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对基层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银行实习报告 时间:2023-07-22 16:10:32

摘 要:当前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仍存在脱离群众的几种突出现象,折射出党群、干群关系的不和谐,反映出当前作风、能力、廉政、制度建设的一些问题。只有思想触动,让党员干部自觉自愿地联系群众;行为实践,让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地联系群众;机制完善,让党员干部不折不扣地联系群众,才能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关键词:脱离群众 思想触动 行为实践 机制完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5.01.06

文章编号:1009-6922(2015)01-19-04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习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

2014年2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全面铺开。在此次教育实践活动中,笔者通过对乡镇、机关各部门的走访、对群众的问卷、访谈,结合9个督导小组的综合意见,发现基层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比较普遍,笔者就此做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一、基层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

(一)以“官”自居,脱离群众

个别乡镇领导干部常以当地群众的“父母官”自居,认为自己是主人,是群众的“官”,高高在上,看不起群众。工作中善走“上层路线”,擅长于人际公关。对群众关心、尊重不够,感情淡漠,颠倒了“主人”和“公仆”关系,没有找准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在调研中发现,有一个乡镇打出了“俯下身子,倾听民意”的宣传标语,从这幅标语反映出基层干部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官僚形象,折射出基层干部思想意识中把倾听民意、服务群众作为一种恩赐的官僚主义思想。

(二)工作作风虚浮,热衷于搞政绩工程

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疲于应酬,真正在乡镇办公的时间不多。个别领导善当“甩手掌柜”,自己不干实事,爱做表面文章,善于“编”材料。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五个一”活动中,要求部门与挂联乡镇的村民同吃、同劳动,但有的党员干部只是做做样子,照几张相片,把资料做好,一些村上的党员干部也帮衬着搞形式,走过场。一些干部对事关自己政绩的工程无论花多大的力气也要搞,对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却不大“感冒”。如某乡镇土地流转引商,乡镇、村组干部集体行动,签订了10年合同流转几百亩土地,政绩显著。结果不到两年老板跑路了,留下许多遗留问题,凡此种种造成了工作上脱离群众。

(三)工作方法简单,能力不足

个别党员干部遇事不够冷静,凭主观意志,骨子里透着一丝匪气,没有很好地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方法。业务上不够精通,处事方法略显简单,决策不够民主,无法让大多数的群众满意,群众怨气大,失威于民,这就导致了感情上疏离群众。

(四)自身形象差,生活作风不检点

个别党员干部不注意自身的形象,穿着不得体,不合时宜,在公共场合袒胸露背,语言粗俗,举止不雅。有的开玩笑不分场合,给群众留下不堪的印象。有极个别的党员干部心灵被物化,精神信仰被抛弃了。这些现象是我们党坚决不允许的,不仅破坏了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而且败坏了党员干部声誉,疏远了党群关系,造成了生活上游离群众。

(五)腐败、滥用职权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在乡镇、机关的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占公家便宜、为自己及亲属谋利益等现象。“八项规定”出台后,其表现要隐秘些,主要集中在上班时间用公车办私事,用公款为私车加油,利用工程、购物捞好处等。在人事调动、岗位应聘过程中存在运用裙带关系、熟人关系违规操作等现象。这些现象严重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损害了群众的利益,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导致了党员干部心理上远离群众。

二、基层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原因分析

造成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有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也有组织因素。

(一)社会层面

党的地位的变化,党员队伍的变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使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群众、脱离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依靠群众,夺取了江山,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在和平时期,共产党是执政党,群众的作用不再像以前突出了。当前,入党在大家潜意识里已经成了干部提拔、迈进官场的重要门槛,一些动机不纯、功利性强的人混入了党员队伍,致使党员质量降低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疏远了。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受资本主义思想腐蚀,一些党员干部的欲望吞噬了理想,精神信仰物化,价值、道德观念变化了,信仰发生了动摇,“迷心逐物”“精神缺钙”,致使他们脱离群众。

(二)个人层面

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思想上认识不到位,群众路线没有入脑入心。

1.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错位是脱离群众的思想前提。一些党员干部官气十足。毛泽东曾说:官气是一种低级趣味,摆架子、摆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这是最低级的趣味,这不是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这些人忘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忽视了群众的监督权,很享受当官的感觉,渐渐有了官瘾,完全忘记了自己入党的誓词,忘记了党员的义务,忘记了当官是为什么、应该为群众做什么。盯着钱权,生活越过越滋润,与群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指导下,与群众的关系渐行渐远。

2.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动摇是脱离群众的关键所在。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毕生的精神追求。习总书记曾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些党员干部面对日益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心浮气躁,觉得实现共产主义太遥远,看不到未来,觉得为人民服务太辛苦、太傻帽,不值得。于是理想信念模糊了、宗旨观念动摇了,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垮掉了,更谈不上密切联系群众。

3.群众观点弱化,工作重心上移。一些党员干部群众立场不稳,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比较淡漠,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尽心尽力地为群众办事,对群众的心声、建议不在意。在工作方式上重视上级、忽视下级,对解决群众的难点、焦点等接地气的事情不积极、不主动。

4.纪律观念淡薄,不思进取。领导干部的自制力来自于坚定的信仰和党的严肃纪律。一些党员干部党性弱化,漠视党纪,贪图享乐,面对金钱、美色、美食、排场等难以抵挡诱惑,自制力差。思想上不求上进,不积极作为,抱着只要不出事,就万事大吉的态度,曲解了“稳定压倒一切的特定含义”。这些漠视纪律、不作为的干部,群众打心眼里看不起。

(三)组织层面

首先,干部的选拔机制不健全。选拔过程中不够民主,群众没有参与。我们处在一个人情社会,人情渗透到各个角落。在干部的选拔过程中人为因素作用很大,存在领导打招呼、亲戚朋友托关照、系统内部搞特殊化等现象。一些分管人事、干部的部门负责人在程序中搞些小动作,特别是面试工作主观性较强,有关系的人员优势明显。有群众反映个别部门的“公招”带有明显的组织意图,这种竞聘、选拔有失公允,也容易形成遇事找关系的陋习,造成社会的不公。其次,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不到位,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随意性很大,且参与监督的群团面较窄。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制度,没有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环境。有些制度尺度不严明,操作性不强,难以落实到位。群团的监督还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最后是干部考核机制不完善,目前,干部联系群众的情况没有纳入干部选拔的标准和干部考核的内容中,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还缺乏群众的广泛参与,激励奖惩机制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多数制度还只是挂在墙上。没有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自觉性自然较差。

三、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折射出党群、干群关系的不和谐,反映出当前作风、能力、廉政、制度建设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思想触动,让党员干部自觉自愿地联系群众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指挥棒,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思想问题,党员干部才能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

1.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作为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以群众观点为指导思想的,要贯彻群众路线,必须树立群众观点。没有明确的群众观点,就不会有真正的群众路线。”每个党员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认真学习领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等观点。观察、处理问题时,要站在群众的立场,真正让群众观点入脑入心。

2.坚定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国防大学的公方彬主任说:“信仰是精神的归宿,可以平衡我们的精神世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因此,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经受住“迷心逐物”、“重利轻义”的考验,逐步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获得精神鼓舞的正能量,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

3.树立宗旨意识,加强党性修养。基层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服务这个宗旨,自觉锤炼党性党风,严守党纪。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重温党史,研读党章,细读群众路线的“三本书”等。要边学习边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反思,以党章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遵守宪法和党章,增强党纪观念和政治定力,脚踏实地工作,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

4.厘清党群关系,摆正角色地位。毛泽东同志说过:“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可是永远也离不开水啊!”这个比喻形象贴切,点出了党群关系的实质。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党群、干群关系,摆正自己的地位,做好人民的公仆、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

(二)行为实践,让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地联系群众

毛主席曾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习总书记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过硬的本领、能力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先决条件。

1.提高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能力方面尚需提高。一是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带着问题,不打招呼,深入经济最困难、条件最艰苦、矛盾最集中、群众意见最大的地方了解情况,听取群众意见。要切实把提高调研能力转化为群众能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提高民主、科学决策的能力。党员干部应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民主决策。既要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又要提高业务工作能力。还后要深入群众,汲取群众智慧。在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民主的决策。三是提高与群众的沟通、协调能力。党员干部要善于培养健康的心态和丰富的情商,运用群众化的通俗语言,与群众平等、诚恳交流,要虚心听取意见,敢于作自我批评。要学习运用现代化的设备,提高与群众沟通的及时性、高效性。

2.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以“四风”为突破口,加强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根治四风的良药。

坚持求真务实,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党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员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将工作重心下移,沉下身来关注民生,以务实的作风真正做到为民服务。积极探索服务承诺、结对帮扶、现场办公、专项治理、挂牌督办等方式破解难题。多到群众中走走看看、听听议议,多调查研究,多接地气聚民心。竭诚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大力气解决当前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保险等突出问题。要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持之以恒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切实做到能办的事当场办,难办的事想办法办,该办的事坚决办。要自觉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动力,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做一个亲民爱民、为民务实的党员干部。

坚持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克服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着力解决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党员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认真落实中央的 “八项规定”。在工作、生活中要勤俭节约,学会过紧日子。不利用红白喜事、子女上大学、庆祝生日、乔迁等事宜大摆筵席,过年过节不收受礼品礼金、不以下属给孩子压岁钱的名义等方式敛财。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切实履行党员义务,自觉抵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以法律、制度和共产党人坚强的党性来约束自己,管束身边人。党员干部应念好权力约束的“紧箍咒”,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权为民所用,做一个勤俭清廉的党员干部。

(三)完善机制,让党员干部不折不扣地联系群众

健全的机制、完善的制度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保障。

一是完善干部选拔机制、完善基层调研制度。逐步构建针对性、实践性、可操作性较强的领导干部选拔机制,完善基层调研制度。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坚持公开、公正、民主、科学选拔干部,全面推行公开选拔人才制度,面试工作可异地进行,避免“关系”干扰。建立健全基层调研制度,使之具体化,形成务实的调研风气。二是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引进基层群众监督。要用法治思维和政治教育等手段严格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相关纪检监察机关要将常规性的监督检查、针对性的抽查、随机性的督查结合。扩大监督员的界别,将人大、政协、舆论监督和基层群众监督整合起来,促使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常态化。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标准交给群众,把评判权交给群众,即把能否密切联系群众,能否真正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干部考察、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标准。把联系群众的效果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达到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目的,促使党员干部从体制内密切联系群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余莉(1973—),女,四川井研人,中共井研县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责任编辑:康璇

推荐访问:党员干部 基层 脱离 群众 现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