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浅谈高考复习冲刺阶段历史学科的提分策略

银行实习报告 时间:2022-02-10 10:09:16

[摘   要]高考历史复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而在冲刺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研究《考试大纲》,进一步明确考试的方向;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并以此作为提升学生应试能力的素材;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构知识体系;研究学情,加强教学和训练的针对性;研究时政热点,形成高考复习的专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考复习;冲刺阶段;提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6-0087-02

在一年一度高考复习的冲刺阶段,教师怎样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让自己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呢?对此,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管见,以求教于大家。

一、重视对高考《考试大纲》的研读,以明确备考的方向

众所周知,高考《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它直接规定了当年高考试题考查的知识范围、要求及题型结构等,对它进行认真细致的研读,并把握它的新变化、新要求、新动向,特别是关键性提示的增删、改变,不仅能让我们明确高考试题命题的趋势,也能让我们的高考备考更具方向性。如通过对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研读,就让我们知道了它与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相比所发生的主要变化:①命题依据由2018年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②考查要求增加了“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还让我们由此对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的考查方向有所领悟:试题无疑会坚持立德树人的要求,注重对核心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人文精神和综合素养的考查。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注重家国情怀,还要讲清讲透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必备知识,也不能忽视对科技、思想、文化、文学、艺术、音乐、美术等相关知识的教学及训练。

二、重视对历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研究,并以此作为训练的素材,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科学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有效途径。怎样进行科学的训练呢?对此高考命题专家刘芃教授在其专著中进行了明确的阐释:“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加强对历年、特别是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和研究,并将其作为我们指导学生训练的素材。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按题型或内容将试题进行分类汇编,以方便对学生进行训练。从题型整理上,主要分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而材料分析题则可以分为41题、42题(小论文题)和选做题,而选做题又可以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从内容整理上,主要可以分为中国古代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或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等等。

其次,师生共同认真研读试题的参考答案,从中领悟并总结解答各种高考题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交流、探讨,形成规律、形成模式。如对开放性试题的解答、图表式选择题的解答等等。

再次,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参考答案的用语,以此规范答题语言、答题格式和答题要求,在答题中尽量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要紧扣采分点,减少失分,避免不得分。

三、重视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以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历史是由众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构成的,重视对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的研究,并以一定的基点为轴,对历史知识进行迁移和整合,以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不仅是历史高考复习冲刺阶段教师必做的功课,也是历年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重点。怎样去整合和构建知识体系呢?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以时间为轴进行整合

如发生在1919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有:巴黎和会;共产国际成立;朝鲜爆发“三·一反日大起义”;中国的五四运动等。又如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有: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洋务运动等。

(二)以地点为轴进行整合

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在上海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有:中国共产党成立;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等。又如17~19世纪初发生在大西洋沿岸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拉美独立战争;英国工业革命等。

(三)以人物为轴进行整合

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周恩来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有:黄埔军校;南昌起义;遵义会议;西安事变;重庆谈判等。

(四)以事件的特质为轴进行整合

如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主要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四、重视对学情的研究,以提高教学和训练的针对性

近年学生在回答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审题不够仔细、不到位、不准确、不清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一些基本史实、基本概念掌握不准确,容易张冠李戴;阅读能力不强,不能从所给的材料或设置的情景中提取有效信息;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分析综合能力不强;答题不够规范;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答了很多,但总是答不到点子上,或语句不通顺;答题不分层次、观点不明确、没有序号;卷面不够整洁等。基于此,我们建议:

(一)加强对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材是培养学生提取和分析有效信息能力的最好载体。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和分析。如历史事件的发生一般要从发生的背景、表现、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去分析,我们应引导学生在通读相关教材的基础上,在教材中标注出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开始学生可能找得不是很准确,归纳得也不是很好,但通过长期、反复的练习,相信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所补充的史料(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学习延伸)、图表等内容进行训练。

(二)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清、审准题意是解题的关键。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可以通过近几年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各地的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按照自己意图编制的历史试题等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如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III卷第4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我们可以以此为例,首先,教会学生审清题目的答题要求,即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其次,教会学生寻找答案的来源。一般而言,答案的来源主要有3个:①来自材料;②来自所学知识;③来自材料及所学知识。显然本题的答案来源是第三种,即材料及所学知识。再次,教会学生通过问题的分数来确定答案要点的数量。高考材料解析题通常是2分一个采分点,该题是9分,因此至少应该有4到5个采分点。这样考虑答题,就很少会有遗漏。

(三)加强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答题中的表达要体现历史学科思维,且要做到科学准确,条理规范。每次测试最好都能使用精心设计的、与高考一致的答题纸,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答题时不仅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迹清楚、层次分明,将观点完整地呈现给改卷老师。

(四)落实好限时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每年的高考历史主观题中均有学生交了空白卷,究其原因,除了少数学生确实不会写之外,大部分是因为学生时间分配不合理,或解题速度太慢所致。因此,在备考复习中,我们要抓好限时训练,保证训练的实效性,只有这样高考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五、重视对时政热点的研究以形成高考复习的专题

“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现实社会问题为命题的素材”是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的特点之一。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度地引导学生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关注紧扣时代脉搏、强烈体现国家意志、充满时代气息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①对现实与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如近代化问题、民族问题、科技革命与环境保护等。②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如大国关系、南海问题、美国对华政策等。③与政治、地理相关的问题。如中东问题、亚太问题等。④周年大事。2019年的周年大事主要有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美正式建交4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等。

总之,“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在高考历史复习的冲刺阶段,不管是研究《考试大纲》、课程示准,还是研究往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不管是关注学情,还是关注焦点与热点问题;不管是落实基础知识,还是对知识进行迁移、整合,形成体系,只要适合学生,能让他们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特别是能提高高考成绩的就是最好的策略。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刘芃. 刘芃考试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袁  妮)

推荐访问:浅谈 冲刺 学科 高考复习 阶段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