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与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的比较

银行实习报告 时间:2022-02-25 10:17:20

摘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与古代家庭教育思想比较,在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具有科学性、民主性、艺术性和游戏性,对现今我国家庭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比较;不同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具有其独创性,与古代家庭教育思想比较,有很大的差异。

一、 家庭教育的目的不同

古代家庭教育是为培养统治者服务的,是光耀门楣、齐家治国的基础。奴隶社会实行的宫庭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通常所言的宫庭学前教育,是针对太子实施的。为加强对太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建立了乳保教育制度和保傅教育制度。由于宫庭学前教育能在太子周围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太子自幼熏习善良,对培养未来的君主十分有利,也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所继承,把它作为君主教育的有效制度。

在封建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教育不再停留在上层宫廷教育,而下移到各家庭里。但家庭教育仍为封建社会培养统治者,因此封建社会的许多家庭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长辈们常以“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教育儿童,以日后求功进爵的知识启蒙儿童。同时统治者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视其为封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就官僚后备军的人才教育的开始,并把它作为今后出仕、治国安邦的基础。如《礼记·大学》中说:“心正而后身修,自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如果说齐家治国是政治家为古代学前家庭教育制定的终极目标,那么光耀门楣则是普通家庭实施学前教育的实质动机与最切近实际的目的。

陈鹤琴则认为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未来培养良好国民,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家庭教育同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密切相关,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陈鹤琴在《家庭教育》自序中写道:“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基础打得不牢固,那健全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可见,陈鹤琴充分肯定了幼稚期教育对未来良好国民的奠基作用。同时他还指出:“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在1981年《家庭教育》一书重版序中,陈鹤琴进一步论述了儿童教育与国家命运的关系。他说:“儿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培养人才要从小开始。”足见陈鹤琴这些涵容爱国主义内容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多么难能可贵。

二、 家庭教育的内容不同

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是非科学的,不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过于成人化、教条化,使幼儿难以承受,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如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主要是伦理纲常包括孝悌、崇检、诚信、为善等,应当肯定的是这些内容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也具有现实意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教育目的的不同,在封建社会家庭教育中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际上使幼儿从小打上封建烙印。如封建社会的“孝”从本质上说是“借正父子之伦,以严君臣之分”。突出父权的“孝”,旨在强化对皇权的“忠”,而且这种“忠”“孝”是不问是非的“愚忠”“愚孝”,它完全扼杀了儿童的个性与自由,成为制造奴性和奴才的渊薮,这是我们应当批判的。又如文化知识教育方面,主要是教孩子识字,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学书听解《四书》《五经》,以及学习背诵一些名诗、名赋、格言等,这些内容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繁杂、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陈鹤琴则主张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在《家庭教育》中,陈鹤琴首先略述儿童之心理,如孩子好游戏、模仿、好奇、喜欢成功、野外生活、合群、喜欢称赞,此外还略述了学习性质及原则。陈鹤琴认为儿童生来有三种基本能力,即感觉、联念和动作。学习就是先感觉外界的刺激,后把所感觉的事物与所有的感觉联合起来,再发生相当的动作去反应外界的刺激。刺激与反应是可见的,联念却相反。学习的原则,一是刺激的原则。刺激必须优良、正确,并进行实地施教。二是联念的原则。刺激必须快乐有趣,时间要长,次数要多,联念才能深刻而牢固。三是动作的原则。第一次的动作要格外留意教导,以免错误;养成习惯时不宜有例外的举动;学习事物必须让儿童自己与事物接触,不能包办代替。陈鹤琴将儿童之心理与学习性质及原则,作为家庭教育之基础。在这基础之上陈鹤琴提出家庭教育的内容应融化和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亲子间的交往和家庭生活的实践,随机地、个别地、面对面地进行。如卫生教育方面,陈鹤琴从一般家庭的现实条件出发,详尽地阐述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内容,共计25条,涵盖了吃、喝、拉、睡以及相应的设备。他指出:“卫生习惯与身体的健全是有密切关系的。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若身体不健全,小孩子固然终身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无穷的痛苦。”

三、 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

古代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是不民主的。如颜之推在反对无教而有爱的同时,还指出家庭实行严教,施以肉体的惩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他说:“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颜之推要求父母对子女应该慈严结合,不能无教而有爱,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严教不等于严厉,更不等于棍棒教育。他对棍棒教育推崇备至,视体罚为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显然是错误的,不可取的。又如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也主张严教,他认为严教与否是贤与不肖子弟产生的关键,他说:“严则督责笞挞之下,有以柔服其血气,收束其身心,诸凡举动知所顾忌,而不敢肆,宽则姑息放纵,长傲恣情,百端过恶皆从此生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为父母的应“严君之职,不可一日虚矣”。注重严教虽然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正确的,但是,严不同于体罚,宽不等于放纵。张履祥一味强调严的功效,甚至视棍棒教育为一种有效教育方法,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

陈鹤琴主张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民主的。他主张对于教育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也不可常常用命令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小孩子。因为“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比较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恶言”。他还主张待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教小孩子当折其衷,一方面予以充分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不得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的权利。教育若能如此折衷施法,小孩子未有不受其惠的。

古代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也是刻板、枯燥,死记硬背的。由于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没有依据儿童的心理提出,所以对于儿童来说是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如《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等,儿童学习这些内容只能死记硬背。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则具有艺术性、游戏性。他主张为孩子创设一个艺术的环境,如音乐的环境,父母能够随时随地唱唱吹吹,使家庭充满音乐的空气,这样小孩子不知不觉地喜欢音乐了。再如图画的环境,小孩子从小就喜欢图画的,我们做父母的不晓得怎样去教他,反而常常把他图画的兴趣打消了、摧残了。有时候孩子喜欢拿木炭和毛笔在墙壁上或桌椅上乱涂,墙壁和桌椅不该画,但我们不能打消孩子的兴趣,可以给他几张纸、几支蜡笔,好好地教他画,他就可能发表他的意思,得到相当的快乐。

陈鹤琴认为,“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的,近代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他对游戏作了深刻的研究,不仅评述国外的游戏学说,并形成了他自己的游戏理论。陈鹤琴认为游戏是一种复杂动作,根据其本身的因素来分析,游戏有简单的,有复杂的。简单的游戏如四五个月的孩子摇铃铛作戏和敲棒作声。他指出这种游戏必须要有游戏的力量,有反射的动作、联合动作及好动的天性;复杂游戏如各种游戏、比赛,这种游戏与简单游戏最大的区别是必定要有智慧,靠记忆力和想象力而不是靠反射动作。这两种游戏均须靠快感,从游戏中所得的快感愈多,对游戏的兴趣也愈浓厚;快感少,兴趣也少。这种快感包括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和社交上的。总之,游戏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必须靠游戏自身的吸引力及儿童从中得到的快感和其好动的天性。

由于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是依据儿童之心理、学习之性质与原则提出来的,所以与古代家庭教育相比较,无不体现了家庭教育思想具有科学性、民主性、艺术性和游戏性,对现今我国家庭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淑.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推荐访问:家庭教育 思想 我国古代 陈鹤琴

热门文章