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探究

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2-26 10:11:21

摘要:马克思说过:“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传统文化的差异,孕育了不同的家庭教育。[1]本文试图通过孩子“犯错”这个问题的中美家庭教育典型案例的比较,探讨中美家庭在教育理念、内容、方式上的差异,得出不同教育结果,希望能为我国家庭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家庭教育;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美

儿童教育是一门科学[2],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呈现出家庭教育的不同,学习美国家庭教育有益做法,从而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

一、中美两国家长对待孩子故意“犯错误”的态度不同

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会“破坏”很多家里的物品,如把收音机拆坏,把小汽车弄得七零八碎……这些问题把大多数中国家长惹得火冒三丈,然后孩子将得到“惩罚”。而在美国家庭中,美国家长会感到高兴,他们认为孩子是创造。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对孩子未来的人生选择也起到了不一样的影响和作用。

美国某家庭中,小罗里拿珠光笔,在墙壁上、玩具上都画满了奇异的图案,荧光笔画出来的道道,在任何地方都能流光溢彩。家长进门看到此情此景,“啊,太太棒了,没发现小罗里竟然是一个伟大的天才艺术家,很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达芬奇当年也不过如此”。[3]中国某家庭中,小天佑爸爸妈妈也给他买小汽车满足他的心愿。可是,无论哪个玩具到最后都逃不过这样一个噩运:被拆得七零八落。无论爸妈怎么教育,小天佑依然我行我素。最后他们对小天佑武力“教训”解决问题。

两个例子却描绘了大部分中国和美国家庭教育中对待孩子“破坏”行为的不同处理方式,对于孩子而言,带来了不一样的结果和未来。

二、教育理念的比较

民主与平等美国教育的核心理念。[4]在大多数的美国家庭中,父母看到孩子在墙上乱图乱画,不痛惜某件东西被孩子毁坏了,而会感到高兴,他们往往认为这是孩子肯于动脑,愿意动手的表现。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家长来说,遇到孩子经常“搞破坏”的行为,父母被气得“七窍生烟”,通常是立刻制止这种“破坏”行为,以免物品被拆坏。轻则大骂一顿;重则武力解决。

三、教育方式的比较

美国父母的责任是引导孩子的兴趣,帮助发展他们的潜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5]美国家长认为只有在愉悦的家庭气氛中才能激发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宽松的教育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孩子在家有发言权、选择权,孩子主动性强、有自信心和责任心,敢于并且愿意去探索。而中国家庭在传统的“父为子纲”的文化传统下,孩子在家庭里扮演是服从的角色,在面对“破坏”行为问题上,中国家长往往是呵斥孩子停止“破坏”行为,或者把“无用”的零部件扔掉,或者自己找机会修补。

四、教育结果比较

美国孩子从小就勇于开拓创新、拥有充足的自信心、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备了很好的合作能力。美国孩子在“破坏”的行为中,经常和小朋友一起想办法解决事情,在此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协作意识。而大多数的中国孩子往往在性格上和其他方面表现出不自信、不乐观、胆怯、畏惧和保守等倾向。大多数的中国孩子,由于害怕犯错误,更多地选择逃避主动做事情,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

五、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需要被鼓舞,尤其是孩子,只要家长能够多一份宽容和理解。

(一)培养健全人格的家庭教育

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来面对孩子的“犯错误”,学会理性面对和解决此类问题。

(二)发现孩子的个性

家庭教育中很重要是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是家长制止了孩子的“破坏”行为,而是要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三)接纳孩子的“破坏”行为

家长爱孩子,不是没有原则,我们必须允许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如果家里有爱搞破坏的孩子,我们要学会接纳他们的“破坏”行为,在尊重他们的前提下,引导孩子们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探索,并试图寻找答案。

(四)让孩子为自己的“破坏”行为负责

接纳孩子的“破壞”行为,让他对自己的“破坏”行为负责,若孩子没有能力把东西恢复原样,我们可以给他讲讲物品的构造、原理,然后指导他修复弄坏的物品。若还是不成功,可以领着孩子找专业人员,让他亲眼看看专业人员如何拆装物品。

六、结语

中美家庭不同的教育理念、目的、方式及内容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多关注孩子言行,关心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与孩子多交流。不随意责罚搞破坏的孩子,保护孩子探索的好奇心。若父母能够做到启发孩子的求知欲,多鼓励孩子,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上,一定是个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世界的人。

参考文献:

[1]闵正威、李昊风.文化差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J].信仰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6):19.

[2]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序.

[3]艾琳.美国式家庭教育[M].北京:中国编译出版社,2005:30-32.

[4]李庆明,王晓娥.中美比较视野下我国家庭教育误区及策略[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84.

[5]徐雯.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J].邵通学院学报,2017 (10):199.

推荐访问:中美 家庭教育 探究 跨文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