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对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思考

文员实习报告 时间:2023-07-22 13:00:02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对策。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动构建和谐党群关系;建立健全群众政治参与机制和群众工作机制;依法规范党群关系,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提供法制保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塑造党的形象。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关键词】 党群关系;和谐;对策

党群关系,历来是我们党十分重视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党群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政权得失、社会稳定。近几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反映出一些地方党群关系的紧张状态,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增加了社会改革进步的成本。因此,进一步改善党群关系成为日益迫切的现实要求。

一、当前党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当前,党群关系总体上是好的、和谐的。但是随着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执政条件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随着中西文化的相互激荡及其影响,群众对党先进性的衡量标准、对党执政能力的期待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党群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党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党群干群之间的思想隔阂不断加深;党群干群利益矛盾逐步凸显;党群干群矛盾趋向复杂化;群体性事件增多,组织化程度日益增强;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和政府公信力下降;不同阶层的群众对党的感情差异较大;党群干群“主仆”关系错位等。这些问题极大地损害了我们党的整体形象,加剧了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形势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切实搞好党群关系。

二、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因素

党群关系出现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原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因素: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期待。这是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经济因素。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尤其是党风不正、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执政权威。这是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作风因素。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民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与目前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水平还不能予以充分满足的矛盾,这是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政治因素。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法治意识、法治能力与党和政府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法制因素。群众中存在的思想失范和行为失当,是诱发干群矛盾,影响干群关系的重要原因。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极力攻击我们党,大肆造谣中伤离间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恶意制造党群关系之间的对立情绪,影响了群众对党的深厚感情。

三、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对策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必须保持和发展这种政治优势,切实采取措施,坚决克服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更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1、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的重点是领导干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时刻放在心上。同群众建立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使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在党员干部头脑中深深扎下根来,并不断发扬光大。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的前提是领导干部心中有人民群众。这就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作风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在生活上关心群众。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的关键是干部作“表率”。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群众当主人、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诚心诚意地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就是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调动好、发挥好,就是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真正做到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来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2、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奠定基础

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是影响党群关系的核心因素。中国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发展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发展来解决。所以,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生产力,立足于把“蛋糕”做大,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利益需求。同时,更要注意把“蛋糕”切好,以保证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把握了利益问题这个核心因素,就是把握了创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关键。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面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有最牢固的基础和最可靠的保证。因此,我们要努力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兼顾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平、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经济总量的提高,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也要注重公平和正义。同时,执政党要充分发挥利益整合功能,加大利益整合的力度,调整利益分配关系。要善于从政策取向上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具体利益的结合点,注意研究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变化发展的规律,把不同利益和意见整合为公共政策,通过利益整合,使各个利益主体公正合理地分享社会利益。同时,要尽可能公平地分配社会所产生的利益负担和改革成本,满足社会成员公平需求。尽快建立与改革目标相适应的、体现公平与公正的社会利益机制,让少数“既得利益者”失去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利的制度依据,从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顺利益关系,实现分配公平,融洽党群关系。让社会各阶层真正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在利益均衡的基础上维护社会稳定,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3、建立健全群众的政治参与机制和群众工作机制,增强群众对党的认同感

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人民群众有着强烈的政治参与热情,人民对政治进程的参与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真正实现,也是增强人民对政党认同的有效手段。人民群众对具体的社会事务的管理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机制来实现的。一是要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为广大群众理性、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提供制度平台。这就要进一步疏通和拓宽民意表达渠道,改变目前存在的“上情下达易,下情上达难”的状况。让最广大人民群众有条件、有可能通过正常渠道、健全的制度有序参与到决策中来,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二是改革和完善群众动员机制。群众动员机制要体现人文关怀,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更多地让群众感受到创造性劳动带来的愉悦和幸福。要及时保持对群众的回应,让群众知道自己投入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提高群众对党的信任度。三是建立健全党群和谐程度的考评机制。可以制定一个一定时期和地区党群关系和谐程度的指标评价体系,包括基尼系数、信访数量、群体性事件发生率、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程度等,这些指标的综合,可以为党政机关了解党群关系提供统计学意义上的依据,也能够起到提示乃至预警作用。四是健全和完善群众对干部政绩的评价机制,把民生问题作为评价内容。通过科学程序使群众对干部在任期内的政绩做出评价,纠正少数干部以官为本,以个人政绩为本的倾向,使干部能够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努力形成群众利益合理表达、国家事务群众有效参与、信息反馈渠道畅通、评价标准客观、党群关系互动良好的运行方式。

4、完善法律制度,依法规范党群关系,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提供法制保障

一方面通过法律制度来规范党的执政权力和执政行为,使党能够在法律范围内充分有效地行使其执政权力;另一方面,也要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依法确定和保障人民群众对执政者执政行为的监督权利,使人民群众依法充分地运用手中的民主权利对执政党的执政活动和执政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达到以权利制约权力,使执政者由道义型的联系群众转变为体制内的联系群众,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厉打击遏制腐败现象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党越是长期执政,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腐败问题不仅严重侵蚀了党的肌体健康,也直接剥夺了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是引发、激化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重要原因。因此,党要持之以恒地抓好作风建设,毫不动摇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在反腐败问题上,应以教育为基础,以法制为保证,以监督为关键,坚持改革创新,标本兼治,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一是要积极探索扩大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反腐败的民主机制,提高反腐败工作的民主含量,增强人民群众在反腐败中的民主权利。二是增加反腐败工作的透明度,把反腐败工作的任务目标、方针政策、党纪法规公示于众,让群众监督反腐败工作的进程及其结果,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密切党群关系。三是认真研究新型腐败的特点,加大对新型腐败的斗争力度,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边缘腐败”、官商勾结等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在对发现的极少数腐败官员进行认真查处的同时,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私营企业的监督和服务,切断“利益链”,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官商勾结等问题。四是切实注意并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领域腐败和“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私有化”等问题,防止垄断行为和“执法产业”形成。五是进一步改进反腐败成果宣传方式,正面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腐败现象,增强群众反腐败的信心。

总之,在新的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继续推进和谐党群关系的建设,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更加朝气蓬勃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金晓钟,杨帆.新时期党群关系研究.党政干部学刊,2009.3.

[2] 刘朝军,张绍春,陈先春.新形势下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长江论坛,2010.1.

[3] 李清芳.在社会转型时期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理论前沿,2008.4.

【作者简介】

张利平(1978-)女,河南焦作人,本科,讲师,中共焦作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

推荐访问:党群关系 构建和谐 思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