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正确应对危机

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3-27 10:16:26

纵观当前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毋庸讳言,中国正面对国内、国际两场潜在的危机。

在国内,产能严重过剩,房价居高不下,地方政府债务沉重,生态环境形势空前严峻,股市在低位徘徊,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有钱”的企业投资大方向又难以确定,总不能有点“闲钱”就投入到房地产业,到房市中去谋求增长,且“鬼城”的说法、大量闲置房的出现,表明房地产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逼向18亿亩的“红线”。一方面就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尤其是如何为约700万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是个“世界”级的难题。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又面临着“用工荒”的问题,与经济问题紧密相关、却又远远超越经济范畴的收入差距及贫富差距问题、医疗问题、社保问题、教育问题、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等等都必须要解决……林林总总的问题似乎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架势,问题之复杂、困难之规模、形势之严重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所从未有过的。

在国际,美国的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其经济结构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其未来发展前景及对世界经济恢复的贡献程度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欧盟在处理“欧债”危机上已经十分吃力,正处于较为关键的“爬坡”越障阶段。“老欧洲”中较为发达的福利国家还在“过紧日子”,能否焕发经济活力仍未可知。特别是国际安全形势中有诸多问题,可能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如现在世界多地出现局部动荡,北非和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仍未从动荡的局势中走出,埃及、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等国的内部问题远没有解决。非洲大陆仍未被国际社会“想起”,南苏丹问题出现再次映射出“世界资源宝库”的不稳定性。伊朗核问题虽然出现一定的转机,但后续交锋将涉及更为实质和敏感的内容,彻底解决问题的曙光远未出现,对伊经济制裁的解除似还遥遥无期。乌克兰因是否加入欧盟引发的动荡,愈演愈烈,又一次映射出了东西矛盾。在中国周边,泰国英拉政府面对乱局久无良策,阿富汗内部安全问题似成痼疾,朝鲜半岛问题形势屡有新波动,日本挑起了钓鱼岛风波、菲律宾制造了黄岩岛事端,美国加大亚太军事部署、甚至抛出“空海一体战”构想……中国第一次感到世界各地的问题离我们这样“近”,国际动荡对我们造成的压力这样紧迫。

如何看待当前的形势,危机是“危”还是“机”?这需要正确地分析危机,有效地应对,以求达全面的发展。危机确有危险的一面,但未必不是一次可资利用的发展机会。

一是正确看待危机的性质:中国面临的是发展中的问题。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危机是一场成长中的危机、发展中的危机,是生产力迅速提高后的危机,也可以说是中国在告别了短缺经济之后的面临的第一场危机,第一场真正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危机。因此,这场潜在的危机比过去短缺经济时代的经济困难有本质的不同。经过近65年的发展,中国已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物质生产能力,中国的GDP主要源自创造物质财富的一、二产业,中国连续10年粮食丰收,人均粮食在800多斤以上。中国有1400多种主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而物质生产是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不论世人如何看待“财富”――黄金、纸币、银行卡甚至是计算机里的一个符号,不论虚拟经济玩得多大、赚钱有多快,没有物质生产的支持,那些东西的实际价值可能都为零!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真金白银”的财富――物质生产力实实在在地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能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发展起来世界最强大的物质生产能力,又怎么不能在较好的物质基础上更向前迈进?

二是正确认识危机的成因: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仍不高。二战后随着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的出现与发展,引起了新的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尽管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国是个半路睡觉的兔子、一个现代社会的奋起直追者,但中国人民在觉醒之后,充分发挥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固有的思想文化优势,迅速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迸发了巨大的生命力。中国既造就了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世界工厂”,也形成了世界经济中名列前茅的巨大有效市场。过去认为发生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规律的必然结果,似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专利”。现在看来,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可能患的“通病”。从社会生产过程上看,原料、生产、商品三大环节中,资源的稀缺性是客观的,市场是有限,如果仅仅是生产能力迅速扩大,怎能不出现经济危机?中国经济规模太大,“盘子”大到很难用某一行业的增长拉动整个经济。相反,某一行业的过快发展不但拉不动“大盘”,反而可能造成总量失衡,拖累了“大盘”,严重者就是经济危机。像信息技术一样能够全面影响各行各业、促进经济整体快速增长的科技突破目前还未发生,能全面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难觅。换句话说,中国已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迅速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如何创新,过去我们的基础薄弱、经验缺乏,目前我们的理论准备不足、认识水平不高。对于追赶而言,中国是个成功者;对于领跑而言,中国还只是个学习者。探索并走出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这才中国是面对危机时的真正挑战。

三要正确分析国际形势,中国还没有鲜明的旗帜。目前,我国的整体形势不论是发展条件还是安全环境均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中国的外部环境较特殊,一是正常的国际环境,二是特殊的内政问题,即台湾问题对我大陆地区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成为国际形势的主要特征。国际政治的根基由军事政治转向科技政治,主要斗争方式也由军事斗争转向以经济和科技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和平与发展仍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总趋势。具体而论,在建国之初及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面对着国内、国外各种敌人从海上对我的军事封锁、对我沿岸进行大规模入侵的军事威胁,特别是我国在陆上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长期面对苏联大规模军事入侵的威胁,台湾问题始终存在,甚至有时相当严重,如60年代国民党当局的“反攻大陆”与90年代的“台独”趋势。而这些对人民共和国生存的严重威胁目前均不复存在。

良好的生存条件并不是等来的。一方面是通过主观努力融入国际社会、改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是强化自身肌体,增强对侵害的抵御能力。因此,我所具有的强大综合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定因素。

中国既然是“世界工厂”,就需要世界资源和市场。中国“走出去”实属必然。而在中国走向世界时,也就必须要处理好另外一个问题:与国际社会日益深化的关系。但是,作为追赶者,我们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之所以面临国际上的潜在危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中国第一次作为真正的大国走向国际舞台,还缺少完整的国际关系理论以指导自己的国际实践,也缺少发挥大国作用的经验和解决国际纠纷的有效模式,更缺少履行大国义务的物质能力和思想准备,甚至对国际社会需要什么、它国能接受什么也知之甚少。面对纷杂繁琐的国际事务,对于世界一隅出现的麻烦要如何处理,国际社会的提问时中国该如何回答?再者,国际社会主流社会还不知道中国将对现行国际秩序产生多大影响,也不太清楚如何与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相处、打交道。中国反复声明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可“中国威胁论”总有市场,总有人愿意相信中国的“威胁”。在奉行了多少年森林法则的食肉动物群中,意外地闯入了一头大象。尽管大象一再说自己只吃草,可这群吃惯肉的东西怎么会相信这样的庞然大物会不吃肉?西方国家的旗帜上标明的是“普世价值”,推行的是“民主”、“自由”、“博爱”、“自由经济”。就连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有西方大国倡导和推动的印迹。而中国要贡献给世界什么?除了价廉质优的物质产品,还有什么能改变世界、功彪史册精神财富?如思想理论、社会体制、国际规范、发展模式等等。

四要正确应对潜在的危机,有效解决好主要矛盾。应对经济危机对内的核心是解决过剩产能问题。对外的核心是中美关系,实质是对现行国际秩序的态度。过往处理经济危机,或是战争,或是革命,或是改革,目标都是改变原有的经济结构。强力速效的前二者是打破原有结构,后一种和缓平衡者是调整原有结构。前二者多在原有结构产生的矛盾已经激化、不可调和时,后一者则具有较为广泛的普遍适用性。毕竟战争的破坏太大,革命的代价太大,且都发生于客观条件成熟时。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没有哪一个世界大国没有发战争财的。或是掠夺、赤裸裸地抢,或是抢占空间、直接霸占资源,或是转移矛盾、转嫁危机,至少要获取巨额战争赔款。而中国面对的危机不同于以往,中国致富的道路也不同于西方列强。中国的发展是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中国的财富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针一线、一锤一镐辛辛苦苦挣出来的。因此,中国拥有更好的应对危机的条件,可以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特别是中国面对还是潜在的危机,问题即使不是处于苗头状态、至少也没有发展到恶化程度。中国面临的问题虽然比较严重,但正确分析危机形势,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能够克服困难,战胜危机,并取得更伟大、更稳定、更健康的发展。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完全有理由应充满信心、保持乐观态度。

(李亚强,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林官宝

推荐访问:应对 正确 危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