播放庆典场面,并采用英文视频直播信号实时报道庆祝活动,为各国网民呈现了一台丰富多彩的网络盛宴。

2010年,中国网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上海世博会的宣传报道,精心制作10个语种的大型世博专题网页,将各国国家馆日、省区市活动周、文化演艺、主题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全方位展示。在上海世博会154天的时间里,中国网共派出72人次赴上海进行采访,累计对113个展馆进行了近200次采访,专访了112名馆长、总代表、设计师,47名各国政府官员和工商界知名人士,以及包括世博园总规划师、世博轴总设计师在内的26名世博建设者。同时,围绕世博会及后世博的城市发展主题,对6场论坛及相关城市进行了采访报道。

中国网及时、充分、全面、深度的报道引起海外受众的广泛关注,成为与他们互动交流、沟通友谊的无国界平台,各国读者纷纷通过新闻跟帖、论坛回复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期待,各国驻華使领馆纷纷在中国网发表对世博会的祝福。中国网通过对国际热点媒介事件的报道来引导国际舆论的作用也得到了突出体现。

根据受众需求设置调整版式及栏目

外宣网站的内容建设是关系到向国内及海外受众传播什么的重要课题,因此,应当仔细分析受众结构,根据受众的信息需求和阅读习惯调整和设置栏目,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对外传播的规律和特点,提升影响和效果。当前,受众的信息需求一般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每天在中国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社会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等;中国的经济形势、投资环境,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等;中国与各国、各地区的关系,在国际热点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旅游、餐饮、历史、文化、风俗等各类服务信息。为此,中国网各文版积极开设专题专栏,满足受众的多种信息需求。

中国网中文版开设了新闻中心、观点中国、资讯中心、互动中国、网上直播、中国访谈等主要版块,这些都是根据读者需求,不断总结创新,且深受关注的品牌栏目。

外文版作为外宣网站不可或缺的传播力量,它们面对的海外受众与国内受众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果忽视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外宣网站的作用和特点就难以发挥,传播效果就难以体现。因此,外文版必须尊重国际传播规律,了解国外受众的信息需求和阅读习惯,贴近他们的心态和思维方式,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同时,国外受众已不再满足于面对点的被动阅读,他们越来越渴望参与新闻和评说新闻,要求获取与传媒平等的话语权,使得点对点的个性化服务成为迫切需要。

目前,中国网英文版除重点推介新闻、国情、实用服务信息、学中(英)文等板块外,基于Web2.0技术的三大互动平台“中国维基”、“中国问答”和“城市点评”成为最大亮点。“中国维基”(china Wiki)囊括中国网多年来积累的大量国情信息,并鼓励用户编辑、贡献涉及人物、历史、文化等多方面词条,使之成为权威和易于检索的动态中国国情库和网上中国百科全书;“中国问答”(china Answers)采用问答搜索技术,为来华的国外旅行者和在华外籍人士提供实用信息服务,面对外国读者提出的“北京有哪些24小时营业的商店”、“厦门有哪些特色酒吧”、“外国人如何才能娶到中国女士”等形形色色的问题,英文编辑在仔细查证相关信息后均给予了详尽的解答;“城市点评”(city Guide)则是国内第一家全国性点评形式的英文城市指南,为境外网民提供向导。

构筑“网上中国”的信息平台

中国网的口号是“中国网网上中国”,“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是中国网永恒的追求。除了通过权威、翔实的资料把中国的基本国情用多语种的方式介绍给受众外,还应及时将一些重要的新闻资料化,满足受众对深度新闻资料的需求。

目前,中国网各文版都设有“中国简况”、“地方概览”、“中国的国家机构”、“中国的政党制度”等专栏。以“中国地方概览”为例,该专栏通过文字、图表等多种方式介绍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关于城市规划、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资源环境、国民经济、人民生活、邮电通信、社会事业、交通运输、民俗风情、旅游名胜等方面的详细信息,是各国受众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多语种百科全书。

大力开展针对性报道服务不同国家受众

内容是网络媒体的灵魂,是能否吸引读者、留住读者的关键所在。如果内容不具备吸引力和竞争力,一个网站即便做的再大、再广、再深、再细,一样不能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外宣网站应当不断进取,勇于打破自身不符合网络传播规律和特点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力争取得内容建设和传播效果的双丰收。除了日常的新闻

报道外,涉及领域广泛、角度新颖多样的深度策划也是吸引网民的关键。

目前,中国网中文版不断推出的新策划涵盖新闻、国情、财经、文化、旅游、资讯等各个领域,确为网民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如《中国吹响冶“堵”号角》、《<富春山居图>的团圆梦》、《中国高铁领跑世界》、《万事俱备再上路留学小心深水区》等;而各外文版也根据对象国的读者需求,有针对性的推出与两国关系、文化交流、人文旅游相关的报道内容。例如在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报道中,阿文版特设了“中阿之间”、“中非之间”版块,展现新中国60年来与阿拉伯世界、非洲各国的友好历史往来;德文版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德语国家在政治、经济、文教等领域的交往进行了梳理,全面展示了我国建立“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俄文版则以中俄建交六十周年为契机,主动采访报道了前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俄中友协会长季塔连科等俄国友人对中国的祝福。

抢占国际舆论主动权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在各国媒体抢夺舆论话语权的今天,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能够在短时间内被世界各地所知晓。因此,我国媒体一旦对突发事件、天灾人祸等内容的报道稍显迟缓,就会立刻被大量的西方媒体趁虚而人,势必给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提供造谣的空间,致使各国受众“先入为主”的接受了西方媒体片面的、虚假的报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很难根除的。因此,外宣网站如果能够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首发报道,实际上就掌握了国际舆论的主动权。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中国网第一时间推出大型多语种专题;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赴灾区采访;第一时间前后方连线报道;第一时间数百小时不间断视频直播……中国网还紧紧抓住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契机,以外宣大局为重,突出报道中国政府表现出的执政高效有力、救援以人为本、信息公开透明的良好形象。为了及时将灾区的真实情况传递出去,满足境外网民的关切,主动引导国际舆论,中国网果断派出8批总计16人的前方报道小组,奔赴受灾较重的北川、什邡、绵阳等地采访报道。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日夜兼程,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发回了数篇受到读者高度关注的独家稿件;值得一提的是,前方报道组中的外籍员工采写的《风雨同舟:绵阳赈济中心见闻》、《灾民将拥有更多的临时居所》等英文稿件,以第一人稱的纪实手法,详细深入地勾画出地震之后受灾地区的情景,内容丰富,现场感强,受到国外读者的欢迎,长时间位居英文版新闻排行榜的前列。同时,各外文版还有针对性的重点报道对应国家对中国的援助措施,如俄文版在头条发布《俄罗斯救援物资抵达灾区》;日文版对日本救援队在灾区的救援情况进行了全面报道;德文版和法文版则对德国和法国医疗队赴灾区开展医疗救助的情况进行了重点关注。

中国网全面、及时、充分的报道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广泛共鸣,芬兰大众明天媒体公司联合北欧国家的六个主流媒体来信表示,通过中国网的报道,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临危不惧的勇气、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性格和空前无比的团结,北欧国家媒体对在中国政府和人民进行的抗震救灾工作中所反映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及血浓于水的高尚情操感动万分。加拿大魁北克的法文读者表示:“我对地震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深感悲痛,对中国做出的快速有效的救援行动深感安慰。”日文读者说:“看到中国的国家总理冒雨指挥抢险救灾,我非常感动,他痛心的表情充分体现了‘爱民如子’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在此次抗震救灾报道中,中国网在外宣网站中的骨干作用日益凸显,在网络外宣队伍中树起了一面旗帜,有效的引导了国际舆论,把一个负责的、应对突发事件有方的大国形象呈现在各国受众面前。

通过互动方式与网民打成一片

一个网站的“顾客”就是广大的网民读者,能否获得他们的肯定和青睐是网站是否有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因此,外宣网站在不断服务读者、及时推出各类资讯类和服务类实用信息之外,还应尽可能多的设置投票、评论、调查等内容,并通过论坛、博客等互动平台调动网民的参与积极性,增强网站的粘性,培养一批稳定的、忠实的中外读者队伍,并通过他们不断扩大中国外宣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网民不断加入进来。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网参与组织了“亿万网民共同记录‘中国一日’作品征集活动”,除了收到来自祖国各地的作品外,还有英、法、德、俄、日、西、阿文等多个对象国的网友踊跃参与投稿,娓娓道出在10月1日这普普通通的一天里发生的感人故事以及自己的领悟和感受。中国网英文版还曾和美国北卡大学新闻系合作,共同推出了“100元玩转北京城”的独家互动体验策划,让一群第一次来到北京的美国学生每人怀揣100元人民币,体验在北京的生活,并与读者分享。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都绞尽脑汁,各出奇招,用仅有的100元,度过了异常精彩的一天,用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北京的勃勃生机和巨大变化。该系列报道推出后,反响强烈,受到海内外读者的一致赞誉。

网络传媒的巨大优势就在于个人可以参与其中,甚至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网络。中国在网络传媒中的最大优势就是人才资源优势。中国网民数量众多,因此要充分运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为中国的网络对外传播出一份力,共同塑造美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推荐访问:互动 策划 内容 网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