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信息时代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探析

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1-07-05 10:15:13

摘要:信息时代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呈现出规模大、特色明、数字化、研究性等新特点,在进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处理好若干关系。本文最后提出了加强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时代;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08-0183-03

当人类进入20世纪50年代末,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与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迅速增长。人类便从电气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人类已置身于信息时代,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发展正在加速形成全球信息环境的变化,猛烈地冲击着图书馆界。图书馆是人类智慧和文化历史纪录的宝库,而大学图书馆则是大学的核心场所之一,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型大学的创建,需要一流的办学设施,其中,高水平的图书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而馆藏资源建设是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搞好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对于更好地促进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时代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特点

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继承和创造知识的重要工具,它代表着一所大学能够为其师生探索未知世界而提供的知识积累、支撑和帮助。我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型大学是“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和文化繁荣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大学”。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影响着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及其特殊的办学性质决定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必须与之相适应。

目前我国的一些重点大学正处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或国际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其图书馆也正处于向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转变过程中。由于研究型大学与一般大学的目标定位不同,其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也有其自身特点。

(一)馆藏资源规模大,学科齐全

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往往都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图书馆的馆藏数量比较丰富、馆藏资源种类多种多样,研究型大学大都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因此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学科门类也就较为齐全,涵盖了多门类、多领域、多层次的学科。全美高校图书馆中藏书量最大的是哈佛大学,哈佛大学拥有世界第一太高校图书馆系统,藏书量超过1300万册。仅就馆藏印刷型文献来说,在目前我国的37所研究型大学中,馆藏总量超过200万册的图书馆就有23家。其中,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校图书馆馆藏总量已超过500万册。除了传统的馆藏图书以外,各种电子信息资源也极大的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如CALL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其中各馆参建的外文馆藏联合目录数据库目前集成了各学科近万条数据,引进的国内外联机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几乎涵盖所有的学科,仅其中的uncover期刊数据库就可以检索到18000种国内外现期期刊文献。

(二)馆藏资源特色鲜明

突出办学特色是研究型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成功之道。办学特色是高校在一定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和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优秀的和富有开创性的个性风貌。它包括办学理念特色、学科专业特色、教师特色、课程设置特色、教学特色和科研特色等。这些特色对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其馆藏资源要具有针对性、可利用性。重点学科建设是整个学科建设的龙头。因此围绕学校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加强与优势学科相关的馆藏资源建设是研究型大学对其图书馆提出的基本要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不仅重点学科特色明显,而且还为其建立了专题资源库。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以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电力与电子、土木、材料、机械等专业为重点的专题资源库。北京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以工商管理、历史学、图书情报学专业为重点的专题资源库。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藏有特色才能更好的发展,唯有特色才有实力和竞争力。

(三)数字化程度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研究型大学的教师、科研人员乃至学生的学习、研究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利用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与网络化的能力越来越强,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的技能越来越高,要求信息提供快速、便捷、准确、及时的程度越来越高。可以说数字化网络化获取信息资源正逐步成为教学、科研人员的一种基本的要求和习惯行为。用户行为的变化给大学图书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的专家学者对资源共享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国内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与国际同步。满足这一要求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与网络化。

(四)研究性突出

在各类大学中,研究型大学以科学研究为重点,开展研究性教学,拥有一流学科和学科成长能力,是研究型大学的一个显著特点。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学术氛围与研究环境,需要高质量的馆藏资源保障,高质量的馆藏资源保障需要纵深的研究性服务。研究性贯穿于研究型大学的教育过程始终,研究性也应贯穿于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始终。研究型大学的图书馆就需要不断地研究本馆馆藏资源,为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持。把大学建设成为研究型图书馆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图书馆的需要。研究型图书馆不是说图书馆自己做很多研究,除了像一般的大学图书馆一样要为教学服务以外,还应具有支持学校进行高水平、多学科的科学研究以及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能力。因此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发展应密切配合学校学科发展和科研方向。

二、信息时代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应处理好若干关系

信息时代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馆藏理念,重新定义了馆藏文献信息的范畴与构成,从而影响着馆藏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为高校图书馆制定馆藏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之一,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传统馆藏资源与现代信息资源的关系

传统馆藏资源以集中的印刷载体文献为对象,现代信息资源以分布式数字信息为对象,以网络资源和服务为主体,即传统馆藏资源是“载体化”和“固化”的,而现代信息资源是“数字化”和“虚拟化”的。尽管传统馆藏资源与现代信息资源存在上述根本区别,但是,这种区别并不是本质区别,而是一种发展中的区别。传统馆藏资源和现代信息资源都是以信息的收集、整理、组织加工和传递为核心和主要任

务的,尽管由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二者在工作模式和范畴等方面出现诸多差别,但在本质上传统馆藏资源与现代信息资源存在一种发展的继承性。这些差别恰恰代表了传统馆藏资源面临各种新技术的挑战,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必须适应学校发展的需求,既要重视传统馆藏资源建设,也要充分吸收信息时代科技进步的成果,加强现代信息资源的建设。

(二)全面收藏与突出特色的关系

从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出发,大学图书馆收集尽可能多和全的文献资料,构建能充分满足上述需要的相对完整的藏书体系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当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时候,大学图书馆试图利用馆藏资源来满足读者全部需求,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必要的。与其平均分配有限的经费采集各种一般性文献,建立一个“小而全”和“自给自足”的文献信息体系。不如集中财力主要保证特色资源的建设。而且,随着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馆际之间的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甚至组建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等正在成为必然趋势。馆际合作、共同构建文献资源共享保障机制要求各成员馆的馆藏有自己的特色,也就是说合作中各馆必须相对完备地拥有某些学科、某些类型的文献,形成自己的资源特点与优势。

(三)典藏与利用的关系

对于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和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双重使命的图书馆而言,文献信息自身存在着两种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是文献的典藏价值。包括情报信息价值、知识价值、科学价值和传承文化的价值等等:二是文献的实际利用率,也就是读者对文献的实际需求。大学图书馆中不同的文献个体其典藏价值与利用率的统一度有明显的差异。有些文献收藏价值大,如一些古籍善本、珍本,但却未必利用率高;相反,有些文献借阅率很高,如一些武侠言情小说、消遣性书刊、娱乐性期刊、应考类读物等,但收藏价值却不大。应当辩证地看待文献的典藏与利用的关系,力求藏用结合、典藏价值与利用率相统一。但当“藏”与“用”不能同时兼顾时,大学图书馆要“用”字当头,为用而藏,以馆藏文献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为基本目标,尽可能采集适合图书馆任务和读者需要,能有效提高馆藏利用率的文献资料。

(四)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关系

图书馆之间的文献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开展广泛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文献资源的必要途径。当前,由于文献购置费紧缺,文献价格逐年上涨,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增长缓慢、文献保障率低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可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节省经费,并有利于各个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未来的图书馆将是各馆合作的集合体,单凭一馆之力是很难满足需要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资源共享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技术保障,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必须打破自给自足、各自为政的馆藏建设模式,从根本上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另外,馆际合作,要树立共建才能共享的观念,没有共建就不可能共享,共享建立在共建、互惠互利基础之上。图书馆的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最佳途径,是各馆的现实选择。

三、加强信息时代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对策

要构建一个适应研究型大学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馆藏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馆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整体效益的发挥。

(一)制定长远规划,更新馆藏理念

构建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首先必须具有一流的超前的办馆理念。尽管在信息化、网络化等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些先进的东西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由于人们认识的程度不同,加上传统落后的观念束缚,还有许多人对新生事物、对先进的办馆模式和理念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必须以一流的理念作指导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先进的办馆理念包括创新理念、开放理念、以人为本理念、服务社会理念等等。理念的确立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这一点非常重要,要把眼光瞄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不断吸取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二)加强网络建设,注重虚拟馆藏与实物馆藏相结合

随着电子资源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方向。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许多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都加大了对电子资源的收藏,其所占数量和比例都在与日俱增。但在电子资源的收藏上应该慎重,要有计划,而不能盲目收藏。电子资源固然有许多纸质文献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能,但它也有局限性,比如电子文献的出版缺乏严格的评审和质量监督机构,质量上会存在一些问题,它还需要一定的阅读环境,如要有电脑、电源等才能被读者使用和成本昂贵等缺陷。而纸质文献的自由、随意、使用方便的特点恰好更好地满足了大部分读者的阅读需求。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纸质文献仍然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主体,它和电子文献将长期并且相互不可替代。

研究型大学图书馆要调整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思路,走虚拟馆藏与实物馆藏相结合道路。即实物馆藏用以保障大学生和一般读者的基本阅读需求,在文献采购时,对纸质文献的采购应当优先考虑大学生和一般读者的需求,注重素质教育类、科普类、综合类及大众型文献:虚拟馆藏则用以保障科研人员的检索与研究需求,对电子资源的采购则以教研人员的高层次学术性文献为主,注重学术性、权威性,以保证教研人员能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也就是说,在未来的馆藏文献建设中,纸质文献以阅读为基本目的,电子文献以检索为基本目的。这样,既可以满足大学生和一般读者的基本要求。也可以保障教学科研人员对某些学科的文献要求。

(三)突出馆藏特色,注重优势学科文献资源建设

由于历史的积淀和自身不懈的努力,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每一所研究型大学都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优势学科。由于在人才培养上的特色以及在科研方面的强势,这些优势学科在研究型大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也成为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基础和依据。图书馆要以学校的优势学科为发展重点,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馆藏体系。也就是说,学校哪些学科比较有优势、有特色,图书馆文献资源就要配合这些学科形成有优势和特色的馆藏。如中国地质大学地学学科居全国高校之首,其图书馆的地学书刊资料不但多而全,且深度和系统性都极强,不仅系统地收藏了地学类教材和著作,还收藏了地学相关的法规、文件、图表、报告等,能为研究我国地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调整馆藏重点,优化馆藏资源保障体系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学生读者,因为他们人数众多,自我文献保障能力差,对图书馆的依赖性大,其文献需求相对集中于基础类、专业基础类、科普类和消闲类等书刊,这些书刊便于集中采购,而且文献利用率高,因此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应突出广泛性和综合性,密切结合本校各个院系所有专业及其基础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文献。此外。还应收集一些与本校各专业不太相关,但对师生扩大知识面和提高素质及综合能力有用的文献,以配合大学的“通识教育”。

由于研究型大学中学科众多,各个专业的人数少、学术研究程度深、文献需求种类多,所以图书馆很难保证他们的全部文献需求。院系图书馆、资料室的馆藏资源建设则应该发挥本院系的优势,结合本院系重点学科建设和研究方向,向高、深、专的方向发展,不断跟踪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前沿领域,突出专业性和针对性。而为了达到不同专业信息需求的平衡,对于各院系的专业图书馆,应该由一个统一的大学图书馆系统,在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和协调,应该采取由图书馆、系资料室及学科组(或者个人)三级保障方式形成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责任编辑 张国强

推荐访问:探析 馆藏 大学图书馆 信息时代 建设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