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沂蒙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7-23 17:00:29

摘 要:沂蒙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发扬光大,是党在沂蒙地区坚持群众路线的精神成果。学习沂蒙精神对当前各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干群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沂蒙精神;群众路线;干群关系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096-02

回顾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历程,成功的奥秘在于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革命战争年代,党在山东根据地的革命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临沂考察时谈道:山东根据地的中心沂蒙地区的群众精神“沂蒙精神”,就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可见,沂蒙精神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党群关系亲密无间的产物,是党在沂蒙地区坚持群众路线的精神成果。

一、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精神的产生得益于沂蒙地域文化的积淀,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宣传、动员、组织群众的细致工作。

(一)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优秀的地域文化品格与先进思想结合的产物

临沂地处古代鲁国和齐国的交界地,鲁文化与齐文化的共同影响下:沂蒙人既重视忠孝节义,曾子、荀子、孙膑、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孙镗、左宝贵等载入史册的沂蒙儿女,都显示了沂蒙人民的品德和才智;在面临不平和压迫时又有无畏抗争的精神,汉代的吕母、樊崇起义,宋朝杨妙真、李全红袄军起义,明末清初王俊费县起义,清末鲁南幅军起义,都体现了沂蒙人民的抗争精神。“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的恶劣自然环境造就了沂蒙人民自强自立、不畏艰险、不甘贫困的地域性格。这种性格与共产党推翻剥削阶级、建立平等社会的主张吻合,在党的发动组织下,在识字班、冬学的教育和先进思想的熏陶下,沂蒙人民掌握了先进知识,对自身受压迫、受奴隶命运的根源,对党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了解的更加透彻,对党和人民军队的支持由自发的爱憎情感转变为自觉的革命意志,沂蒙人民固有的精神品格不断升华,孕育萌芽了沂蒙人民的共同信仰——沂蒙精神。

(二)沂蒙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发动、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沂蒙地区早在1926年就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宣传马列主义,并组织和发动沂蒙人民在苍山、日照、龙须崮、沂水等地进行了一系列暴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沂蒙地区是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中心和党政军机关驻地,党在根据地建设中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1941到1942年,日军对山东进行大扫荡加上领导人之间的意见分歧导致根据地的群众工作出现问题,党中央派刘少奇到山东帮助工作,他在深入调查研究后统一了沂蒙党政军民的思想,特别是在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等中心工作方面达成共识,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群众组织、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沂蒙地区涌现出上百万“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一个儿子送战场”无私奉献、爱党爱军、踊跃支前的沂蒙人民,形成了军民水乳交融、相濡以沫的党群关系。群众成为推动革命的决定性力量,沂蒙精神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铸就。

(三)沂蒙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整山治水、建设家园的过程中发扬光大

新中国建成后,沂蒙人民和党同呼吸共命运,整山治水、修筑梯田、改造自然,克服了难以想象的生活艰辛和思想困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时期,群众路线在沂蒙地区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各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例如得到毛泽东同志批示的莒县王家坊前、高家柳沟和厉家寨,特别是“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作为治山治水的模范全国闻名,沂蒙地区也成为20世纪60年代全国农业先进地区之一。沂蒙人民还发扬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三年困难时期以瓜菜代粮节省出12.3677亿公斤粮食献给国家,为了建设44座大中型水库四十多万沂蒙人民舍弃家园,换来三百多万亩良田和几百万人民的富庶生活。正是因为这个时期沂蒙人民干群一心、顾全大局、不计报酬、不讲条件的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向世人昭示了沂蒙精神得以发扬光大的根源在于党始终扎根于群众之中。

(四)沂蒙精神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发扬开拓奋进的精神投身经济建设,先后涌现出沈泉庄、九间棚、后峪子、朱村等典型群体和王廷江、刘嘉坤、梁兆利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党员干部代表,并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建成了长江以北最大的综合性批发市场,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商贸新格局。1995年,临沂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2004年又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GDP过千亿、人均收入过万元,商贸之城、物流之城、水上之城、地热之城、书法之城、兵学之城等等,都是临沂崭新的名片。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临沂现象”是临沂人民坚持沂蒙精神创造的又一奇迹,也是各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示范、帮扶和带动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的成果展示,更是沂蒙精神时代价值的最好体现。

二、坚持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前,学习、贯彻和弘扬沂蒙精神必须形成长效机制,这既是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观,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的需要,也有利于各级党员干部改进作风,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沂蒙精神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成功范例

沂蒙精神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沂蒙人民之所以能够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是因为党先把人民放在心上,通过土地改革、减租减息、“三三制”政权建设、识字班扫盲运动、妇女解放等细致周到的群众工作,使人民获得了切实的利益。在民族危亡关头党更是与群众携手同心、生死与共,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通过新旧对比,沂蒙人民才会认同党的政治主张并转化为拥军支前的革命热情。沂蒙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一脉相承,是山东党政军民践行群众路线的成功范例。党在沂蒙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

1.践行群众路线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战争年代群众是革命事业最坚强的依靠,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决定力量。总结各国曾经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政权的教训,大都是在取得政权之前与人民群众走得近、贴得紧,执政之后却脱离甚至背离群众,失去了对群众的敬畏之心。在当前体制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党更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人为本,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依靠群众推动政治改革,实现经济发展。

2.践行群众路线要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战争年代,共产党能在沂蒙地区扎根并发展壮大靠的是宣传、团结、组织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优势;新中国成立后,党长期执政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不仅是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突出问题。当下社会,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格局复杂化,各种矛盾集中凸显,做群众工作的难度增大,只有立足基层和实际,不断探索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和考评机制,接受群众监督,才能真正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

3.践行群众路线要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沂蒙精神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的产物,坚持沂蒙精神就要坚持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是一个了不起的跨越,但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收入差距大、同工不同酬、物价房价飞涨、医疗教育、食品药品安全和环境等问题,都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要解决的,只有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来谋划改革,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二)在学习沂蒙精神中构筑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

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学习沂蒙精神,对信念坚定不移、对事业顾全大局、对国家公而忘私、对人民亲如家人,强化宗旨意识和奉献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和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拉近干群关系。

1.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党员干部要起到表率作用。一是要讲实话、干实事,放下官架子下基层,体验群众的生活状态和利益诉求,多做惠及群众的“实事”、“小事”赢得他们的心。二是要形成正确的政绩观,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三是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将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部署、措施要求贯彻到实践中,贯彻到基层中,雷厉风行、一抓到底,才能见到成效。

2.畅通干群沟通渠道,消除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思想和感情隔阂。当前,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干部在社会关系、经济收入上与普通群众拉开了距离,普通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对干部缺乏感情上的认同,干群感情渐渐疏远;基层干部在落实各项工作时直接面对群众,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矛盾,既让群众产生信任危机,也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这些问题由于干群沟通渠道不畅,长期积压必然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要拓宽民意表达渠道,给干群双方相互解释和沟通的机会,让群众话有处说、难有处诉,让干部真正了解民情、体察民意,消除干部与群众的思想和感情隔阂。

3.反对“四风”、清正廉洁,密切党员干部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干部必须清正廉洁,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员干部必须坚决反对“四风”,一是要自觉做到清正廉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刻谨记艰苦奋斗的沂蒙精神,坚决抵制挥霍公款、公车私用、贪污受贿、假公济私的行为。二是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群众对权力运行正误的感受最直接,对权力公正的诉求最强烈,对权力腐败的痛恨最深刻。接受群众监督可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人民授予的权力切实用在服务人民上,是密切党员干部和群众血肉联系的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过上美好生活是人民群众共同的梦想,沂蒙精神正是党领导人民为实现这个梦想努力奋斗的见证。各级干部一定要牢记群众的信任和重托,深入理解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群众满意的实事和好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马云志.党的群众路线基层干部教育读本[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3.

[2]章猷才.党在山东革命根据地执政研究[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6.

[3]李纪岩,张传民.弘扬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N].北京:人民日报,2013-05-08.

推荐访问:群众路线 沂蒙 精神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