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一位乡村医生的博大情怀

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1-07-24 10:17:14

乡村奇人 让我有解开其谜的冲动

提起失眠症,我真是苦不堪言。为此,我们全家人遍访神医,在小姨子胡红秋的引荐下,我终于慕名来到苏永发医生所在的医院——鹰潭市一家专治失眠症的天卫医院住院部治疗。

意想不到的是,那折磨了我10多年的失眠顽症竟让这位乡村医生苏永发治好了。过去一夜能睡一个小时就是很幸运的事情,现在一晚真的能睡上5个小时了。

我的这种失眠症为什么在省、市各大医院都治不好,却让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医生治好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说,乡村医院藏有奇人。

为探索其中奥秘,解开苏永发医生这治病神奇之谜,病好后有一天,我专程采访了一次苏永发医生。

苏永发,这条满脸挂着微笑的汉子,别看他貌不惊人,朴素无华,讲述起自己的故事来,却是滔滔不绝,神采飞扬……

学成回乡 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赤脚医生”

苏永发,男,生于1950年,江西鹰潭市余江县洪湖乡苏家村委会中苏村人,新中国最早的“赤脚医生”。

早年丧父,家境贫穷。一间茅屋,难御风寒。这就是少年苏永发当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16岁那年,苏永发被保送进入余江县卫校学习。他如饥似渴发奋学习,毕业后,便义无反顾奔赴家乡,成为了新中国最早的“赤脚医生”。

从此,在家乡这片偏僻的穷乡村,每条泥泞小路上,都留有他走过的深深脚印;家乡每家每户的小茅屋里,都留有他前去治病的亲切身影。

记得有天凌晨,一村民急切的前来敲门。原来他10来岁的儿子突然持续高烧不退,眼看就要不行了。苏永发立马赶去,经过他精心治疗,小孩很快退烧并转危为安了。

还有一次,因自己衣服穿得少,大雪天突然接到邻村有位村民得了急症,便外出治病。结果是那位村民的病好了,他却得了严重感冒躺在床上,一病不起。让他感动不已的是,那次生病,乡亲们竟主动轮流前来照看护理他,才让他从病魔中得以逃脱。

在那艰苦的年代,农村群众生活都很困难,看病就更没有什么钱了。所以,苏永发为解决村民看病难,让群众有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他对有困难群众实行药品低价、治病钱赊账等项业务。至今,在他的账本里,村民在20世纪60-70年代欠下还没收回的医药费条子超过10余万元。尤其是对“五保户”这类患者,他实行的是全部免费治疗。光这一项,他就为家乡人民奉献了医药费10多万元。

报效乡亲 他再度回村当“赤脚医生”

1972年,苏永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军,在部队卫生队当卫生兵。

从偏僻的穷乡村来到繁华的首都北京后,他并没有被北京美景所吸引,而是毫不懈怠的依然认真学习医学知识。于是,他被部队领导看中直接保送到北京军区268医院进修。正是这家医院,不仅让他学到了很多医学知识,接触到了很多医术高明的老师,还让他心境从此有了更大志向、更高追求目标。

在虚心向专家求教的同时,他不忘结合自己临床实际,用心写下了20多本、十几万字的学习心得。

1978年,命运之神又将这位余江人民的儿子送回了家乡,他被分配在余江县人民医院工作。这份工作,对于一位从农村走进县城来吃皇粮的人来说,还真是天大的喜事。

转眼已是1981年。党的改革春风吹到广大农村,苏永发在县医院开始坐不住了。因为他多次回到乡村老家,亲眼看到缺医少药的农村合作医疗正处于瘫痪状态,家乡的父老乡亲看病很是困难。于是,他决心回到乡亲们身边去,为改变农村缺医少药面貌,为解决村民看病难,尽自己一份力量,奉献自己一片赤诚之心。

他毅然的决定放弃在县人民医院优越的工作条件,辞职回乡去继续当他的“赤脚医生”。院长主动找到他,语重心长地说:“小苏呀,你知道吗?别人像钉子一样钻进、挤进我们医院都没有办法进来。你真是个大傻子。辞职书拿回去吧,你留下来吧,我们这儿需要你。”

由于苏永发回乡报恩心意已决,院领导好言相留让他给婉言谢绝了。他对院领导说:“你知道吗?每当我看到乡亲们生病治病无门那种痛苦表情时,我的心就像针扎一样的疼痛。我看清了,那片贫穷的农村更需要我。”

1981年夏天,苏永发终于又回到了他所熟悉而又阔别多年的家乡,如愿以偿重操旧业,重新做了一名“赤脚医生”。

关键时刻 方显出英雄本色

在乡村从医过程中,他坚持以党员标准和军人素养,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赤脚医生”,始终坚守自己的医德,不忘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按照当时农民收入低、条件差、看病难等实际情况,他坚持行医治病的“快速、高效、经济、方便”“八字原则”。

救人如救火,来不得半点拖延。有时几分钟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多年来,只要得知那位村民发了病,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也不管是节日还是自己身体不适,他总是像个军人,时刻准备着村民的召唤。

苏永发坚定不移执行党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政策,在几次重大传染病袭来关键时刻,他都总是临危不惧,冲锋在前。

1986年3月,苏永发为村民看病时发现了一位流脑患者,当即他同村委会干部联系,利用中午时间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流脑的发病情况和预防方法。因工作太忙,他动员爱人童员凤一同参与预防工作,叫爱人赶快去县医药公司购买预防药品。

那天由于刮风下雨,道路泥泞。他爱人童员凤心急如焚。一阵大风冲来,她连人带自行车一下子就跌入五湖水库渠道里,衣服全被浸湿。在这初春的天气里,她冻得全身发抖。然而,她知道:拿药就是救命,药品早点拿来,村民的生命就早有了保障。在这种与时间争生命的关键时刻,她没有气馁,而是赶紧跑回家里,换了衣服,二话没说,又赶去买药。

药品买回来后,苏永发夫妻二人马不停蹄的挨家挨户上门发药。由于药品及时送到,加上采用了积极的预防措施,这次流脑很快就得到了控制,没有蔓延,并很快治愈了那位流脑患者。

事后有人问他爱人:“你都跌入渠里冻成那个样子,那还有劲去买药?”

得了重感冒,在床上躺了好几天的童员凤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一定要把药品及时取回来。只要能把流脑压下去,我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难怪有人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位这样全力以赴支持他工作的女人。这回我是真的信服了。

1993年的那个春天,鹰潭地区发生了以刘家站、中童乡、潢溪乡等为中心的流行性出血热病。当时苏家村委会下胡村一个40多岁的壮年村民,患病几天之内就在大医院死了。这事件引起了整个村庄群众人心惶惶。

在这危急关头,苏永发与本村干部商量,连夜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怎样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病,宣讲这种病虽有死亡,但可防、可治,不可怕,从而及时消除了群众的恐慌,让大家的心一下子稳定下来了。在此基础上,苏永发和村干部一道,动员、指导全体村民家家开展大搞卫生,消灭老鼠活动。在全体群众群防群治共同努力下,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没有扩散蔓延开来。

2003年“非典”来临时,苏永发与村委会干部一道,动员全体群众大搞环境卫生,对外出务工回乡人员及外来人员上门造册,进行体温监测。宣讲如何预防“非典”,消除了群众对“非典”的恐惧心理,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预防“非典”任务。

以身试药 攻克世界医学难题

苏永发就是一位这样的医生,他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只要是人民需要的,他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

在他这多年来的行医过程中,他接触到很多世界医学界都难以治愈的更年期综合征和各种神经官能症病人。每当看到这样的病人前来求治,无效而返时,他的心中就加重了要攻克拿下这个世界难题的决心。

所谓更年期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发病年龄的国际标准定在35-65岁之间。在这一年龄段出现的一系列说不清、道不明的症状,如头昏、头痛、火烘样发烧发热感,四肢无力、失眠、身上绞紧、心悸、害怕、食欲减退等种种现象……这种病临床无阳性体征,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也不能用现代医学解释清楚。医学上只有将这些症状集中起来,统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按系统或脏器划分,又叫某某神经官能症。

试想一下,一个乡村诊所,在一无设备、二无经费、三无科研队伍的情况下,要攻克这样一个世界性医学难题是多么的难以想象。然而,他却不畏艰,不信邪,迎难而上,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多年来,他与儿子苏卫旺、苏天京一道,持之以恒地开展了对世界性医学难题更年期综合征和各种神经官能症专题的顽强进攻,对这项课题进行了一系列认真细致的科学研究。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他胆大心细,敢为人先,常常是“以身试药”,其难度可想而知,实属罕见。记得有一次,为了救治一位常年患神经官能症重症病人尝试一种新方法,他以自己的身体亲自试药。为防发生意外,临试前他嘱咐爱人说:“万一我不在了,请照顾好我的老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小孩”。爱人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只微笑不语。

爱人从他的眼神中,读懂了老伴的心事,知道他又在试药了,而且肯定是危险性很高的试验。爱人真怕他出现意外情况,这次他们争吵了。争吵无效之后,爱人只好流着眼泪抢着要让自己试。但他说他是医生,他必须亲自试,他要亲自感受自己身体用药的整个过程。

他对爱人说:“医者父母心,我必须对我的病人负责,对我病人的家人负责”。最后她爱人无语。她知道为了他的事业,她只能默默地支持和守候。

经过多次用自身做药品试验,他获得了许多治好这位病人的第一手资料。这位病人在他的精心治理下,病情终于有了根本性好转,最后得以痊愈出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他终于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和各种神经官能症的特效药物和特效方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的这项科研成果,据悉,已经走在世界医学的前列!

多年来,经他治好这种病人数不胜数,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经过南昌、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大医院反复治疗不见好转的患者,一经苏永发之手,就奇迹般康复了。

到目前为止,更年期综合征和各种神经官能症治疗,在世界上都没有特效药物和特效方法。而在苏永发这里,却有了医治成功的良药。这可不是神话,这是一个个活生生真实病例写就的铁证。

患者郑博兰,女,47岁,贵溪市周坊乡三叉村委会人。患更年期综合征。主要症状是:头昏、头痛、头上有石头压住一样沉重感,失眠、心悸、害怕、耳鸣,遍身难过,肌肉跳动,手脚会僵,老是发抖拿不住筷子,走路极不自然。颈上筋穿头顶痛,全身就如紧绑紧扎样的难过……

当其父母把她送到苏永发处治疗仅仅半个月,病人就奇迹般的康复了。

出院前,郑博兰向苏永发医生讲述了她向娘家辞路准备自杀的故事,讲得大家都流泪了。

临行,她感激地向苏永发医生说:“谢谢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易青梅,女,38岁,宜春市人。因患严重神经官能症和颈椎病,到山东青岛等处医治无效。这位绝望中的女人慕名来到苏永发医生处。

该病人住院时主要症状是:头昏、头痛,颈部活动一下头昏加剧。耳鸣、喉咙痛,有异物感,吞不下去,又吐不出来。胸部贴实,喘不过气来,有时痛,有时发烧。两乳房胀痛,手脚无力,遍身没有劲,四肢酸痛,打不起精神。心慌、心悸害怕,坐到躺着都害怕。痛经,月经来时整个身上都感觉发热发烫难忍。大便每天3-4次,白天尿也多。阴部有发烧、发热烫人感,拉出的尿都发烧。晚上睡着后会突然天旋地转的昏晕,昏晕时不能闭眼。严重失眠,要靠安定片才能勉强入睡。

易青梅来苏永发医院后,仅仅用了半个月治疗,就又让易青梅奇迹般康复了。

是的,他的这项科研成果,挽救了很多生命,更挽救了很多濒临破碎的家庭,使她们重新又回到了家庭美满、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之中来。

如今,在江西鹰潭医疗卫生系统,一提起苏永发,大家都会伸出大拇指说:“他可真是我们鹰潭医疗卫生系统一位医道高深的‘奇人’,一朵香艳无比的奇葩。”

创办医院

将自己医学成果惠及天下百姓

为了进一步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造福天下更多百姓,让更多人享受到他研究成功的医学果实,苏永发,这位乡村医生,依靠政府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凭着自己满腔热情和创业精神,他硬是在鹰潭市区创建了天卫医院。

在医院开业典礼上,他激动地说:“鹰潭天卫医院开业了,名义上这家医院是我个人的,但实质上这是属于党、属于政府、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因为这是为党、为人民创办的鹰潭天卫医院,所以她的宗旨就只有一个: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从一个卫生所建成医院,从乡村走进鹰潭市区,这一大踏步的跨越,谈何容易?这其中的甘苦,只有苏永发本人知道。一座医院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这是苏永发在自己医学事业上立起来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正因为他行医以来,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一心一意为病人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80年代被余江县科委授为“先进科技工作者”;1991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卫生厅评为“江西省模范基层卫生工作者”;1993年、2003年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先后两次授予他“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00年被余江县政协委员会授予“四个一”先进政协委员称号;2013年5月12日荣获《感动鹰潭十佳“健康卫士”》光荣称号。

自苏永发开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以来,至今已有数千位患者经他治愈。如今,在他的工作室里,挂满了北京、上海、深圳、昆明等全国各地患者送来的锦旗和牌匾70多面(块)。

经过实地采访有关患者,只要一提起苏永发这位医生来,他们都是交口称赞:“他真是一位医术高明、德艺双馨的好医生。”

如今,这位有着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方面药到病除独门神功的技术精湛、医德良好、享誉全国的好医生苏永发,又在集中精力,在自己有生之年,再次发起对医学难题的攻坚克难。

听着这位老当益壮,雄心勃发,不知疲倦的老医生,讲述着自己又将奔向他创造医学奇迹新的征程时,我会心地笑了。因为,我打心眼里就佩服这位年至64岁的老医生,还能有这样的拼搏精神,真是难能可贵。此时此刻,不由我想起了三国时期曹操所作《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诗句,心中坚信并祝愿这位可敬的老人,能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再创奇迹,再立新功,再造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彭中玉

推荐访问:博大 乡村 情怀 医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