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6-24 08:50:10

摘要:2012年,国发【2012】2号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贵州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贵州旅游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近年来贵州通过旅游、宣传、文化、体育、农业“五位一体”抓旅游,通过“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塑造较快的促进贵州旅游产业的发展,但也面临旅游产业发展对地区民族文化的侵蚀现象;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迟缓,未能与旅游产业形成双轮驱动效应;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层次仍较浅表等问题。

关键词:贵州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创新;融合

一、贵州旅游业通过“五位一体”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旅游,九五看云南,十五看四川,十一五看贵州”,贵州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标。自2005年以来,贵州旅游业主打“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取得显著成效,贵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西部旅游热点地区。“十一五”期间,贵州旅游业总收入由2005年的251.1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61.23亿元,旅游接待人数由3127万人次增加到12913万人次,年均增速分别达34.3和32.8%。与2007年相比,2010年贵州旅游业增加值占GDP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了1.4和2.5个百分点,达到6.6%和14%①。旅游业已经成为贵州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贵州不仅通过旅游、宣传、文化、体育、农业“五位一体”抓旅游取得显著成效,在旅游产业融合方面也取得进展。

在旅游与宣传结合方面,贵州省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放旅游广告,开展“多彩贵州,梦幻之旅”形象展示。邀请包括央视、台湾东森、韩国KBS多家电视台,全国50家广播电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全国网络媒体等与上海摄影家协会250多名摄影家齐聚贵州进行深度采访与采风报道。通过广告宣传与新闻报道,“多彩贵州”形象逐渐被国民及海外游客认识和知晓。

在旅游与文化产业结合方面,贵州省自2005年以来,以“多彩贵州”为主题举办了系列歌唱大赛、舞蹈大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和旅游商品展销大会(简称“两赛一会”),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多彩贵州文化定位被社会广泛认可,贵州各届自身也强化了对贵州文化的认同与自信。目前贵州已把“两赛一会”列入“十二五”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把旅游商品产业列入十大产业规划,完善贵州旅游产业体系,延伸贵州旅游产业链,使贵州旅游商品向产业化、规模化、工业化方向发展,贵州旅游商品购物收入已由2007年的6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80亿元,带动的就业人数从2007年不足10万人增至2011年的150万人②。与此同时,通过对贵州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食文化、生态文化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推出了西江苗族文化、肇兴侗族文化、音寨布依族文化、遵义红色文化、仁怀酒文化、湄潭茶文化、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等知名品牌。其中大型民族歌舞节目《多彩贵州风》自2006年以来已经演出2000多场,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20多个城市进行了巡演,并远赴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度、韩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进行巡演,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彩贵州风》节目也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大奖,被国家文化部定为“优秀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2010年荣登《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国家旅游局官网进行的最受游客喜爱的旅游演出类节目调查中排名前三。

在旅游与体育结合方面,近年来结合贵州山地特点,已向旅游市场推出露营、登山、攀岩、漂流等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多彩贵州”贵州民族体育旅游节,镇宁万人奔向黄果树半程马拉松比赛,紫云格凸全国攀岩挑战赛,开阳、六盘水、晴隆等地的全国汽车拉力赛等众多比赛,通过举办大型比赛,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在推进体育文化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宽贵州客源市场。

在旅游与农业结合方面,通过政策引领,培训支撑,节庆助力,促进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形成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业态。仅在2011年,就策划举办了20多个乡村旅游文化节,推出百里杜鹃花节、贵定金海雪山旅游节、安顺油菜花节、荔波梅花节、德江傩文化艺术节、凤冈春茶开采节等活动,形成一批参与性强、体验内容丰富和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产品。目前贵州省开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超过3000个,2011年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5605.5万人,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32.9%,实现旅游收入221.4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15.5%,带动解决农业就业105万人,通过旅游业受益群众达300万人以上③。

在旅游与工业结合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贵州首批白酒工业旅游景点。2011年,贵州选取贵州中心酿酒集团有限公司、仁怀市茅台镇黔台酒厂有限公司、贵州酒中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国台酒业有限公司等4家酒厂成为首批白酒工业旅游景点,景点集旅游参观、参与、体验为一体,让游客对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酒文化、企业文化都能有充分的认识与认同。

在与信息产业结合方面,贵州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基本途径,编制完成《贵州省旅游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投诉、咨询救助等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12301旅游公共服务热线平台建设有效推进。贵州今年与阿里巴巴淘宝网战略合作,重点打造以“多彩贵州·风行天下”为主题的“多彩贵州旅游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旅游产品在线发布销售,探索创新旅游交易模式,并正在研究建立“贵州旅游交易所”为核心的新型资源产品交易平台。

近年来贵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正是其依托贵州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通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精心策划和实施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战略,利用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宣传贵州、扩大贵州的影响力,树立“多彩贵州”的鲜明形象,强化贵州旅游产品的差异化,突出贵州旅游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文化与旅游互融共进。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是消费需求改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产物。产业融合可在产业间产生叠加效应,实现互利共赢。为保障国发2号文件“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这一定位得到贯彻落实,贵州省政府、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联合编制完成《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贵州未来8年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提出建设“国家公园省”总体定位,设计“一个旅游中心、六条旅游走廊、七大旅游区及八个枢纽节点”的基本格局,提出以旅游引领城建、交通、文化、生态、农业等多领域多行业发展,促进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旅游开发商业化现象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侵蚀

贵州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集中在贵州农村、边远贫困的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伴随着对这些地区的旅游开发,大批外地商户、游客进入该区域,先进的强势文化对这些地区居民造成极大冲击,尤其是对当地年青人的影响颇深。商业化致使这些地区原著居民原有的纯朴民风、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被一步步侵蚀,这些地区固有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节庆活动正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为适应游客喜好简化、带有表演性质的商业性旅游项目,传统工艺、传统民俗等逐渐只能在博物馆和民俗馆可见,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商业化现象会导致地区原有民族文化弱化,改变当地居民观念与习惯,最终致使该地区旅游吸引力降低,旅游市场萎缩,这一过程是相对较为漫长的,但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贵州早期开发的许多民族村寨已经初现端倪。

(二)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未能与旅游产业形成双轮驱动效应

与旅游产业相比,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较为滞后。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贵州文化产业现有三大产业部类十大文化产业,一是旅游带动的特色文化产业,包括文化旅游业、民族民间演出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业、民族巧取豪夺与会展广告业、山地体育与户外运动业;二是传统主体文化产业,包括广播电影电视业、新闻出版业、休闲娱乐业;三是新兴文化产业,包括网络新媒体与动漫网游业、文化艺术创意设计业。目前发展较好的是以“多彩贵州”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演艺、工艺美术设计、动漫产业方面都有较大进展。其他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影响范围仍有限,主要局限省内发展。贵州文化产业的薄弱,使得贵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显得后劲不足,因此后续仍须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依托优势文化产业促进旅游发展,从而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双轮驱动效应。

(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贵州省文化产业与旅游的融合还比较浅表,主要是针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或把文化艺术产品(如演艺、民间传统工艺)与旅游市场结合,体现在特定文化项目和旅游项目上,而未从项目设计、产品研发、产业链、市场开拓等各个环节深入融合。在创新方面也有待突破,目前贵州省产业融合范围主要集中在旅游与农业、与文化产业、与工业、体育等方面,融合路径主要停留在以资源为主的产业融合上,即产业融合主要依靠农业、工业、体育、节庆活动等其他产业以旅游资源的形式融入旅游产业中,依托旅游拉动文化相关产业发展,而未实现文化等相关产业对旅游的相互拉动效应,即在融合模式上仍有待进一步创新,以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文化促进旅游、旅游促进文化、文化与旅游融合创新新业态三维发展格局。在一些新兴产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尝试与动漫产业、军工产业等的融合创新。

三、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与成熟,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选择日益个性化、理性化,消费者的旅游动机也原先的“到此一游”转向“求真、求鲜、求知”这三方面。当旅游已成为常态,大部分国民均拥有较丰富的旅游经验时,人们开始不满足常规旅游产品和线路,他们要么接受因创新、高科技带来的新鲜项目,要么接收保存自然、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旅游项目,对那些过度包装、日趋雷同的旅游产品将逐渐失去新鲜感,那些过度商业化的旅游目的地和产品线路将逐渐被淘汰。消费市场的转变,迫使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不得不创新思维探索新的开发模式以实现两者的平衡,即项目开发要么从“新”出发,选取贵州新兴优势产业、特色城市建设、新的社会风貌为融点,围绕“新贵州、新气象”设计旅游新项目和发展旅游产业融合的新业态,改变人们传统贵州“落后”的印象,实现旅游者新旧对比、穿梭于古老与时尚、传统与现代、时空穿越的体验。或者从“真”出发,围绕“真山、真水、真贵州”,通过对贵州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的深入挖掘,利用新技术、新发明、新制度等方法和手段确保旅游开发中贵州“原真文化”、“原真山水”的保存,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和原生态保护两者之间的平衡。

在产业发展方面,不能仅仅依靠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单向促进过程,而应是双向或多向联动的过程,即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实现这些产业的反向促进过程,最终实现多产业多向驱动的目的。应重视文化产业的联动效应、扶持贵州特色民族文化产业。

在产业融合模式上,除了文化产业以资源要素模式融入旅游业以外,还应从探索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三者多维融合的模式。如以“多彩贵州风”演艺促进旅游、旅游促进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新业态三者共进发展。在产业融合范围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贵州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动漫游戏产业、航天军工企业、城镇化建设等都是可以融合创新的方向。即从点到面,先选取优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再逐渐形成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三者全面发展的格式。

注释:①数据来源: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②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绘就贵州新愿景[DB/OL].金黔在线.贵州日报,20121109.http://finance.sina.com.cn/hy/20121109/100613625984.shtml.

③乡村旅游:贵州旅游“揽金”重要增长极金黔在线[DB/OL].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6/07/15112382_0.shtml,20120607.

参考文献:

[1] 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改革情况分析[EB/OL].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news/20111104/774837.html,20111114.

[2] 王富玉.“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塑造与贵州旅游业的发展[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3):59.

[3] 刘志勇,王伟年.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J].企业经济,2009(8):127130.

[4] 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J].旅游科学,2008,22(4):610.

作者简介:郑瑞(1974—),女,浙江开化人,管理学硕士,贵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市场营销。

推荐访问:贵州 发展现状 旅游产业 研究 文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