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十六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7-24 11:10:05

[摘 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作风建设,结合当今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党的作风建设做出新的回答,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风建设理论。在取得作风建设重大理论成果的同时,在实践上积极开拓作风建设的新途径,努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作风,以实际行动不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党风建设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为今后继续搞好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经验启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3)03-0016-05

一、十六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创新

(一)科学阐明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本质问题

党员的作风与其党性修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性是作风的本质属性。我们党的历史充分说明,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作风建设的本质问题进行了科学、深刻的阐释:“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是作风的内在依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体现”[1](P850),提出要“以坚强的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2](P159)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3],从党性的高度,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本质作出新概括和深刻阐释,体现了我们党对作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进一步指明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途径。

(二)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

针对新形势下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党经过不断探索,逐步明确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整体思路和主要任务。2007年党提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这八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概括了党在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2009年1月,我们党又从加强党性修养的角度,就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优良作风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树立正确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我们党提出的这些作风的具体要求既针对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又顺应人民群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新期待,抓住了当前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为新形势下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指明了前进方向。

(三)丰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大意义,并就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主要有: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要坚持把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风、政风建设的工作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等。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进历史前进。这些新观点、新要求,是在继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下党群关系的实际情况,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四)系统阐述了新时期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思想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对全体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2002年12月初,胡锦涛上任伊始就在西柏坡重温了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新形势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大意义,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4](P82)胡锦涛提出,贯彻落实“两个务必”,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自觉地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精神,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等。这些论述,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要不要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大问题,反映了我们党在取得改革开放巨大成绩面前的高度清醒。

(五)突出强调了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它与党的实事求是精神是内在统一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党深刻地认识到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求真务实遇到的新挑战和保持求真务实精神的重大意义,并结合新的实际对求真务实进行了新的解读。党中央对现阶段“什么是求真务实、怎样求真务实”进行了深入具体的阐释,指出求真务实就是要把坚持发扬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统一起来,既发挥主观能动性,满怀信心,奋发有为,又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力戒浮夸急躁、急功近利。胡锦涛在十六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明确指出:“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4](P728-729)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提出来。我们党关于求真务实精神的系统论述,以继承和发展党的优良传统为出发点和归宿,紧紧抓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准则,高度概括了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在新形势、新任务下的新体现和新要求,既从根本上把握了求真务实精神的实质,又赋予求真务实鲜明的时代内涵。

(六)明确提出把预防和反对腐败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把反腐倡廉工作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进一步阐述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工作之间的关系,强调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自觉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侵蚀,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形成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才能永葆先进性,才能切实把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2011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纪委六次会议上又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十七大以来,党中央着力强调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来推进党风建设,把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明确了依靠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相结合的策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思路,使得党风廉政建设更加科学化,对于从根本上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

二、十六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创新

(一)以实际行动不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风建设的核心,也是党风建设实践的着力点。如何在实践中以能够体现党的优良作风的实际行动来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着重思考并付诸行动的中心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党从各个方面做实事、讲实效,推进党风的切实转变。在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方面,重点公开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事项,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以及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进一步健全监督保障便民利民措施,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制度,推行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健全信访举报管理制度,逐步发展电子政务,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行政管理的效率;在建立健全民意畅通渠道方面,各地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逐步健全领导接访制度和干部下访制度,许多地方建立了政风行风热线电话和网站,有的设立基层信访服务中心,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在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方面,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认真解决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拖欠农民工工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保基金管理、上学和看病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反腐倡廉方面,严肃查处违反党纪国法的案件,重点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查办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行政执法权谋取私利的案件,查办官商勾结、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通过采取这些卓有成效的具体举措,有效地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二)把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党性党风教育活动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针对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把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党委、纪委对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权力观和政绩观教育,把法纪教育、廉政勤政教育和警示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开展岗位廉政培训;逐步建立并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同领导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结合起来;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2008年9月开始,在全党分批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又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通过这些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的结合,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法纪观念和廉洁奉公意识进一步增强,党员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重要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三)积极推进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和从严治党的新需要,我们党进一步推进了党风廉政法规制度建设,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意见》、《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内重要法规。同时,各级党委、纪委和有关行政部门,在从严治党和党风建设实践中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报通报和报告、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巡视、党内询问和质询、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并进一步加大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力度。这些规章制度和条例的公布和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规范,为从严治党、继承和发展党的优良作风提供了依据,逐步健全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相适应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进一步推进了党风制度体系建设。

(四)党的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倡导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并且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带头弘扬亲民、务实、清廉的新风正气,树立了良好形象,深得党心和民心。胡锦涛在2003年1月中纪委二次全会上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郑重表示,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一定要以身作则,接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监督。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弘扬了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新风。2003年4月,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和《关于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国访问的规定》,明确要求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对减少代表团出访人员、节约交通工具和简化送迎仪式等作出具体规定。中央领导同志带头严格执行这两项规定,出国访问简化送迎仪式,外出考察轻车简从。从2003年夏季开始打破惯例,中央领导同志不再到北戴河办公。中央政治局还建立健全了集体学习制度,自十六大以来连续10年坚持集体学习,迄今已达75次。中央从自身做起改革会议制度,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和简报,切实改进会风、文风;严格规范和控制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在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南方抗雪救灾和四川抗震救灾等严峻时刻,中央领导同志亲临疫区、灾区第一线,指挥救灾、看望群众、指导工作。这些做法,都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反响,带动了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

三、以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为指导,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

(一)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反映时代特点的新作风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在党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在党的建设实践中日益丰富完善起来的,是经过九十多年的风雨磨炼铸就而成的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都不能丢。党的优良作风还需要在新的实践中注入时代精神,汲取时代精华,形成适应时代要求、反映时代特点、富有鲜活时代气息的新的作风,在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彰显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时代魅力。加强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把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弘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为主线,以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根本,以坚持“两个务必”为保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清正廉洁等体现时代精神的思想作风与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有机融合起来,全面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真正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在新的时代中发扬光大,永葆生机和活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把密切党群关系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

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密切联系群众是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只有把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才算抓住了作风建设的根本和关键。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作风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和充分体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要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党的领导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党的各级干部的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党风、政风、民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伴随着社会转型,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突发事件”频繁出现,解决矛盾的难度日益增大,这固然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特别是仍然十分严重的腐败现象,仍是导致诸多矛盾累积直至爆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加大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选择一些群众反映强烈、政策界限清楚、解决条件具备的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要通过集中整顿,切实解决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问题;切实解决有些领导干部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做假,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的问题;切实解决有些领导干部贪图安逸、奢侈浪费,讲排场、比阔气,享乐主义严重的问题。要建立相应的作风建设制度和机制,使领导干部养成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思想作风,努力在党内营造崇尚实干、恪尽职守、勇于奉献的良好氛围,形成勤政廉政的优良政风。要引导党的干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工作真正为民造福,给人民群众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利益,使党的作风建设真正收到“党风正、民心顺、国家兴、事业旺”的效益,进而确保党更好地团结和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推进作风建设,必须标本兼治,着重在完善制度和体制机制上下工夫。要在实践中着力健全完善以坚持、弘扬和发展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为重点的制度和机制,形成靠制度建作风、正作风、管作风的作风建设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一是健全教育机制,增强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素质,增强党员干部发扬优良作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和运用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和用人机制,尤其要完善以人民群众评价为标准的干部考核评估机制,确立正确的制度和政策导向,构筑加强作风建设的动力平台,增强党员干部保持优良作风的内在动力。三是强化监督机制,健全完善全方位、多层面的监督制约机制,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下,依靠广大群众,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自觉把党内监督与上级监督、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与法纪监督等结合起来,为党员干部发扬优良作风提供强力的外部约束。四是建立与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的工作机制,疏通党群联系通道,推动党群关系健康发展。五是强化社会舆论的引导机制,激发党员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调动广大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营造加强作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责任编辑:陈文杰

推荐访问:实践 创新 党的作风建设 理论和 十六大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