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营造和谐党群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文员实习报告 时间:2023-07-22 12:30:07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的党群关系是基本前提。要以加强党的民主建设为根本途径,以改善干群关系为重点内容,以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为关键,努力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关键词:和谐党群关系; 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8)06-0063-03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一项全新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党群关系能否得到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营造和谐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鲜明特点。这一制度规定了中国共产党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的双重社会角色。中国共产党的这种双重角色,衍生了党群关系这一特殊问题。党群关系就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党群关系状况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实现。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群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态势。在新形势下,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显得极为重要,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1. 和谐的党群关系关乎中国共产党牢固的执政群众基础,没有巩固的群众基础,就难以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党领导人民共建、共享的社会。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的根本性环节。党群关系不和谐,共产党的执政基础难以巩固,党也难以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加以贯彻执行,更难以调动起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群关系是否和谐,既是影响社会和谐的原因,又是体现社会是否和谐的结果。党群关系不和谐,社会不可能和谐。

2. 和谐的党群关系,关乎社会的政治稳定,而没有社会政治的稳定,就难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群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政治稳定。政治稳定的基础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依赖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要求。民主政治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实现。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中,政治稳定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凸显出来。从政治稳定的角度看,党群关系是关乎政治稳定中最为重要和最为关键的问题。党群关系的任何一点裂缝,都有可能影响政治稳定,从而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3. 和谐的党群关系,关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能力,进而关乎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基本任务之一,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也就是党的执政能力。列宁曾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1]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是不是能够对人民群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并能有效号召、组织最广大人民群众为党的事业共同奋斗。重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对党群关系掉以轻心,或者不善于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只能说明执政党缺乏应有的执政能力,其结果必然会丧失政权,被人民所抛弃。

二、 以加强党的民主建设为根本途径,努力营造和谐党群关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党群关系和谐首先要党内和谐。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只有党内和谐了,党才能始终保持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发挥对社会和谐的引领、主导和表率作用,进而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好地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要在党内努力营造一种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以加强党的民主建设为根本途径,努力营造和谐党群关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1. 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保障党内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民主是党的生命,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因素。实现党内民主,“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 因此,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是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内和谐的根本保障。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贯彻党内民主集中制,当前着重要落实好以下几方面:一要健全切实保障党员和党组织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和机制,以保证党员民主权利的落实。推进党务公开,积极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严肃查处侵犯党员权利、压制党内民主的行为。二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建立党的代表大会提案制度。三要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建立健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候选人提名制度,使选举能更好地代表民意;不断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差额比例,适度增强党内选举的竞争性;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职务变动,以及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四要完善党委集体领导制度。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五要建立和完善党内防错纠错机制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机制。严格按照民主决策的程序,认真部署各项决策,减少决策的随意性;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化解党内矛盾。

2. 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形式,增强党的凝聚力,促进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党的基层组织直接面向群众,党的基层组织的民主状况和所作所为直接关系到党内和谐,关系到党群关系的和谐。党中央始终强调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看重的就是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党政机制的改革,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定位有了一些新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永远不会变。因此,必须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基层党组织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的思想、生活和工作,通过广泛地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大力拓宽人民群众政治诉求的渠道,增强党的凝聚力,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三、 以改善干群关系为重点内容,努力营造和谐党群关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在我国,党群关系决定着干群关系,干群关系影响着党群关系。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行“党管干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要求,各级干部都代表着党在执掌和行使权力,因此,干群关系也就成为党群关系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干群关系也就直接影响着党群关系。新形势下,必须以改善干群关系为营造和谐党群关系的重点内容,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1.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的干部队伍。是否有和谐的干群关系,首先取决于党的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状况。因此,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教育。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章教育和党内民主集中制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民主觉悟和民主素质,养成自觉遵守民主程序、民主制度的习惯。二要坚持教育与法制约束并重。邓小平多次指出,对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民主教育固然重要,但仅有教育是不够的,“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3] 对于违反党纪党规的党员干部,必须予以党纪处分,直至法律制裁,只有坚决地做到了这些,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才会有更大的威力,党内民主建设才有了可靠的保障。

2.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4]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之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地发展起来,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形成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就是党与人民群众形成的血肉联系。廉洁奉公、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兢兢业业为人民促发展,这是党内和谐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为党内和谐营造了必要基础。但在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的案件时有发生,这是影响党内和谐、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大力加强党风廉正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一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并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各个方面,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二要严肃查处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严肃查办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方面的案件。三要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行风建设,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风政风建设的工作重点。四要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抓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健全有利于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四、 以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为关键,努力营造和谐党群关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胡锦涛同志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关注民生问题,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和最紧迫的问题,是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关系包括群众的利益关系处在大调整之中,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各种矛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国能否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的关键,也是营造和谐党群关系的关键。

1.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发生变化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贫富分化的趋势加剧,这势必会造成党群关系的紧张状态。因此,党必须调整关系利益分配的基本政策,遏止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益与公平的关系。同时,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形成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较,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较为有限。要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让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通过社会保障这样的二次分配形式而惠及全社会成员。

3. 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坚决贯彻公平公正原则。近年来,在农村征地补偿、城市居民房屋拆迁、改制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等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急于求成,考虑不周,处理不当,时有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发生。这类现象对目前的党群关系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指出,要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乡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各种与群众利益切实相关的问题时,只有遵循公平公正原则,才能取得社会各个阶层的共识和认同,才能取得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广泛支持和接纳,和谐的党群关系才能形成,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07,(21).

责任编辑 杨小民

推荐访问:党群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营造 和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