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高星级酒店“商业性家”的营造:广州案例

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6-21 13:20:34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商业性家”的营造是流动性与商业化背景下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援引“家”的相关理论,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高星级酒店生产者对酒店“商业性家”的核心内涵与营造过程,并阐述在此过程中酒店商业性与“家”的矛盾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酒店的商业性主要表现在酒店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以价格为杠杆差异化处理酒店空间以及提供匹配的服务,为了规避财务风险而采取押金制度、消费签单制度结账查房制度等强化酒店的商业色彩。然而,被商业化的高星级酒店试图通过主客互动关系以及社区文化的嵌入为消费者营造具有安全感舒适感、个性化和当地社区文化的“家”氛围。因此,一方面,“商业性家”中的商业性与“家”处在动态的矛盾互动中;另一方面,经济与人际关系网络的不可分离使酒店生产者与消费者都嵌入在“家”的系统中,成为完整的“商业性家”。研究构建了“商业性家”的理论模型,丰富了“商业性家"的内涵与外延,为跨学科研究“家”提供了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视野;在实践方面,研究有助于高星级酒店实现“家外之家”的理念经营与管理实践。

[关键词]高星级酒店;商业性家;家;经营者;广州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9)07-0060-13

Doi:10.19765/j.cnki.1002-5006.2019.07.012

引言

在古代,我国并无“酒店”之称”。酒店的雏形可追溯到秦汉时代,“亭”“驿”“逆旅”“私管”与“客舍”等,大多设于交通要道之处,主要为当时的公务人员、外国使者以及商人提供临时的食宿。这时候的客栈虽已有不同的档次,但也只为少数人所使用,为公务使者提供临时家的功能,具有定点服务和私密性的公务色彩。直到晋代,驿道不仅仅供过往官吏食宿,而且也对百姓开放,消费对象门槛的降低使客栈家的私密性弱化,这就开始有了一點商业客栈的性质。唐代开始出现了专为客商存货使用的货栈,如“榻房”,客栈的商业色彩又比之前加重许多。唐宋以后,出现专门接待学子的“状元店”、接待商人老板的“广源店"和游山玩水的旅馆“悦来店”等,这些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客栈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其商业性质,已经由官方私密的临时家逐渐向普通百姓公开的商业旅馆发展。但古代客栈时期,小规模的旅馆主要是社会义务,基本没有经济效益,因此也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商业性家"的用途。19世纪,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为了迎合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嗜好,开始兴起独立经营的豪华饭店,这些豪华气派的饭店的投资和出现为重商主义者的产物,并成为维护上层阶级及社会名誉的场所"。资本主义追求利润的需求促使饭店在这段时间内大规模兴起,真正商业目的的豪华饭店应运而生。对比1978年以前的中国,实际上,大部分的饭店都属于事业性单位,单一招待功能,设施陈旧,只能为消费者提供简单的食宿”。真正引入“酒店”的概念,是在商务旅游兴起的20世纪初期,开始出现标准化经营的连锁酒店,大众观光旅游的兴起促使现代酒店大规模的发展,酒店逐渐追求服务至上.宾至如归”的“家外之家”,但本质上是追逐利润的最大化。酒店“家”的内涵伴随着时空的变化不断演变,酒店从古代公务性质的“私密家”逐渐演变为现代商业性质的“商业性家(commercialhome)"。

随着“家的感觉”“家外之家”等经营哲学的推广,为消费者提供“家”的体验已成为现代“商业性家"内涵的意义表达,也成为酒店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如同美国的法兰西人大酒店(HotelFrenchman),为了给消费者带来酒店“家”体验的实践,甚至会出现员工晚上与消费者在本店内一块喝鸡尾酒的情形间。酒店为消费者营造的“商业性家”是一种临时的过渡住宿空间,具有“临时家”的特性,但实际上它又已超越了临时食住的属性。因为酒店不仅关注到物质空间私密性和排他性的生产,如私人浴室,不同规格房间选择、厨房烹饪和客房照明等的物质配备用,还关注到情感空间中安全感、归属感、亲密感的营造。那么,具体而言,高星级酒店“商业性家”的营造到底包含哪些内涵?高星级酒店生产者又是如何巧妙地规避“商业性家”的商业性,在温情脉脉中获取利润,实现“商业性家”的营造?此外,本研究试图援引家的相关理论,着重探究高星级酒店“商业性家"的营造过程,力图为高星级酒店实现“家外之家”的理念经营与管理提供实践的指导。

1家与“商业性家”

家是理解社会和空间的富饶之地”。Tuan认为“家是提供安全、亲近和养育之地”图。家不仅是个物理和建筑空间,也是象征的空间,是社会政治、美学和精神寄托的场所P。家是物质和情感的空间,受日常生活实践、居住体验(livedexperiences)、社会关系、记忆和感情所影响1。家的意义和居住体验是多样化的:“作为归属与疏离、亲近和侵犯、渴望与恐惧的空间,家是为意义、情感、经验和与重压在人的生活内心的关系所填充的”"。家是通往精神完整性(wholeness)的人生追求中具有强大作用的地方”。Relph将家形容为“人类存在的参考位置”,是个人意义的来源”。James和David描述了家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与情感地理、性别与性、房屋(housing)与身份、跨国的家与社区,家与帝国等有关。家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不断被建构与重构。早期有关家的研究往往与静态、边界、身份与不变性联系在一起,是舒适的纯粹的空间,因此,家被认为是具有固定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存在。在流动性的背景下,家被认为存在两种共同的状态:在家和离家(homeandaway),存在不同维度与尺度的转换。离家产生的焦虑与不安成为商业与家邂逅,建构“商业性家”(commercialhome)的现代解释之一。

原始的“商业性家”的概念源于商业性家企业(thecommercialhomeenterprise,CHE),由Lynch在2003年提出,这个术语起源于对小型商业住宿空间的研究。随后Lynch研究了营造甜蜜之家(homesweethome)与空间布局之间的关系,进而对CHE进行详细的阐述。2005年,Lynch正式提出“商业性家"(commercialhome)的概念,提出“商业性家”产生的背景与内涵。他认为“商业性家”刚开始主要是受到后福特主义发展趋势的影响,主要为了满足人们普遍追求更具个性化的假日产品和体验、渴望更多像家一样的住宿的要求间。“商业性家”指的就是消费者住在私人家的一种住宿类型,他们和同一个屋檐下的主人及其家庭成员发生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消费者与主人会共享公共空间。因此,现有的“商业性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客互动与“商业性家"经营与管理要素两个方面。

推荐访问:星级 商业性 广州 营造 案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