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探索

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7-10 10:10:06

建构主义认为:把学生置于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体会、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

一、情境的含义

1.事件说

情境是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切的、包含问题的生活事件。学习情境的本质是生动的生活事件,该事件包含与教学内容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或者说,学习情境既是事件,同时又是问题,但不是知识内容本身。

情境(暗示)——问题——解决

2.场说

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在教学中各种信息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张力作用,构成了一种时空的特殊形态,犹如电场、磁场等外界能量场效应,我们将教学信息所辐射和作用的时空称之为教学场。教学情境就是教学场的感染源,是场中人物进行思想的传递、交流、互认、同化的核心媒介,是诱发人心理反应和引发人心理活动的载体,是“一组适当而有效的刺激”。

情境(诱发)——心向——学习

二、课堂情境创设的途径

1.运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抓住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直观、富有启发性。尤其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化学知识领域,相关内容是否吸引他们、能否引起他们的共鸣、是否让他们有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最活跃的状态。第一次上化学课,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在他们眼中,化学老师就像魔术师一样有着神奇的魅力。教师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和活动的时间,使学生愉悦、轻松地“撩开化学的神秘面纱”。

如在绪言课中,可适当补充两个有趣的实验:其一,魔棒点灯——用蘸有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玻璃棒去碰酒精灯的灯心就可以点燃酒精灯。其二,用无色酚酞浸过的蝴蝶状滤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滤纸上很快就会出现一只红色蝴蝶,再滤纸放在浓盐酸瓶口上方时,蝴蝶又渐渐褪色。著名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加强实验,无论如何都不过分。”因此,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数据获得感性信息,去思考、讨论、探索问题。

又如:在教学“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PH值”这一节课时,笔者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教师提问:“生活中的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糖醋排骨”“西红柿”“苹果”“酸牛奶”“橘子”……学生争先恐后地凭着自己的经验回答着。教师取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几种食物,又在屏幕上打出一些酸性食品的照片,问:“它们的酸性强弱一样吗?”学生回答:“不一样。”教师动手将1毫升白醋稀释了十几倍后问学生:“这瓶中的白醋和稀释后的白醋的酸性强弱一样吗?你有什么办法来确定这些物质酸性的强弱呢?”“用酚酞试液。”“不,用石蕊试液。”“那好,请同学们来用石蕊试液检验白醋和稀释的白醋哪个酸性强?”在大家面前,两位学生用试管进行了实验,但所有的同学都呆住了。因为两个试管中的红色几乎一样,同学们面露惊异之色。“看来,我们要用别的方法来区分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对了,用PH的方法。”一位学生不知是预习了还是接触过该知识点,兴奋地打断了教师的话。“对,就是常用的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

2.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

许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初三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

[故事]1854年5月31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却很快地找到了“纵火犯”。

[问题]谁是纵火犯?

[学生交流]可燃物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要与氧气接触,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草料着火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达到了着火点,那么,温度是怎样达到着火点的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学生1:有人放火;

学生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

学生3:战舰在海洋上航行,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发,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

学生4: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

……

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又如:关于维生素的认识,可以用远洋轮船上船员常患的一种奇怪病为例创设情境,即早期的远航时,船上没有冷藏设备,船员们只能吃些保质时间长的食物,长时间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航行期间船员们经常病倒,症状是脸色暗黑、牙龈不断渗血、浑身出现青斑,许多船员甚至因此而死亡。一次,患病的船员被迫留在了途经的一个荒岛上,他们采摘红红绿绿的野果调节口味并用以充饥。过了几日,奇迹出现了,这些船员不但没有死去,反而恢复了健康,你知道船员们患的是什么病吗?野果为什么能使他们恢复健康呢?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现在有经验的远航船员,为了节约冷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电能,船上时常带一些黄豆之类的物品,以保证船员的身体健康,你知道又是为什么吗?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学生对维生素的认识就不仅仅只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而是更大范围地拓宽了对化学知识的认识。

3.利用化学史料创设化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及演变的过程,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到形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原子时,可介绍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来创设情境。道尔顿幼年家贫,没有正式上过学校,通过自学后来在一所学校任教,并结识了盲人哲学家高夫,在他的帮助下自学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数学和自然哲学。后又在大学任数学和自然哲学教授。他最初研究气象学,从21岁起连续57年作气象观测日记。他主要研究工作在化学方面,通过化学实验研究了许多地区的空气组成,发现各地的空气都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四种重要物质的无数个微小颗粒(当时称之为“原子”)混合起来的。他分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沼气和油气的组成,这使他发现了倍比定律。这个实验定律成为他确立化学原子论的重要基石。其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和原子物理学奠定了基础,是科学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成就,因此,化学史上称道尔顿为化学之父。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说明原子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长期不断探究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又如:讲到纯碱时可以补充有关“侯氏制碱法”的知识,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在科研中要有不畏艰难、敢于探索的精神。这些内容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具有很大的好处。

4.利用生活体验创设情境

我们要注重观察体验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善于将生活素材引入到化学课堂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了解、掌握化学知识,感受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是有用的知识,以此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学习“元素及物质组成的表示”时请学生各自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果汁饮料的包装纸,在课堂上请学生观察各种包装说明并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又如学习酸的通性、pH值时,课堂上给各小组学生分发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让学生分组用pH试纸测定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再如羧酸中的甲酸又名蚁酸,蜜蜂或蚂蚁等蚊虫的分泌物中含有蚁酸,它可以跟碱发生中和反应,因此,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上肥皂水等碱性溶液来缓解瘙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纯碱或小苏打鉴别两瓶已经失去标签的洁厕精和洗洁精,因为洁厕精中含有盐酸,具有较强的清洁能力。从这些教学案例应该看到,现代社会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只要时时留神、处处留心,便可以把生活中丰富的化学现象和问题融入教学。

5.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情境素材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于一身,用形象生动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创设一种感知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讲解灭火方法——清除可燃物时,插进一段视频:电影《紫日》中,三人遇到森林火灾,火势凶猛,眼看大火要吞噬他们了,这时视频暂停,让学生思考——在这个危急时刻用什么方法来自救?学生一看到自己熟悉的电影,一个个兴奋起来,热烈地讨论。有学生说把周围的草拔掉,马上有同学反驳时间不允许,这时立刻有学生站起来说把周围的草烧掉形成隔离带,这样一来,清除可燃物这种灭火方法不需多讲,学生就理解了。

又如:在介绍三大化石燃料的时候分别播放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的视频,通过行、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操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学生了解了化石燃料形成的复杂过程,理解了为什么这三大燃料被称为不可再生能源,还可增强学生对能源的认识和爱护。

情境是放飞思想的舞台,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剧烈碰撞,产生火花,就能开出鲜艳的花朵。因此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有刺激性的问题情境,把学生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让学生在刺激性情境中尽情飞翔、尽情想象,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欲望进一步激发,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推荐访问:创设 课堂教学 情境 探索 实践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