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的思考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7-24 12:10:26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8-000-02

摘 要 党员志愿服务对于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党员志愿服务短期化现象普遍,有的更是流于形式。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要取得长期效果,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内涵与效果。

关键词 党员志愿服务 长效机制 构建

志愿服务,是一种传递崇高精神追求和塑造良好社会风尚的向善之举。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包括政策咨询、扶贫帮困、交通劝导等内容,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各级党委应把党员志愿服务作为提升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途径,提升志愿服务的内涵与效果,积极探索建立党员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一、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现实意义

志愿服务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实践载体,也是新形势下践行党的宗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途径。

1.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政府在社会服务中可能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志愿服务能够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志愿工作也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彼此关怀,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2.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城市文明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员干部的引领和示范,也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党员志愿服务能够为文明创建发挥表率,营造氛围,同时志愿服务活动这个平台也能提供群众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志愿服务形式多样、方式灵活便捷,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展示特长的愿望,有利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3.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群关系是我们的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今天我们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党员志愿者为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等提供服务,能够培养广大党员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同时也能体现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就业就医、法律咨询、医疗服务等扶贫帮困活动,既能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党员志愿者通过各种志愿服务,和群众进一步增进了解和交流,有利于掌握最基层最真实的民情民意,能够走进群众,联系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制约因素

当前,党员志愿服务短期化现象普遍,有的志愿服务活动更流于形式。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面临的主要制约如下:

1.专门的志愿服务机构和组织缺乏。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多地方志愿服务机构和组织是临时性的,大多挂靠在宣传系统,归口精神文明建设部门管理。这些机构和组织没有固定人员编制和经费来源。建立起专门的党员志愿服务组织机构,能使志愿服务有依托阵地,并对整个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筹划和组织,根据发展变化制定志愿服务的服务项目和内容。

2.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动意识不强。个别单位和部门对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化,服务群众、关注民生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志愿活动开展主要以组织推动为主,而自觉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主动开展服务的兴趣不浓。

3.志愿服务经费不足。一方面,志愿活动的组织者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另一方面,党员志愿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提供优质的免费服务,还需要自己承担通讯、交通、慰问品等经费,由于没有稳定的资金保障,许多党员志愿服务持续性不强,往往呈现出活动式、短暂性的特点,导致部分志愿服务需求不得到满足。

4.志愿服务领域不宽。从实际情况来看,党员志愿者活动仅仅在扶贫帮困、政策宣传、卫生整治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服务领域过于单一。另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由于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限制,致使服务活动无法向其它领域扩展。

5.志愿服务没有时间保障。党员志愿者平时忙于工作、周末忙于孩子、照顾老人。一些年轻党员的孩子较小、无老人帮忙照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志愿者抽不出时间。

三、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思考

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国起步的时间不长,各地开展的经验也不够多。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理应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的带头和模范作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守、日积月累地增进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艰巨工程。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要取得长期效果,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内涵与效果。

1.加强志愿服务理念传播,营造良好氛围环境。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载体,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形式,加大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力度,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党员志愿者的感人事迹,着力普及“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通过宣传引导每一位党员干部、企业单位、社会公民都负起共同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在文明创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积极作用。

2.建立志愿服务专门组织机构。志愿服务涉及的部门单位多,也涉及到场所、经费、人员等多方面的现实问题,必须建立较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统筹协调,统筹管理,统筹实施。有了专门的志愿服务机构才能更好地在志愿服务领域、服务项目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把志愿者服务做实做强,能在志愿者与需要帮助的人之间搭建平台和桥梁。

3.健全党员志愿者服务制度,促进志愿服务规范发展。一是登记注册制度,组织机构统一登记填写党员志愿者信息表,建立专门管理网络或档案,对党员志愿者统一进行登记造册;二是定期活动制度,根据专门组织机构的统筹安排,各党支部要督促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制定年度计划,定期开展活动;三是党员志愿者服务登记和情况反馈制度。党员志愿者每次服务活动后,如实填写服务内容、服务时数,并经党组织确认。群众对党员志愿者服务提出评价意见,通过党员志愿者服务情况反馈单,将党员志愿服务情况向其所在党组织进行汇报。参加志愿服务的党员要维护集体荣誉,顾全大局,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自觉维护共产党员良好形象和志愿者社会形象。

4.加强志愿服务培训,提高志愿者专业素质。志愿服务是充满爱心的公益事业,随着志愿者参与人数的越来越多,志愿活动的领域越来越广,而且志愿服务形式不断走向多元化,志愿服务的要求越来越跟不上。在实际工作,接受过培训的志愿者较少,党员志愿者也是如此。大部分志愿者服务技能、质量和服务规范性都有待提高。因此,为了志愿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在加强培训工作上下功夫,提高志愿者专业素质。

5.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增强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不少志愿服务流于形式化,缺少实效性。志愿者服务也要注重创新。要以思路的创新和载体的创新,有效地实现志愿服务成果的创新。志愿服务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只有始终保持成果的创新,才能确保志愿服务工作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发展势头。要设计更多的志愿服务项目,把志愿服务融入经济建设、城市管理、关注民生、优化环境、助困济贫中去。只有这样,志愿服务活动才能可持续发展。

总之,机关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拓宽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更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关党员志愿者服务新体系,不断完善志愿者服务的协作、管理、激励、保障等长效机制,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任务。

推荐访问:长效机制 志愿服务 党员 构建 思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