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探索

银行实习报告 时间:2022-02-14 10:09:19

【摘 要】通信电子线路是通信和电子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针对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和体会,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方法;研究讨论

【Abstract】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 is the important communications and electronics specialty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s in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and researches fr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arrangements of class structure.

【Key words】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 Teaching method; Research discussion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研究通信系统中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并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1]。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具有内容分散、概念抽象、数学推导繁琐等特点,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有畏难情绪,教学效果比较差。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培养分析和设计能力,是该课程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特点,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案。

1 教学方法研究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内容广泛,电路多样,原理复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列举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1 对比式教学

由于通信电子线路课程通常是在学生修完电路原理、模拟电子线路和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后再开设的,因此在教学中涉及到这些先修课程的内容时,可以采用对比式的教学方式[2],一方面可以复习先修课程的内容,帮助部分基础薄弱的同学跟上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比如高频功放的并联谐振回路,这部分内容在电路原理中介绍过,但只局限于并联谐振回路的阻抗特性,在讲课的过程中,首先复习并联谐振回路的阻抗特性,接着介绍在高频功放中并谐回路工作在谐振频率点起选频的作用,通过对比式的讲解,加深对并联谐振回路在高频功放中的应用和了解。

1.2 多媒体教学和仿真软件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大部分高校引入课堂教学。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它采用图、文、声、像、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易于理解与接受。此外,还可以结合Multisim、PSpice等电子电路仿真软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分析高频功放的工作状态时,需要画高频功放的动特性曲线,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动态展示,使学生了解动特性的画图过程以及动特性曲线所反映出的高频功放的工作状态,并把动特性曲线这一抽象难懂的概念形象化,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1.3 以通信系统为主线,模块化教学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功能电路展开的。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始终贯穿通信系统这一条主线,在讲解每个单元电路的时,应把单元电路放到整个通信系统中去,让学生了解该单元电路处于通信系统中哪个位置,实现何种功能,了解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内在联系[3]。比如在介绍振荡电路时,首先介绍振荡电路在通信系统中的使用,在发送设备中,主要是产生调制中的载波信号,而在接收设备中,主要是产生混频的本地振荡信号;接下来再介绍各种类型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和工作原理就顺理成章了。

2 研究讨论式教学的探索

上述介绍到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教师满堂课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大学依然普遍存在。尤其在通信电子线路教学中,采用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只会是昏昏欲睡,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笔者在通信电子线路的教学中尝试采用研究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4],针对不同章节知识点的特点,设计相对应的研究讨论课,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1 研讨课题的选取

研讨课的课题选取应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应结合实际应用和基本知识点来设计研讨课题,注意理论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结合。例如在第三章“谐振功率放大器”教学中,我们针对本章的难点和重点内容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设计了2个学时的研讨课。我们设计的研讨课题是:已知某谐振功放工作在临界状态,若外接负载为天线,等效阻抗近似为电阻。若天线突然短路,分析电路工作状态如何变化?晶体管工作是否安全?设计这道讨论题主要是加深学生对调谐功放负载特性的理解,全面的掌握调谐功放工作状态对管耗、集电极效率等参数的影响。

2.2 研讨课的组织

由于学时有限,如何有效的组织研讨课就成为了关键环节。我们在开展研讨课前会提前一周通知学生预习相关内容,让学生提前查找资料,做好研讨课的准备工作。在研讨课上首先花2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研讨课的主要知识点梳理一下,然后提出研讨的课题,按学生名单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每组学生将讨论过的意见进行汇总,然后每组自选一位代表上讲台做主要发言,其他学生可以补充甚至提出不同意见。在研讨课中,教师要对本次研讨的课题有明确的思路,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2.3 研讨课的总结与归纳

首先教师在学生讨论完每一道题后,要及时做出总结,肯定正确意见,表扬有创造性的见解,指出错误的论点及模糊的地方,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又使学生在思维方法上有所收获。然后在所有课题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研讨课的相关知识点做出小结和归纳,强化对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的掌握。最后再让学生在专题讨论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写出书面总结,这样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讨论课内容的理解。

3 小结

本文针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将研究讨论式教学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研讨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反映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于洪珍. 通信电子电路[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于洪珍. 进行启发式和创造性教学─教好一门课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南京: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3) : 96-98.

[3]陈俊峰,姚建斌,郑辉.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 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4]于晓华,陈艳,张济世.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济南: 科技信息,2008,12.

[责任编辑:曹明明]

推荐访问:教学方法 探索 课程 通信 电子线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