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一带一路”:中国经济外交新发展的关键一步

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4-03 10:37:06

【摘要】目前中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特定历史节点, 在经济利益遍布世界的同时, 必须面对日渐趋紧的外部约束, 所以亟须在国际上实现战略突破。而“一带一路”这个大战略的提出无疑可以促使我国在经济外交中走出当前的困境,更好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竞争格局中,抢占新一轮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本文主要通过对“一带一路”科学内涵的分析,揭示出它对我国经济外交新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提供合理规划。

【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全球化;丝绸之路;互利共赢

一、前言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2014年12月,这一战略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纳入到了全年的工作任务中,由此“一带一路”战略正式成为中国内政外交的指导思想。2015年3月,相关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实施阶段。“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符合国际社会根本利益,也彰显出了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同时也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梦的具体化和中国地缘大战略的开端,它为当代中国指明了发展方向,规划了中国未来全球战略资源的配置格局。其核心目标是促进市场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的融合,力求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二、“一带一路”的科学内涵

第一,开放。这不仅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基本精神,也是新时期“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理念。“一带一路”建设,即对世界上所有国家或经济体、国际组织、区域合作机制等开放,不能搞封闭,也不能具有排他性。只有做到真正的开放,才能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世界各国才能在一个更加平等的环境中交流与合作,才能得到双赢的局面。

第二,包容。这是区别于其他合作机制的典型特征。一方面,它意味着“一带一路”在参与方面具有多元化,即不针对第三方,不搞封闭性集团,只要是有意愿参与的国家或地区皆可自愿成为参与者和建设者;另一方面,它意味着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在具体项目建设中,“一带一路”可广泛吸纳沿线各国当地企业、西方国家企业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合作开发,构建多方利益共同体。这种包容性可以拓展参与方合作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其中,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三,互利。这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根本动力。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一项区域合作构想,只有真正实现双赢才能具有持久的活力和广阔的前景,而互利性则是一切合作得以实现和延续的动力。因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求各参与方之间不搞零和博弈,更不能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帜,搞与邻为壑的重商主义、产品倾销。各方必须要立足于各参与方优势互补,实现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各参与方的互利共赢,一起发展。

第四,共营。这是“一带一路”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历史上看,我国古丝绸之路尽管起源于汉朝,并由当时的朝廷开辟,后来却是以民间商旅互通有无为主,而并不是由最初的政府所主导,因此,古代丝绸之路精神本身就蕴含共同营建的内涵。新时期“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则正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它虽然由中国政府倡议并积极推进,但它实质上是惠及各参与方的共商共营共建共享的项目,既不是援助计划,更不是所谓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无论是政策沟通、互联互通还是其具体实现方式、合作内容等,都需要各方共同商议、共同营建,使之成为“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乃至“命运共同体”。

三、“一带一路”下中国的经济外交新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是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框架。但是,它并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全球化,而是全球化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其特征是融入了“丝绸之路”的内涵。“一带一路”战略是包容性全球化的表现,它并没有脱离全球化的基本原则,即投资和贸易自由化。追溯起源,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与新自由主义的流行密切相关。西方发达国家因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结束了“二战”后长达20多年的繁荣期,经济突然陷入了严重的“滞涨”状态。为了摆脱困境,一方面西方国家纷纷放弃之前主流“凯恩斯主义”政策,转向逐渐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开始进入资本主义全球扩张阶段,他们不断大规模输出资本和向海外转移产业,力图实现全球化经营和扩张。例如“华盛顿共识”就是典型事件。其中核心是贸易的自由化、完全的市场机制等。在新自由主义下,资本无疑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而社会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人性和道德逐渐被金钱所取代,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物质的满足程度远远大于精神的满足。在此背景下,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都在思考可以改变这种畸形发展的模式,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一种新型的治理方式亟待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伟大构想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看,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步入“新常态”。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迅速上升,因此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无法再依靠过去廉价的劳动力,从而人力优势逐渐丧失。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十多年盲目的能力扩张,部分原材料产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需要向外转移。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也必须实行“走出去”战略,一方面可以使中国的经济外交更加深入,加快国际化进程,扩大世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外输出中国过剩产能的客观需要。中国通过构建“一带一路”战略来实现互利共赢,共建共享,既符合中国“走出去”的需要,也可以让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惠及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一带一路”战略是一种中国版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它是探索推进全球化健康发展的有益尝试。它并不是中国的“独自获利”,更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援助计划,它完全没有意识形态的色彩,而是在经济全球化机制下为实现合作共赢的一个区域合作平台。

通过“一带一路”,中国经济外交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与各国政府间的宏观政策沟通更加顺畅;基础设施建设逐渐互联互通,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个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投资贸易合作更加深入和多元。由于“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外交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因此中国有必要不断深入建设“一带一路”这一战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陆大道.“一带一路”符合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J].科技日报,2015.

[2] 赵华胜.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3] 马骏.国际关系中的“权力”问题[J].国际政治研究,2007.

[4] 马亚华,冯春萍.空间视角下的东亚权力分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

推荐访问:中国经济 新发展 外交 关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