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重塑惠安县城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的对策思考

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1-07-17 14:10:06

摘 要:重塑县城城森林公园的生态,必须尊重生态环境的自然特征、过程、机理要求,并通过公园功能区重组、基础设施生态化改造、水体修复、森林景观提升及生态文化建设等,打造清澈秀丽、 景观自然丰富和谐、生态文化浓厚的森林公园。

关键词:惠安县城;森林公园;城市森林;生态重塑;策略研究

1.惠安县城森林公园生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2004年惠安县城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森林公园共分为七个功能区、八个景点[1]。随着公园区位性质的变化,原有规划的阔叶林植被类型区、特殊森林植物引种区、观赏植物生产区等与现有开发建设不相吻合,主要存在 “四不”问题 :

1.1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公园部分区域的主次要道路、游步道等选址不合理,道路出入口和节点的连接不科学,下坡急转弯存 在安全隐患。局部地区开挖山体或大量的填方形成的裸露山体,既不稳定,易引起塌方和滑坡,又影响美观,不符合生态要求[2]。同时,公共设施缺乏生态性和人性化。公园公共设施少、式样单一、材质生硬,缺 乏趣味性、舒适性和生态性,尤其基本未考虑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特殊需求。

1.2公园水体景观协调性不强。公园内有溪谷数条,汇水面积小,植被覆盖较差,旱季常干枯露底、雨季常暴满危害村舍田园。园内水库、山塘有数个,其中的七一水库、红卫水库较大。水库岸基本是硬质岸坡人水,岸坡陡、水位深,从而景观单调、危险性高、亲水性差。由于区域集雨面积小,自净能力低、富营养程度高,水体污染较为严重,近年 来,政府虽然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七一水库、红卫水库的堤坝进行除险加固,确保水库洪涝安全,但工程基本未注意水库整体生态景观建设。

1.3公园文脉底蕴不足。由于生态文化建设提出的时间较短,许多人对生态文化建设的认知偏颇,片面追求视觉和美化效果,缺乏地域要素和地方文化底蕴,对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抓不到位,科普生态教育等生态文化产品欠丰富,缺少自然和历史文化要素,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2.重塑惠安县城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的基本原则

按照“造林大苗化、树种多样化、品种乡土化、色彩季相化”的要求,结合景观需要,重塑惠安县城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2.1自然性。近自然的植物群落设计要求,不必刻意绿化得整齐划一,采用“见缝插针”自然式混植,保护好原有天然阔叶树,尤其在立地条件极差或岩石裸露地、稀疏林地,自然式配置地被植物和灌木,形成自然绿化景观,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

2.2多样性。根据公园功能分区和不同景区建设主题,优化树种配置,科学合理地进行乔灌藤草、常绿与落叶的搭配,丰富生物多样性,保证物种的多样性,逐步形成多树种、多层次、乔灌藤草相结合、富于季相变化的森林群落景观。莲花塔和纪念碑是重要文化景点,树种选择考虑以壮观、挺直、树冠整齐的乔木树 种如美丽异木棉、小叶榄仁和盆架子等和球冠状的灌木如红花继木球、黄金叶球等配植;纪念碑基座和莲 花塔基座可改植地被植物如琴叶珊瑚、亮叶朱蕉和毛杜鹃等,从而较快地构建稳定的多样性的植物种群。

2.3文化性。公园内的科山寺、平山寺、一片瓦寺等广植榕树,形成崇榕文化。榕树叶茂如盖,四季常青,枝干壮实,不畏寒暑,傲然挺立,象征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惠安人精神。同时,在公园内建设森林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如森林博物馆、动植物标本馆、科普长廊等的建设,以及通过给植物挂牌、在景观节点设解说牌、视频、广播等等,寓教于乐,使游人在公园内欣赏自然美景时,享受到强烈的森林生态文化气 息,同时又可普及自然界科普知识。

3.重塑惠安县城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的对策思考

本着“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人为韵”的建设理念,重塑惠安县城森林公园系统,必须根据自然地理、交通区位、人文景观及立地质量条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重新设计和改造各功能分区、基础设施、水景、森林生 态景观、生态文化建设等,力求营造一个功能分区明确,公园基础设施完备而自然,水域环境清澈优美、植物配置合理、景观丰富而和谐、生态文化浓厚的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空间。

3.1功能定位必须到位。县城森林公园建设必须突出县城自然生态、城乡一体和森林景观,推行城市、园林、森 林“三者融合”,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乔木、灌木、地被“三头并进”,生态林、产业林、文化林“三林 共建”,人类、植物、动物“三生和谐”,建成点、块、带、网、片相结合的县城森林生态系统[3]。县城森林公园的功能定位要立足县城和森林公园两个层面。县城的层面,是以县城改造和城区拓展为契机,适当配置园林建筑及旅游设施的山地公园,其主要任务是县城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城区及其附近乡镇生态环境,大面积提升环境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使惠安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森林公园的层面,即依托森林资源,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优美的休闲游憩场所和回归自然之处。森林公园的建设应突出重点,以森林为背景,彰显惠安老县城品位。例如,在处理树种引种与植被景观建设关系上,应分析现有立地质量和气候条件,对原规划的阔叶林植被类型区、特殊森林植物引种区进行调整;挖掘绿色生态、石雕艺术 和宗教朝觐文化,增加宗教文化朝圣区、植物大观园、森林文化创意园等。

3.2生态化改造必须到位。按照道路边坡设计应采用生态化、森林化以及近似生境效益评价的理念,加大园路边坡及路肩绿化,对不同类型的边坡进行生态修复。如边坡岩面清理排险、坡脚挡土墙、削坡卸载等,达到边坡稳定性治理。边坡绿化主要以种藤、种草为主, 视基质状况,如为石质边坡可在基部种藤、上爬覆盖,或上部种藤、下垂覆盖,若边坡较长,也可上下部同时 种藤,加速覆盖,如为土质边坡可植草,铺草皮打钉固定,或草仔混浆直抹。公园的公共设施应采用人性化设计,增添环保、节能的生态设施。园内应建设生态公厕,垃圾桶也应按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 收利用分类装存。在森林公园的广场、路边、休闲地等适当处摆放仿树桩式垃圾桶。在百狮园、惠女广场、 莲花塔和纪念碑等重要景点增设部分残疾人活动设施。此外,还可增设健身器材、景观灯、仿古亭台、石桌 凳、座椅、架廊等,这些可以统筹投资资金,分期建设,逐步完善,最终打造适合人们健身休憩的空间。

3.3文化创意必须到位。县城森林公园具有丰富而多样的自然、人文资源,生态文化底蕴丰厚,是建立各類科教基地的理想场所。利用公园现有的资源优势,可增建自然资源馆、生态植物园、观鸟区,增进森林生态文化的科普教育,加强博物馆、标本馆、游客中心、科普长廊以及宣传科普的标识、标牌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开发广大文艺艺术爱好者、艺术家的写生、创作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等,形成形式多样的文化宣教基地。公园内 已有许多具代表性的古代、现代文化建筑,如科山寺、平山寺、一片瓦寺、平山塔、纪念碑等,这些也是惠安 历史的见证,将它们与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有机整合,开发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生态旅 游项目,化解森林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

参考文献:

[1]王晶.关于城市公园生态建设和管理的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6,2(33):214~219

[2]梁会民.城市公园的生态重塑[J].林业科技开发,2011,6(25):117~120.

[3]庄晨辉.城市森林是提升公众生活品质的绿色福利[J].福建林业,2013,(4):137·

作者简介:吴凤清,女,1969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林业工程师,现在福建省惠安县农林局工作。

推荐访问:惠安 重塑 森林公园 县城 生态系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