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的文献分析

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7-17 17:50:08

摘 要:检索2016年12月以前公开发表于国内学术期刊、主题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的中文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文献发表的地域分布较广,通讯作者以药师和护士为主、且主要是初级职称人员。医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发现了高危药品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有效地促进了高危药品的管理;然而,操作者在主题选定、真因验证、对策拟定以及对策标准化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

关键词:品管圈;高危药品;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1.011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11-0035-03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the Literature of High-alert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in Hospitals

YIN Zhao,YAO Xia-li,DU Shu-zhang,XU Hai-jia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Henan,China)

Abstract:To search for Chinese documents that were publicly published in domestic academic journals before December 2016 and whose themes wer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applied to high-alert medication management in hospitals,and analyzed related documents.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was found to be relatively wide.The authors of the correspondence were mainly pharmacists and nurses,and were mainly junior professional titles.The hospital carried out quality control activities and discovered the problems of high-alert medication,and als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which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management of high-alert medication,however,the operators selected topics,verified the truth,developed countermeasures,and standardized countermeasures.There is also some degree of irregularity.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High-alert medication,Literature analysis

高危药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医疗安全协会于1995年提出,其原文是high-alert medication,又译为高警讯药品或高警示药品;并定义为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概率对患者造成明显的伤害或者危险的药物[1]。由于“高危”的特点,其在临床一线的管理一直是医疗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2]。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在不断探索应用新方法和新手段促进高危药品的临床合理管理和应用。品管圈活动是指在相同、相近或者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主动组成几人一圈的活动团队,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采取科学的统计工具和方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是一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的管理工具[3]。近年来,国内关于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的报道较多。这些报道的主题稍有差别,活动质量也参差不齐。笔者力图通过分析该领域近年来发表的中文文献,探索我国目前应用品管圈活动管理医院高危药品的效果;同时,了解目前我国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业内同行提出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为我院将来提升高危药品管理质量提供合理建议,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用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和排除标准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目前已经发表的关于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的文献报道。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国内医疗机构利用品管圈活动促进高危药品管理的应用效果,因此,本研究只檢测和纳入了中文文献。排除的文献类型包括书信、文献目录和会议摘要等。

1.2文献搜索和整理 检索的数据库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咨讯和万方数据医疗信息系统;检索项为“主题”,检索词为“品管圈”或者“QCC”+“高危药品”或者“高警示药品”,检索年限限定为2016年12月以前,三个数据库共搜索到58篇文献。笔者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相关文献和重复文献,全文浏览排除部分质量不高的文献,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有16篇;进而制作数据提取表,提取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本研究的文献管理采用Note Express文献管理器。

2结果

2.1文献基本信息分析 在被分析的16篇文献中,最早的于2013年发表,有4篇;在随后的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发表了3篇、6篇和3篇。其中,有7篇是以药师为主完成的,另外9篇是护理人员为主完成的。此外,交代了通讯作者职称信息的文章共有8篇,其中初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人,高级职称1人。文章的发表单位地域分布较广,见图1。其中广东省最多,有3篇;其次是湖北省、四川省、山西省和浙江省,分别有2篇。降序排列下载次数大于50次的文献,结果见表1。《品管圈在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认知中的应用与效果》一文下载次数最多,为267次;该文献被引用的次数也最多,为8次。统计发现,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偏低,其整体质量仍然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2.2品管圈活动质量分析 为了研究品管圈活动的质量,本文分析了这16圈品管圈活动在主题选定、真因验证、对策拟定以及对策标准化等四个方面操作的规范程度,详情如下:在真因验证、对策拟定以及对策标准化环节做的不规范的品管圈分别占31.25%(5/16)、18.75%(3/16)和62.50%(10/16);相对比较规范的是主题选定环节,仅有1例不规范,占6.25%。

2.3目前我国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本研究中,所有文献均列举了各自医疗单位在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笔者总结了文献中提及的目前我国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定量分析了每个问题出现的频次,主要问题有:①医务人员人员对高危药品的知识了解不够;②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混合存放;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不完善;④高危药品警示标识不统一、不齐备;其频次分别为12次,11次,11次和9次。此外,还存在高危药品无专人管理,专用区药物账物不符、效期管理混乱和胰岛素等需要在冰箱保存的藥品未在冰箱存放等问题,其频次分别为7次,7次和6次。

2.4解决医院高危药品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类似地,笔者定量分析了相应对策出现的频次。其中,被50%以上文章都提及的措施有主要有:①加强学习和培训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目录、概念和临床使用等方面的知识;②对高危药品实施效期管理和数量管理;③落实高危药品分级管理;④将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区分存放;⑤对高危药品进行目视管理,建立醒目的药品、药盒和警示标识;其频次分别为12次,11次,10次,8次和8次。

2.5品管圈应用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的效果总结 医疗单位利用品管圈活动管理高危药品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李瑞艳等[4]的研究显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降低了高危药品的不合格存放率和使用率,从而大大提高了全院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及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左晖等[5]的研究显示,品管圈活动还收到了“无形成果”,比如使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加强,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使员工的工作心态更加愉快轻松,使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调能力得到提高,使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得到增强等。

3讨论

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品管圈活动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了“自上而下”的命令式、被动式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每个圈员的主观能动性,“自下而上”地群策群力、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本文分析显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通过开展该活动,医疗单位提高了本单位员工对于高危药品知识的知晓率,规范了高危药品的存储、流通以及管理流程和制度,降低了高危药品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从整体上促进了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质量,表明品管圈活动是医疗单位管理高危药品的有效工具。

文献指出,目前我国医院品管圈发展在主题选定、真因验证、对策拟定以及对策标准化等方面还存在“跑偏”的现象[6]。我们的分析也发现,目前医疗单位在开展品管圈活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将对策标准化。品管圈活动实施的最终目的是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将对策实施的效果进行量化考核以及形成标准化的实施流程非常必要。在实际操作中,新形成的“标准化对策”与医院既定的政策有可能相冲突,导致最终的实施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对策标准化也成了一句空谈[7]。此外,在主题选定方面,本研究中的所有品管圈活动都通过评价法选定主题。但是,在评价维度的选择和制定、维度定义的清晰度以及维度权重的权衡方面仍然有待加强。值得注意的是真因验证阶段,虽然所有的文献都较为详细地列举出了目前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大部分的文献也提到了通过头脑风暴等方法找出所有导致问题的原因,并通过投票评分的方式选出要因。但是,圈员在评估要因时含有较多以经验为主的主观判断,缺少现场收集的数据进行验证,没有体现品管圈活动的科学性,即缺乏科学的真因验证。相对而言,较为规范的阶段是对策拟定,原因可能是领导对实际解决问题的对策较为重视,对圈员而言,该阶段也最易见实效[8]。

虽然本研究中的部分品管圈活动还存在一些小瑕疵,然而作者们发现的诸多问题和提出的解决方案,对于我院开展高危药品管理活动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我院作为一家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已经制定了《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和《某院常用高危药品目录》。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目前我院高危药品管理也存在知识掌握不够、制度落实不到位、标识不规范统一以及效期管理和数量管理不到位等问题[9]。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院将开展高危药品管理的品管圈活动,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和教训,科学利用品管圈这一管理工具,从加强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培训、落实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加强高危药品目视管理、以及高危药品效期管理和数量管理等方面入手,促进我院高危药品的管理和临床合理应用。

虽然有研究曾分析过我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开展的现状[10],然而本文系前国内首次系统分析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的文章,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对于业内同行了解目前品管圈活动在相关领域的开展概况,以及国内医医疗机构在高危药品管理方面的经验等都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然而,笔者认为本文也有一些缺陷,主要是没有搜索中文文献以外的其他语种的文献,文献研究不够全面;另外,在文献质量的评价以及品管圈活动质量的评价方面有待加强。本文系抛砖引玉,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研究深入探讨该领域,以促进高危药品在临床一线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Results of ISMP survey on high-alert medications[J].ISMP Medication Safety Alert,2012,17(3):1-4.

[2]吴雅兰.风险管理在我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医学信息,2015,28(52):266-267.

[3]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李瑞艳,樊晶晶,王倩.品管圈活动在医院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11(2):622-624.

[5]左晖,屠文莲,赵刚.品管圈下高危药品的精细化管理及持续改进[J].医药导报,2013,32(8):347-349.

[6]张丹,刘庭芳.我国医院品管圈对策拟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医院,2015,19(7):10-14.

[7]王临润,汪洋,张相宜,等.品管圈管理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导报,2012,31(6):823-826.

[8]Srinivasan A,Kurey B.Creating a culture of qualit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4,92(4):23-25.

[9]吴畏,牟太琴.我院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J].中国药业,2012,21(16):74-75.

[10]黄秀梅,郭晶.我国医院品质管理圈活动开展现状的文献分析[J].华西医学,2013,28(4):605-608.

收稿日期:2017-6-18;修回日期:2017-7-3

编辑/王海静

推荐访问:应用于 文献 品管 药品 医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